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湛藍顏色 wrote:
我以前也不知道 直到上一些親子網才了解 原來還蠻多的
現在這時段 上百貨公司 餐館 不要以為是上夜班或剛好休假的人或外勤的在逛
...(恕刪)
如果要這樣說的話,其實我還覺得女生的就業率更容易被低估了,
因為服務業中其實有不低的比率是不會幫員工保勞健保的,
尤其是餐飲業。
這些員工的就業率就反應不出來。
另外加入工會的人中很多都是家裡自己有開小工廠或是開店,
台灣這種小企業很多,
小本生意,成本什麼的都要算的很仔細,
一般老闆娘會比老闆更注重人事成本開銷(因為管帳),
所以大多數也都是自己要跳進來做。
而自己開業的人的確工作時間的彈性會比一般上班族大,
所以能在『上班時間』逛街的人中有部分也是這個族群。
講實話,除非老公的收入真的足以養家,
否則能當純家庭主婦的女人真的比率偏低,
甚至還要看這些純家庭主婦是暫時性的還是永久性的,
也有不少女性是因為生育的因素辭職(6.5%),
但是等到小孩6歲以後(上小學),就又回到職場。
然後有時間你可以去網拍看看賣手工皂、手作品之類的賣家,
很多都是所謂的『家庭主婦』,
因為沒上班所以用網拍賺錢補貼家用,
這些人也是主計處會漏掉的就業數字。
我身邊已婚的女人,從老到少加起來算100人吧,
但是純家庭主婦非常少,比較多的是我要叫嬸婆那代,因為都75-80歲了,所以沒工作了,
到跟我媽平輩裡大約就5個上下(包含已退休的),
跟我平輩的,我只認識1個曾經是家庭主婦...Orz..現在孩子大了也去工作了。
我的晚輩則是還在念書,現在看不出來。
不過這些已婚女人,不分年紀,過年都是跟夫家過,
只是有些人已經從夫家廚房的主戰場退役,有些人還正在奮戰。
所以我才會很認同樓主所說的,請多給這些女人一些體諒跟鼓勵,
因為當你快樂的吃年夜飯,快樂的翹著腳一邊守歲一邊打撲克牌時,
她們是忙上忙下忙個沒完,才讓老人、男人、小孩有機會開心的過年。
是,我很堅持這點,傳統不是全部問題的根源。我可以認同傳統陋習與不合理要改正,但不是一有問題就是「傳統的錯」,有些時候問題是來自於雙方的不解與誤解。
如同某些樓友說的,不同生長環境與家庭背景的兩家族,難免有差異,當這些差異開始出現的時候,就會出現問題。
丈夫與妻子之間有差異,但沒有婆媳之間這麼大。婆婆與媳婦之間相差的歲數、生活背景、時代與教育是不同的,人也有自己的原則與堅持,因此無法要求誰為誰一定要做出「全盤改變」或「全面讓步/妥協」。
解鈴人還需繫鈴人,不妨了解一下「是什麼樣的原因造成婆婆會這樣對待媳婦?真的完全是傳統婚姻或男尊女悲所造成的嗎?」說不定會發現另有真相或隱情。
前些年,與母親談話之中,我坦承對爺爺奶奶還是有些疙瘩,知道該對他們尊敬與諒解,可是心中始終有個坎─我始終不諒解為何爺爺奶奶早期對母親這麼不合理,尤其是奶奶,她也曾當過媳婦,又為何要為難自己的媳婦呢?
母親嘆了口氣才說:「忘了是什麼時候,有次與三嬸跟一些長輩聊天才知道,原來妳奶奶也是辛苦過來的。她在夫家盡心盡力卻不被看到,她做的比其他媳婦多又認命,還是長媳,但比起其他媳婦來說,她很不受寵。
聽她們說,你的祖父祖母對其他媳婦都愛戴有加(像是三嬸),唯獨妳奶奶沒有,是因為她不懂得說話的藝術。妳也知道奶奶的個性直接,話語都沒修飾,猛然聽到真的會愣住。
她從沒被公婆愛惜過,也難怪她會照著一樣的模式對我,這也不是她的錯或誰的錯。」
(至於爺爺對奶奶為何不挺、不太幫助與愛護,並非單單男尊女背這傳統理由,但真實理由不方便在公共論壇談論,只能說聽完奶奶的背景,我為她感到心疼與心痛。)
奶奶說話確實不好聽,我曾經感受過。有一年過年回南部,幫忙父母與爺爺奶奶一起除舊佈新與拜拜等事項。大概是6~7點多的時候,已經看不到太陽只剩下些餘暉,奶奶請我隨她一起去廚房拿菜,我便先去廚房開燈。
沒想到才剛開燈,奶奶用台語對我說:「這天色有這麼暗嗎?有需要開燈嗎?平常我不開燈都看的到了,妳年輕人耶,眼睛這麼不好喔?」當下令我反應不過來,但想到奶奶或許是節儉慣了,不如好好說明看看。
於是,我說明道:「沒有啦,太陽下山的差不多了,陽光不太夠,開個燈亮些也能避免拿錯或翻倒東西啊。」沒想到解釋後更慘......
