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子 wrote:
你不是該被吐糟,而是...(恕刪)


樓上的本日最中肯
別怪你前妻,是你先出錯,你前妻才會離開,大陸那個你放開吧!他絕對不是你的菜。

Kanyil wrote:
我現在就住在大陸,但...
...居住問題來說,你不一定要住宿舍,也不一定要注郊區。如果你選擇了住宿舍或是郊區,那是自己的選擇,不用怪別人。交通也是一樣...(恕刪)


我猜你一定是住在市區吧!工作的臺商是服務業?金融業?貿易公司?
公司就在市區吧!?交通便利,商家林立!?那你住在市區就是理所當然啊!

若你的工作地點不是工廠,那你怎麼可能明白我說的

"住的地方很可能是公司的宿舍或就在附近,你自己應該也不會有車
很多臺商的工廠都不是在繁華的市區,大多在偏僻的郊區"

要住哪 不是自己想要的選擇,而是不得不的選擇
除非你自己是老闆!

“馬克斯思想的洗禮? 你不是認真的吧?”

或許我對大陸教育的批評,你們不以爲然!
那就看看這篇吧!

想讓小孩在大陸讀書的父母們先考慮清楚吧!


兩岸教育差異大 苦了台商子弟兵

中國時報/兩岸教育差異大 苦了台商子弟兵/施鈺文/專題報導

在上海就讀當地小學的劉小妹,有一天放學略帶委屈的跟媽媽說,「老師問我喝什麼長大?我說我是喝母奶長大,可是老師說,不對,你是喝共產黨的奶水長大。」當越來越多台灣莘莘學子隨著父母赴大陸生活,兩岸教育間存在的差異與衝突也逐漸浮現,劉小妹的疑惑只是其之一。

老師談國共 感覺只有尷尬
對於沒有台商子弟學校就讀的台灣學生,大陸本地學校通常是第一選擇,但進入本地學校後,課程的濃濃政治味幾乎是他們的第一感覺,也是最大的困擾。目前大陸一般中小學都有「思想品德」、「思想政治」等「政治課」,對學生進行所謂的意識形態教育,以灌輸學生「純正」的政治思想。

一名在桂林完成中小學課程、現就讀於廣西師大附中的周姓女學生表示,她最討厭這種課,覺得很沒意義,教來教去都是那幾句,什麼「發揚社會主義的優越性」,但是上了那麼多年,她都已經可以倒背如流。她也不喜歡國文課,因為課文裡都沒有父母手足,只有黨和國家。上海國際學校的呂姓女學生指出,上思想品德課,感覺只有尷尬兩個字可以形容,尤其是當老師談到國共內戰時。

在上海已經九年的劉太太表示,一開始到大陸,她讓小孩念當地小學,卻發現除了小孩沒什麼同伴、朋友外,還驚覺兩岸思想差太多,「他們說的壞人就是我們的好人」。

後來她決定讓小孩念國際學校,因為國際學校規定不能有政治思想,結果還是碰到類似的情況,小孩跟她抱怨,「我跟老師說台灣有日月潭、阿里山,但老師說,日月潭、阿里山不是台灣的,是中國的。」她一氣之下向校方告狀,老師馬上打電話向她道歉。

毛澤東揮手 也有標準答案

另一位一九九一年就到大陸念書的李姓女學生,在台灣念完小學後,由於父母前往廣東省惠州市經商,她的國中、高中教育都是在大陸當地重點學校完成,雖然現在已順利就讀大陸重點大學,但仍對中學的政治課印象深刻。

「大陸教育政治性太強,我一直無法適應」,她記得有一篇國文課文是在講國共和談過程,課後老師考大家「毛澤東前往重慶與蔣介石進行和談,試論毛澤東上飛機前向民眾揮手之間的中心思想與含義?」,標準答案是「表現毛澤東對中國人民命運的從容不迫,勇敢與大無畏的精神」。

談到孔子,課文裡則寫著「儒家思想統治中國五千年,是封建社會主義地主階級的思想,有階級的侷限制,我們要批判的繼承孔子思想。」對這些她非常排斥,也無法接受,還好她參加的港澳臺學生高校聯招,不考政治課。

不過,即使到大學,教育也難逃政治的幹預,主修教育系的她在念到「小學數學教學法」時,書本裡強調「教小學數學的教學原則,是要灌輸思想性內容」,她看完不禁狐疑,數學課要怎麼灌輸思想性內容?結果學姐指點她,比如出小學數學題目時,題目要說大陸今年總產值比去年翻幾番?而不能說是衰退多少。

