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喜不喜歡投資債券,對我來說投資債券,就像當個包租公

你可以把買債券想像成「把錢借給政府或大公司,他們每個月,每季或每年固定付你利息」。這跟房東收租金的概念很像,是一種創造「被動收入」的好方法。

底下是今年即將被處理或已經被處理的債券,希望與大大們分享一下近期的小小心得...
如果有錯誤請諸位海涵

債券投資就像收租金

1. 現金流:你的穩定薪水
債券最棒的地方,就是會給你穩定的「現金流」,也就是利息。想像一下,你借錢給朋友,他每個月都固定還你一點利息,那種感覺很踏實。可能能讓你晚上睡得比較安穩,不用每天看股市臉色。

從我的對帳單可以看到,像那檔「歐洲投資銀行」的債券,利息高達8.75%,持有六年多,光利息就賺了超過本金的一半,這就像找到一個長期又穩定的好房客。

2. 複利:讓你的錢自己生小孩
「複利」被愛因斯坦叫世界的第八大奇蹟,說穿了就是「利滾利」。把收到的利息,不要花掉,馬上再拿去買另一檔債券。這樣,你下次收到的利息,就會是原本本金加上次利息的總和,雪球就會越滾越大。雖然我的表格沒有說明這點。但實際上我也是將利息再投入債券的市場。

另一點其實就像股票,債券購買時也有折溢價,我的「高盛債券」為什麼實際賺的(殖利率9.65%)比它說好的利息(9%)還高?就是因為我用折價買到,等於一開始的殖利率就會高於票面利率。

3. 風險: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債券雖然相對穩,但也不是穩賺不賠,有幾個坑要小心

價格會波動:就像你花1,080萬買了間房子(溢價購買),但賣掉時只拿回1,000萬,你就虧了80萬。我的「歐洲投資銀行」債券就是這樣,雖然利息收得很爽,但最後本金小虧。

對方可能倒帳:雖然機率低,但如果借你錢的公司或國家垮了,你的本金可能就拿不回來了。所以最好借給信用好的「優等生」。

匯率風險(最大魔王!):如果你買的是南非幣、澳幣計價的債券,就要有心理準備。可能你債券本身賺了10%,但那個國家的貨幣貶值了15%,你換回台幣後反而虧錢。不過這點我自己後來的轉念是,只要本金不準備換回台幣,繼續投資同幣別商品。只將利息換回台幣,等同於你的殖利率打折,似乎可以被接受。

對方提前還錢:這就是「強制贖回」。你本來想靠一檔高利率債券收租20年,結果他第3年就跟你說「謝謝,錢還你」,你的好康收入就沒了,得重新找投資標的。提早還錢有好有壞,可以觀察我的「WARNER MEDIA」 ,「TIME WARNER」 & 「美銀美林」剛好就是一個好與壞的範例。

最後我覺得,債券是個好工具,核心思想是 「穩穩賺利息,順便賺價差」 。最適合拿來做資產配置的核心,產生穩定現金流,再用這些流進來的錢,去追逐其他更高風險、高報酬的機會,但外幣債券賺的利息,也可能還不夠匯率虧的,要特別小心!」。

不過經濟大蕭條可能還是黃金才是王道
感謝您的分享. 用實戰績效來做理論的驗證是最有說服力的佐證. 您的分析也很客觀,中肯且符合現實情況,投資人確實需要根據自身需求做抉擇. 很棒的分享.
債券投資看似像收租金,其實完全大異其趣。房產有租金而且會增值也就是抗通膨。債券到期就是收回面值,若期限很長的話,很可能本金受通膨侵蝕嚴重。這就是買直債的最大缺點。
股市裡就如在賽馬群中尋找一匹獲勝機率是2分之1,賠率是1賠3的馬。
英英間LKK wrote:
債券投資看似像收租金...(恕刪)


的確債券不像房屋收租。
排除掉倒債的風險,債券就是利率比較高的定存。
平時領息,到期還本金。
對保守理財者,像我,是不錯的選擇。
追求穩定收益!
是租金,只不過是金錢的租金。

