如果某一個國家 偷偷印錢
把錢拿去救 股票 和 債卷
只要這些錢不流入實體經濟 一直在金融資產之間流轉 就不會有明顯的通膨現象 還可以持續欺騙投資者
引誘韭菜進場 再不斷來回收割
這騙局就能一直玩下去
#這個國家 很可能是TYPE C 的朋友的朋友
#馬賽克其實有爆過料

個人積分:55分
文章編號:91473767

個人積分:2154分
文章編號:91473801

個人積分:9080分
文章編號:91474372
e_gushihu wrote:如果某一個國家 偷偷印錢
把錢拿去救 股票 和 債卷
只要這些錢不流入實體經濟 一直在金融資產之間流轉 就不會有明顯的通膨現象 還可以持續欺騙投資者
引誘韭菜進場 再不斷來回收割
這騙局就能一直玩下去
#這個國家 很可能是TYPE C 的朋友的朋友
#馬賽克其實有爆過料
幫你問AI了~
✅ 短期效果(看似成功的騙局)
金融市場穩定與繁榮假象: 當大量資金流入股市和債市,資產價格就會上升,看起來就像經濟在變好。這會吸引散戶(俗稱韭菜)進場,形成泡沫。通膨短期內不明顯: 如果這些「印出來的錢」都用來買金融資產,沒進入消費市場或工資,那CPI指數(消費者物價)可能不會快速上升,表面上通膨壓力小。
資產價格通膨(Asset Inflation): 雖然實體經濟沒有明顯通膨,但房價、股價、債券價格可能飆漲,這是另一種形式的通膨——只是富人受益,貧富差距擴大。
⚠️ 中長期風險與後果
貧富差距惡化 & 社會不穩: 資產價格上升讓有錢人變得更富,但一般人(沒持有金融資產的人)收入沒變甚至相對變窮,社會不滿情緒會累積。金融泡沫爆破風險: 如果市場突然失去信心(比如發現基本面撐不起這麼高的股價),資產泡沫破裂,市場會崩盤,重創經濟。
資金最終還是可能滲透到實體經濟: 金融資產膨脹之後,一部分資金會被變現再用於消費或投資實體資產(如房地產、奢侈品),遲早還是會推升物價,觸發通膨。
央行信譽受損、貨幣貶值風險: 當外界意識到這個國家其實是在偷偷「QE無上限」地印錢玩資本市場時,投資人可能會失去信心,導致貨幣崩跌、資本外逃。
政策陷入惡性循環(貨幣成癮): 一旦市場習慣了「央行會印錢撐市」,當市場下跌時就會依賴央行,形成道德風險,長期來看難以收場。
🧠 小結:
這樣的操作短期可能有效、甚至能製造「經濟繁榮假象」,但從長遠來看,是一種「用泡沫掩蓋問題」的做法。這種策略最大的問題就是:它不是永續的,終究有破局的一天。玩這種遊戲就像「走鋼索」——一旦市場覺醒或某個外部衝擊來臨,代價會非常高。

為提供您更優質的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 了解隱私權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