大陸的台灣學生在適應「政治課」之餘,還得應付比台灣更為沈重的升學壓力。李姓學生指出,小學時音樂、體育課就很少,高中時音樂、美術課根本沒有,雖然大陸沒有補習班,但他們每天都要晚自習。廣西師大附中的周姓女學生說,寒暑假大約都有兩三百題的數學、一百篇的作文要寫。

常常幫小孩寫作業的劉太太也表示,她小孩在念當地小學時,課業繁重,比如數學作業常常是一乘以一寫五十次,再加兩百題的數學題目,因此兩三天就用完台灣小學生一般在寫的練習本,是稀鬆平常的事。

有兩個小孩在上海讀書的龍太太語重心長的指出,大陸當地教育比較填鴨式,也比較封閉,沒有什麼戶外教學,作文有標準模式,什麼題目都有標準答案,有點像台灣解嚴前的教育環境。加上大陸一胎化,父母很寵小孩,對小孩的期望也很大,因此他們的升學壓力比台灣大得多。

「大陸小孩都是念書第一、不會玩,看起來呆呆的,平常路上看不到大陸小孩晃來晃去,他們一下課馬上回家,只要會念書,做人、生活甚至倫理白癡都沒關係,有的小孩甚至會打爸媽。」

由於大陸升學壓力台灣比大,大陸學生的競爭性也比較強。劉太太說,大陸人口太多,很多學校的學生都是一篩再篩,強得不得了,像台灣小孩在幼稚園上課就等於在玩,可是有的大陸小孩幼稚園就會寫漂亮的毛筆字,而她小孩一進當地小學卻被老師嫌,「你們台灣人怎麼教小孩的啊,小學一年級都不會寫字!」

龍太太表示,大陸父母都只有一個小孩,所以對小孩的要求都很高,基本學科要好,文化、才藝課也要「拔尖」。但台灣人就覺得課業差一點沒什麼關係,不要太爛就好,可是她那念寧波當地藝術學校的小孩,才考第一次考試,就哭著回家。他在台灣成績還不錯,但到大陸就吊車尾,她感嘆,「台灣小孩實在比不上他們」。

學校重成績 分數錙銖必較

大陸家長緊盯學生的成績,老師對學生的分數更是錙銖必較,因為大陸許多重點中小學為了維持學校的領先地位,都以班級的平均成績來決定老師的年終獎金,所以老師對學生的課業絲毫不敢怠慢,只要學生成績一差,今年的年終獎金就不會太好看。

劉太太指出,台灣學生大部份是中途進入大陸當地學校,有些還是靠關說才進得去,他們不是一路「填」上來,程度自然不如大陸學生,常常拉下全班的成績,有的台灣學生還會因少了零點五分被班上排擠,成績太差的老師還會叫你轉走,因此很多老師都不太願意收台灣學生,一聽有台灣學生來都推來推去,不然就要求台灣學生先降一級念。
eric1202 wrote:
我猜你一定是住在市區吧!工作的臺商是服務業?金融業?貿易公司?
公司就在市區吧!?交通便利,商家林立!?那你住在市區就是理所當然啊!...(恕刪)


您猜得大致沒錯。我不在台商工作,住市中心,旁邊有公園地鐵站,社區裡有外國超市,走路上班10分鐘,小孩上課只要過條街,算是方便。租金很貴,但是我認為和家人在一起的時間的價值超過我因此而多付出的金錢。

很多台商地點偏遠沒錯,但你說不准住工廠以外的地方? 又不是當奴隸或是當兵,自己花錢出去租不行? 如果是公司不願意,大不了談不攏一拍兩散,多的是條件更好的公司。世界那麼大,台商的待遇一般偏低,尤其對自己人,為什麼台灣人一定只能替台商工作?

說到洗腦,在台灣上公立學校,當年還不是要向"先總統 蔣公"至最高敬意,還動不動來一句"小心匪諜就在你身邊"。在美國上公立學校,無論你是哪國人,每天早上還必須向美國國旗效忠,課堂上教的也是美國版的世界觀。日本的學校也不會教到南京大屠殺。要讀人家政府出錢辦的學校,當然要跟著人家的課業走。國際學校就好多了。

你的文章裡關於國際學校裡的兩岸問題,我認為那個家長做法很不對,非常不尊重當地人。試問如果相反的是行在台灣發生,我們會做何感想? 向學校投訴這種可以討論的問題,不是恰當的做法。支持言論自由的人,要能夠接受不同的觀點。

老師是當地人,就是這麼被教導長大的,而且一個中國在中國也是官方說法。他會這麼教情有可原。不認同可以私下溝通。兩岸問題有討論空間,國共內戰問題也一樣,不是台灣說法才是唯一正確說法。拜託,成王敗寇,戰爭和國際關係裡還分好人壞人? 兩岸關係,舊恨新仇剪不斷理還斷,這個媽媽還真的以為會有任何一版官方說法是完全的事實? 這樣教孩子相當可惜。

