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本身就是黃豆、玉米的大產地,還出口美國要強賣黃豆玉米也真的太欺負人了就跟如果美國硬要台灣買美國生產的晶片... 一樣扯雖然,印度的黃豆、玉米霉菌毒素含量真的有夠高,品質非常次... 幾乎是全球最差的黃豆、玉米(但比巴基斯坦的還好一些)我旗下有間公司有做大宗物資買賣,我不玩印度黃豆玉米,太爛了,很容易被客戶打槍,幾次我找我實驗室用HPLC-MS檢測霉菌毒素、農藥,幾乎都過不了至於台灣,台灣本身就是黃豆(含豆粕 soybean meal)、玉米(含CGM、DDGS等)的進口大國美國進口的黃豆玉米,整顆的黃豆一大部分拿來榨油,食用油廠如大統益、福懋、大統等賣食用油跟豆粕,油給人吃,豆粕給畜產用動物吃,玉米主要也是給飼料用,很少拿給人食用台灣人直接食用黃豆、玉米的大部分是非基轉產品美國賣黃豆、玉米給台灣,並不是硬塞,而是台灣本來就進口一堆,包含從阿根廷、巴西等,現在是轉向跟美國集中採購。美國玉米比較貴一些些(比南美的貴一些),但粉質澱粉比例較高(相對的,角質澱粉比例較低),內含能量較高(約5%),胺基酸的消化率也比較高,含油量也比較高。南美玉米比較硬,給動物的使用反而要多注意,有時候要加一些酵素提升動物的吸收效率美國黃豆、豆粕也是一樣,比較貴,但品質比南美的好很多,包含蛋白質、含油量都比較高就歷史上,美國黃豆協會長期以來也對台灣的學術界、畜牧業、食品業都有不少貢獻,也一直協助台灣農業的發展所以,跟美國買黃豆、玉米,其實是沒有問題的,台灣長年來也是美國黃豆、玉米的愛用者雖然我講那樣細也懂頗多,甚至早期我摸一下、壓一下玉米黃豆就知道品質、含水量,但我這幾年已經不太進口這些初階大宗物資,去年只佔我二十多億營業額的一小小部分,主要是...毛利太低了,而且過去都是我看CBOT,我實在懶得看盤又賺一點點而已,這種苦差又專業的事留給其他進口商去做吧
Dr.Corgi wrote:印度本身就是黃豆、玉米的大產地,還出口 美國就是要強迫你,把自己耕地縮減,進口美國糧食,然後用轉基因農產品的(低成本)低價傾銷一舉打垮你本地糧產,囊括你的市場,完成制霸之後,瘋狂炒高糧價。這一招,之前黃豆、豬肉用在中國大陸,然後大陸農民放棄種黃豆,最後連中國食品下游的罐頭工廠都收購光了,就開始瘋狂炒高糧價。這個應該對美國農產品課徵「反傾銷稅」,「反托拉斯」罰金。
Dr.Corgi wrote:話不要亂講,啥時候美國打垮中國黃豆產業、大陸農民放棄種黃豆?我跟中糧集團有合作 【對等關稅】中國大豆,率先脫鉤最典型的一次“大豆戰爭”,發生在2003年8月,當時美國農業部突然發佈報告稱,受天氣影響美國大豆庫存將降至20年最低水平。這份報告引發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大豆期貨價格從540美分/蒲式耳,暴漲至2004年4月的1060美分(折合人民幣約4400元/噸),漲幅近100%。恐慌性的上漲中,中國壓榨企業判斷失誤。2004年3月,中國企業組成大型採購團赴美,以4300元/噸高價簽訂800萬噸大豆長期採購合同,佔當時中國全年消費量的40%。但僅一個月之後,美國農業部突然宣佈此前資料存在誤差,預計2004年大豆將豐收,導致國際大豆價格暴跌至2200元/噸,跌幅達50%。此時中國企業面臨兩難選擇:執行合同將產生每噸2000元虧損,違約則需支付巨額賠償。最終70%企業選擇違約,但遭到國際糧商集體訴訟索賠60億元,並被實施全球採購禁令。採購禁令和價格優勢讓中國壓榨企業們難以抵擋。到2004年底,行業企業從千家以上銳減至90家,其中64家被ADM、邦吉等四大糧商控股,外資控制了中國85%的壓榨產能。經查證,的確大陸農民沒有放棄生產大豆。但是被美商惡性哄抬糧價,然後被搞到破產,產業幾乎都被美商全部收走是實情。
alanchentw wrote:經查證,的確大陸農民沒有放棄生產大豆。但是被美商惡性哄抬糧價,然後被搞到破產,產業幾乎都被美商全部收走是實情。 你那是中國的說法當時的確是比較大的價格波動但,當時台灣很多糧商都改用現貨買入,買中遠期的也不會重倉heavy position因為大家都知道預測都存在誤差,黃豆如此、玉米也如此,要重倉的也不會只看報告,去現場自己看的人多的事04年當時,台灣糧商沒有違約、歐盟、日本等大進口國通通都沒有,就只有阿呆中國人看報告就自己恐慌亂買一通,而且還不懂得分散風險(買巴西黃豆),所以怪誰.. 怪自己...而且ADM, Bunge, Cargill, Louis Dreyfus還放大家一馬,可以協商,但誰叫中國人自己玩這樣大,特別是一堆根本實際用量沒這樣大的、想要靠交易大撈一筆的,結果慘賠賣廠,怪誰.. ?當時我就在ABCD四大糧商中的一家擔任高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