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概8萬(薪水/兼差/房租) 老婆約5萬(薪水)
結婚到現在11年多 生了2個小孩(可惜都是男生)也花了不少錢
剛結婚時老婆就不負擔家計(家裡所有的開銷就是男方出) 所以老婆的錢還是老婆在支配
不過老婆把嫁妝還有長輩給的錢交給我(男方)來理財 結婚後老婆帶來了1百多萬的嫁妝(未婚時就存下來的)
開始了以後的日子 因為我是住家裡的房子 還好省了房租與房貸壓力 地點雖然不錯不過是很老的公寓
結婚前我算是月光族 每月賺的錢都花光光 除了一個儲蓄險與壽險以外沒有存款 就一點點股票(十幾萬吧)
結了婚後我才開始理財 老婆還是不負擔家計的 幸好老婆除了買平價的衣服外沒有太奢侈的嗜好
那時每個月老婆會存個2萬到3萬 當存款累積到一定的數量就交給我理財(做定存為主)
其實我理財跟大家一樣 定存 股票等等 我運氣好股票是有賺到一些錢 至於定存就只有賺一些利息錢
所以我都是勸人要結婚的 很多人是結完婚後才會有真正"理財的規劃"
當初我的理財是以定存為主(存了幾百萬)股票為輔(這期間也花了2-3百萬買股票)
那時定存的利率有5%多 其實只要存到1千萬 一個月就5萬多(跟一個人的月薪差不多)
但6年前定存了利率就已經降到1%多了 因為沒有太多利息收入 我們被迫更換理財計畫--放棄定存
後來我就跟其他人一樣開始把房地產當作理財的工具之一 規劃是買屋用來出租 收房屋的租金
手中的股票(我跟老婆名下)就陸續在相對高點賣一賣(放2-3年以上所以賺了不少)準備用來買房子
約5-6年前我跟老婆幾乎所有的放假日都變成賞屋日 看了一百多個預售與新成屋建案以後
我決定把所有資產都拿去買房子 所有的定存一旦時間到了就變成房屋的頭款 交屋款 與裝潢費用
這其中 用老婆名下的財產買了2個房子 包含台北市中山北路3米6的"小豪宅"(就是天花板高一些的套房了)
還有就是新莊副都心的"新社區大樓"-2房的小宅 價格: 中山北路的30多萬/坪 副都心的20出頭萬/坪
這2個房子已經租人好幾年了但都還算新(3-4年的房子) 每個月可以淨收個3萬出頭 用來退休還不錯
其中有一個房子還要貸款 一個月就12000吧 沒還的本金也剩下200萬左右而已
那時幫我老婆買了兩個房子的時候 她也是只有30多歲我們才結婚7-8年而已
當別的同事與親友還在吵房子的所有權是男女雙方共有還是歸男方所有
我們家老婆可是已經擁有自己的2個房子(百分之百自己所有的房子)
跟別人不一樣 萬一我們家老婆跑了 房子也就跟著沒了 也沒有甚麼共有財產可以吵
老婆的同事中許多人雖然職級比我老婆還高 但是在職場奮鬥了快20年 資產也就是1-2百萬而已
花了太多的錢在買名牌的東西 每幾天吃一次高檔餐廳 一年出國2-3次 也不理財(連定存也懶得做)
基本上我覺得家用由誰來出不是重點 重點是賺的錢應該要量入為出才對 做夫妻的也不能計較太多
開版的樓主說 女方一個月也有賺5萬 跟我老婆差不多 如果不用支應家用存一部分的錢
8年的儲蓄用我老婆的標準如果買不了2個房子至少也夠買一個房子(小宅)來住
這種享樂又不儲蓄"公主的心態"真的是很可怕 結果婚也離了 房子也沒買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