無論在哪裡讀書,父母要懂得教導小孩該如何獨立思考,什麼東西都不能全盤接受。父母認同的觀念未必是對的,我們不認同的說法不代表就是錯的。

小孩課業壓力大? 這是父母和孩子本身的問題。課業跟不上的小孩硬要讀當地學校,那是父母的錯。要嘛跟上,要嘛就選擇國際學校讓孩子快快樂樂的長大,之後念國外大學,一路輕鬆畢業後起薪還比當地苦出來的高很多。

要國賺錢,就已經知道去的地方不是自己家了。要嘛適應,要嘛回家。捨不得高薪又嫌這個嫌那個,不是個健康的人生觀。

其實我無意在這裏做過多的爭論!

初衷只是覺得很多人並不瞭解,身爲臺商或台幹
真正在大陸所處的的工作和生活環境
還有兩岸在教育上的不同
就去隨意的指責樓主

當然,每個人對於怎樣對小孩子最好,都有自己的看法
在此我都予以尊重!

我也不認識樓主,也不知道他所處的行業

只是單純的以同樣身爲台商,離了婚,也有兩個孩子
以父親的心情,可以瞭解和體會爲何樓主不希望他的孩子來大陸!
就是在那裏看得聽得多了,就不願意孩子在那樣的環境下成長!

我自己就是把孩子帶回臺灣受教育!
理由前面已經說過了,不再贅述!

TO:樓主
我的之前處境和遭遇跟你差不多,那時真的是很痛苦
但我挺過來了,雖然這需要一定的時間
爲了孩子,相信你也可以的!
加油!






eric1202 wrote:
其實我無意在這裏做過多的爭論!...(恕刪)


我了解您的初衷,但是覺得有失偏頗所以才提出不同看法。很明顯的,在這件事上我們的看法不同,這沒關係,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看法。

您選擇了讓小孩回台灣受教育,我選擇了無論去哪裡都讓小孩跟著我。您的小孩可以在熟悉穩定的環境生長,但是不能常看到您,我的小孩必須習慣每幾年就得重新適應不熟悉的環境以及居無定所的生活方式(當然在北京還有空氣問題),但是每晚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吃飯。這是個人價值觀的取捨,沒有對錯。

依您說的,我們在這個議題上就此打住。

回到樓主,我還是一句,一個不惑之年的男人,應該已經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對自己來說什麼重要什麼不重要。依照自己的取捨,覺得該怎麼做就怎麼做,不用太在意旁人看法。

幾十歲的人了,還被別人牽著鼻子走,何苦?

每一個失去 痛苦的時候 就讓人變成 詩人
兄弟…加油
只有常駐大陸過的才能懂得你的苦

建議在大陸找到好女人,好好賺錢,等賺夠了,想回來台灣
再帶著大陸好女人一起回來享福吧!
i love surfing...
如果要再找 真的要找理念比較相近的。
我爸爸再婚娶小十二歲阿姨。再當時。我爸和阿姨感情好的不得了。我爸很開心第二春是未婚的小姐。學歷也不錯。可是呢。經過十幾年相處。過的沒有很開心。小孩後來生兩個。阿姨後來也嫌我爸爸。老頭之類的。吵架時。
覺得每個戀人剛相戀的時候。其實都是最美好的。所以才會想相守一生。
只是覺得兩個人感情怎麼經營。遇到生活種種大小人事物瓶頸挫折時。是否能溝通。理念價值觀 個性是否能相近。怎麼好好維持。覺得蠻有難度的。

願意為追求自己幸福而放棄孩子的女人, 真可怕!

如果連孩子都可以不要, 老公的必要性更可以排到10萬8千里外,

狠心的女人,還是早點放棄也好.

這段婚姻是還債,你上輩子欠,這輩子該還!

你心中還能顧著子女, 是個有責任心的父親.

可以想見你來自一個甚麼樣價值觀的家庭.

也可以想見你的前妻來自何種價值觀的家庭.

沒有誰對誰錯, 就是遇到錯的人結合再一起,某天終究會引爆,不是現在,也會是未來. 早晚而已.

你們倆其實是不適合的!!

往好處想,不是等到你年老時才發覺不適合, 交了昂貴的學費後, 我相信你的下一個女人會更"適合"你.

但孩子終究可憐. 要多關心孩子,你辛苦努力為誰? 應該還是孩子吧!
達成夢想和目標的方法只有一個,就是累積微不足道的小事.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