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在許常德老師的Facebook上看到一段有趣的留言:「你有想過你這輩子適合結幾次婚呢?還是不需要結婚,或者至少想結一次但不想結太久?這是提醒你,在為自己量身訂做前,你若還是在老框框理想事情,你就是在點套餐。」
簡單的想法能用這麼有點的方式表達,能寫書販售果真不是沒有理由的,我認為這是一個有趣的論點;當親朋好友結婚,我們都會熱切的送上老套的祝福與賀詞,但很少有人會認真地問他們,你們為什麼要結婚?是經過長時間的掙扎而鼓起的勇氣,還是因為家中長輩的敦促、面對所謂的適婚年齡而不知所措,或是因為真的相愛到不能沒有彼此,所以不如乾脆就綁在一塊兒吧。
我想動因有很多種,但應該是出於對婚姻本質的認知,而不是來自篤信婚姻之於人生的必要性。許多浪漫派的人將婚姻解讀為愛戀之情的昇華,或許這是一種讓人更容易接納婚姻的說法,但你有沒有想過,乾冰昇華之後就再也不是乾冰了,愛情昇華後又如何還能停留於愛情呢。
如果你只是因為極度渴望感受戀情嶄新的下一個階段,我會建議你不要選擇婚姻,不如選擇幾間高級的汽車旅館,連續一週,每天挑選一款特色獨具的房間,準備豐盛的餐點、獻上象徵愛戀的紀念禮物,毫不保留的展露對彼此最原始的渴望,一個禮拜之後你再來告訴我你要結婚,我就支持你。
一週後若你依舊決定邁入婚姻,那麼對方要不是性感至極或是擁有特殊長處,就是因為你搞懂了婚姻的本質,並不純粹只是愛戀之情的昇華,而是決定願意為了對方改變自己、願意為了對方擔起責任、能夠不顧一切的付出與犧牲,並且你決定不求回報的陪伴對方,禍福與共,那意味著你必須全然的把自己交給對方,對方也要將他全然的交給你,你不能抱怨,不能逃避,如果你認為自己有絕對信心為這個人做到這麼多的事,拜託,快結婚吧。
但今天倘若你是一個「不自由,毋寧死。」的人,又怎麼會考慮婚姻這條枷鎖?還不是因為每當看見同年齡的朋友們,一個一個陸續結了婚,父母長輩又總對著你說:「適婚年齡到了就該結婚。」導致你自己的心裡也不斷盲目地浮現出這個念頭,根本不是來自自己內心的意願,而是來自傳統窼臼的脅迫;不結婚就輸人一等、慢人一步、丟人現眼,這完全是舊時代的陋習,食古不化是不會思考的人才有的作為,身為新時代的思想主力,我們有必要遠離舊俗所建構的框架。
如果你認為藉由愛情走向婚姻是一個不變的法則,那這個法則的框架,就像麥當勞販售的大麥克餐,不論你是要加十元換成大薯,還是將可樂換成玉米濃湯,一但你將那個習慣或舊俗視為信仰,那麼,你就成了那個框架永恆的囚犯。
Adamison
他回答的七零八落支吾其詞,
當下奉勸他該仔細思考兩人維繫關係的本質,
答案依然只有滿足性慾的原始目的.
幾年後,當伴娘們要求得說出新娘的十個優點才肯開門時,
看他依舊是那當年那語塞詞窮的模樣.
或許可以推託於歡愉緊張的氣氛,讓他腦中一片空白,
也或許在眾多親友面前,羞於言表,
不過當聽到伴郎們低聲的:眼大~胸大~身材好...........
,很難不想像他是不是還是跟當初一樣以滿足性慾為出發點.
當大家考慮走入婚姻時,是否都有思考過愛對方什麼呢?
當喊出新娘的十個優點時,是不是毫不猶豫,那些說出的優點會不會讓親友們感到敷衍呢?
嗯......我只能想到老婆的5個優點...........
(快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