用租金來講的,不是只有房地產。
沒錯各位的觀點十分精闢。確實,「債券像收租」這個比喻,主要在「創造穩定現金流」這一點上成立;若論及資產的長期增值潛力,兩者便大不相同。房地產憑藉「租金收益」與「資本增值」的雙重優勢,在抗通膨方面,確實比債券更為全面。

關於直債的核心特性,可以歸納如下:

主要缺點:抗通膨能力較弱
這一點非常關鍵。試想,一檔為期20年的債券,到期時返還的100元本金,實際購買力很可能已遠不如投入當初。這是所有固定收益投資者必須坦然接受的權衡,因此在財務規劃時,務必將「通膨侵蝕」這項隱形成本納入考量也沒有錯。

核心優點:提供無可替代的確定性
然而,正是這種「不追求資本增值」的特質,反而賦予了債券一種獨特的確定性。對於保守型投資人來說,這恰恰是其最大魅力。將其理解為「利率較高的定存」相當貼切,同時它又提供了比傳統定存更高的配置靈活度。

就我個人而言,隨著人生階段逐漸轉向「財富守成」,高收益伴隨的高風險已非首要選項;加上目前房地產的租金報酬率普遍偏低,我正逐步將部分資產轉向能提供較高穩定現金流的工具。

在整體投資佈局中,我將債券視為「核心防禦資產」。它的目標並非擊敗通膨,而在於實現「資產的穩健保值與現金流的可預測性」。這份穩定的現金流,更能為投資組合中其他風險較高的「衛星資產」提供充足的彈藥。因此,債券在資產配置中扮演的,不是衝鋒陷陣的「攻擊手」,而是那位可以令人安心的「防守者」。

不過還是謝謝大家的資訊 XD
woxabank
specware 我在我另一篇文章有提到,目前直債應該是 65%,我不會貼連結 [XD]
specware
謝謝分享.
感謝詳細的分享 蠻認同像是在收租金XD
woxabank wrote:
在整體投資佈局中,我將債券視為「核心防禦資產」。它的目標並非擊敗通膨,而在於實現「資產的穩健保值與現金流的可預測性」。


+1
說真的, 當別人人生不在那個階段, 別人很難認同你的作法.......例如前面有人說的, 直債無法抗通膨等等
我常跟親友說我也有買企業債, 也有風險高的 ETD........組合起來利率是6%, 這些是我用來退休的被動收入
親友總是覺得去投資台積電可能獲利更高等等
其實這沒錯, 我有股票部位, 有企業債部位, 甚至還有房屋出租(除了自住之外的房子出租)........
對我來說, 股票部位是增值用的, 房屋出租除了被動收入外還希望增值, 企業債就是被動收入+變現容易+部分保值等等
我的習慣是企業債只買低於票面價(低於100的).......而且只買美元, 樓主買南非幣有點猛
對於我來說, 利息是用來收租金的.....(100-買價)的差額是部分用來抗通膨的
woxabank
謝謝,您的投資組合跟我目前很像耶,冒昧請問一下,您有退休的計畫嗎?當時2019配置組合需要4%的殖利率,所以會配置南非幣也是因為高利息,不過目前有逐步在降低南非幣的占比,畢竟南非幣的匯率風險也是很高
jhlien
我看你其他留言, 似乎你是六年級尾的, 我是六年級初的, 大量配置企業債就是for退休計畫的, 大概再二三年吧(55歲退休是不少人的目標)
jhlien wrote:
+1說真的, 當別人...(恕刪)


我是2008之後就專注於固定收益,有時會有一些股票,但不多。
現在100%固定收益。

看到股票一直漲,朋友買0050台積電賺錢,被老婆罵。
內心就會有比較大的掙扎。
不過天生就容易緊張,加上退休了。
雖想要嘗試一些股票類的標的,但一直沒下手。

這兩三年,固定收益真是很慘,帳面都虧,只有固定配息。
不過這就是固定收益的本義。
以前有一位前輩常說:配息是自己的,本金是兒女的,不要管本金。
追求穩定收益!
chiyenms
各人自己把握好安全(生活用)金額。多賺的可以抗通膨並讓生活過更好與留下更多,但波動放過大到會危及生存安定性或是安心性就不好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