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報稅,看到報稅單上的數字,以台北上班族而言算是前段班,好好規劃的話應該也有點做為,但我們每年增加的資產卻是收入的九牛一毛。我們夫妻收入比約5:3,我是還會小幅理財所以有點積蓄,而我老婆總是賺多少花多少,不停的買東西,尤其是看到特價,所以口袋總是空空。這點讓我有點焦慮,因為我們意外多了個小孩,目前房子空間不足,總有一天要換屋或是重新裝修,但這都需要錢。而且房子不夠住的問題,我老婆有很大的責任,如果她不能改變自身行為,我希望她能分擔,而不是全部都推給我。
她亳無節制的購物,雖然不是大名牌,但也花了她不少收入。曾經因為這樣跟她吵過架,但她主張花的是她自己的錢,而且她公司裡收入遠不及她的小妹都比她會買,我只能啞口無言。可是現在我在意的是收納問題,她的衣服鞋子堆的到處都是,已經排擠其他家人的使用。十年前我們是買二手屋,前屋主已經裝潢好了,當時年輕夫妻的我們手頭緊,所以簡單整理就入住,並沒有特別設計收納。那時只有一個小孩,兩房+和室+獨立更衣室+客廳+餐廳+廚房,其實十分夠用。幸運的,相隔十二年,我們多了一個小孩,而且大寶也長大,家裡的空間就顯得不夠,東西堆的到處亂七八糟。老婆一個人佔了七成的更衣室,書房放了兩大衣櫃也被她的衣物佔了六成,書櫃一部分被她放包包,鞋子放不下鞋櫃,電梯口/書房/玄關又放了她不少的鞋。剩下的空間才是其他人使用。現在又多了一堆嬰兒用品和雜物,而大寶越來越大了卻只能使用零星空間。
剛剛跟老婆談到這個問題,她竟然沒意識到她不合比例的使用(她大概覺得100%都應該是她的),也沒有想過大寶大了應該要有私人空間,實在有夠扯。而我理性平和的口吻,卻被她當成惡意批評,她第一個反應就是反擊,然後氣噗噗。對我而言,她對自己行為負責的方式不是只花自己的錢,而是一起分擔這些後果,而不是全由我承擔。例如要換屋或裝修,她必需拿出錢,不是全部交給我,我的積蓄還有其他用途。我只是抛出議題,希望她想想一起規劃個藍圖,又不是要立刻執行,但她的反應卻是十分負面。我想要一個舒適的家,不是東西到處塞,門口堆滿鞋,但我不希望只有我努力。
我是不夠大器在跟老婆計較錢,生活上或是旅遊支出,我也會要她出錢(是沒AA,但她至少要出三成),不然她一有閒錢就是買。我只是一介平凡上班族,我的收入幾乎是固定的,老祖宗沒留祖產給我,甚至我近年跟家裡斷絕來往,未來也不會突然有"一筆錢"掉到我頭上,我必需盤算我的將來。我也想留點東西給我的小孩,希望他們不會經歷我吃過的苦。結婚十多年來,換過幾台車全部都我出錢買的,我們倆都要用車,比較大的還是給老婆開,而房子我們登計一人一半,她除了剛結婚繳過幾次房貸,其它沒出過錢。十年前換屋先買後賣,中間的資金是我全額負擔,我還差點週轉不靈,而她即使心裡支持卻沒有實質做為,因為她是不存錢不理財的,明明賺了不少,但口袋總是空空拿不出錢。
這十幾年來,她也發展的不錯,薪資增加不少,但是"量入為出"的習慣還是改不了,所以她的資產還是停留在原地。曾經她有大好的機會發黃騰達,可以有一番事業。我為了配合她,一邊工作一手包辦家務和帶小孩,自己一個人安排假日活動,甚至自己帶小孩出國旅行。然後她卻退出。不知道她有曾經想過我受過的苦和犧牲?
過了這麼久,她對未來還是沒有規劃,只要跟她談到未來,覺得我們的目標越來越分歧。但我已經下定決心,接下來我會獨立完成我的目標,也不需要跟她討論(講了她反而生氣)。不知道我們還能在一起多久?
==== 更新 7/15 ================================================
其實這篇就深夜獨白,有時深夜有些感觸又想要抒發,抒發完就過去事情就解決一半。老婆的反應應該只是一時的,可能她從未想過空間分配的問題,昨天就開始打包不需要的東西,要丟就就丟,要送就送,雖然工程浩大,但總是起了頭。
再來謝謝大家的回應,很多意見很有趣,很多意見很有建設性。我自認最大的失誤是沒有早點和老婆約法三章,未來會努力維持個人區域的分配。至於金錢觀和未來藍圖,就等著慢慢發酵吧。但我心已決,我的計劃不需要考慮老婆的意見,也不用期待她財務或心理支持,我會走自己的路,獨立完成,我做的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