奶奶直接說:「那是妳眼睛不好!」我忍住情緒選擇緘默。
眼睛不好這句,她也對我母親說過。我母親曾因視網膜差點全部剝離掉落而開過刀,聽到那句話只有五味雜陳的感受。(開刀的事情,父母雙方家族都知道。)
不管家庭的規模大小,是否與家族同住,家的問題都有餘地可以協商與達到共識來化解。那會不會有無解的問題?有,可能有時候奮戰努力了一輩子,只是讓問題變小、變低,卻不見得一定能化解。
不論可化解還是降低,目的都在於「家和人和」,那麼誰主動來做或是誰要先讓,也沒必要分妳我了。老一輩已經定型,要吸收新知也不如年輕人快,與其等著老人家自己想通或開明,不如自己想個可行又不錯的辦法來讓老人家接受或認同,達到彼此雙贏。
個人會比較偏好用「以不傷和氣為主軸的方法」,像是以退為進、四兩撥千金這類軟方法,先獲得其他家人與親戚的信賴與支持,讓老人家漸漸接受與認同。
大家所選的解決方針不盡然相同,但只要能和平和氣處理好問題,都是好方法。
有人會說,婆媳之間丈夫該負責,男人的角色是協調者。一位養育且照料他生活數十年的母親,一位是他所選擇、所愛的伴侶,如果他不協調一下,這兒子與丈夫也太不像樣。
但是,能協調到什麼程度呢?不確定,可以肯定的是:很有限,不太可能只靠丈夫就能解決所有婆媳問題。真碰到問題的話,我會先自行處理並讓他知道,但不會把所有問題的責任都丟給他,這是要互相一起面對的。
就像我爸媽對我的伴侶再怎麼好,還是會跟對待自己孩子略為不同。要是對伴侶有意見或偏見,我能做的只有雙方都說好話與多提優點,盡量降低敵對值,把目標轉移成欣賞。我也無法完全處理岳父母與女婿之間的問題,不見得可以化解,至少能降低與緩和。
我現在也正努力與伴侶的家族多進一步相處、互動與了解,平常會多問伴侶有關他家人的喜好、興趣與個性,該怎麼相處之類的。如果遇到問題或觀念不同的時候,會思考該如何化解或轉移。(目前相處良好,還沒遇到婆媳問題或衝突等)
太過度且不合理要求與觀念,我不會委曲求全而接受,但在有轉圜餘地與努力空間的情形之下,我願意試著面對。
不見得努力或盡力就一定有好成果,我不是完人。如果到這麼糟的地步,對方/我/彼此真的無論如何都不接受或不合,好聚好散在這時候也算是好方法,至少回憶不會太糟。
finalheaven wrote:
我就是想告訴開版的以及前面一些發言的女性
像我家這樣的狀況也是有的
請不要以為自己的狀況或是身邊的狀況是通例
也就是說
以我來說的話. 過年要整理家裡的話. 幾乎都是我動手
標題要改成
'年關近了,多替家中丈夫想一想吧'
若是我也這麼發言
不是就有些偏頗嗎...(恕刪)
依照行政院95年度『家事之主要參與人員』的調查中,
1.家裡打掃由男性負責的佔9%,女性負責的佔60%,男女平均分攤29%。
2.買菜由男性負責的佔8%,女性負責的佔76%,男女平均分攤12%。
3.準備三餐由男性負責的佔7%,女性負責的佔80%,男女平均分攤9%。
4.廚房清潔由男性負責的佔8%,女性負責的佔76%,男女平均分攤13%。
5.倒垃圾由男性負責的佔22%,女性負責的佔39%,男女平均分攤37%。
6.洗衣服由男性負責的佔8%,女性負責的佔77%,男女平均分攤13%。
7.房屋、水電及其他家中器物之簡易維修 由男性負責的佔76%,女性負責的佔7%,男女平均分攤9%。
所以從上面的數據看來,您的確是個超越平均的好丈夫,
不過可惜的是,台灣的大環境中,負責家事的,大多都還是女性,
所以說多體諒太太沒什麼不對吧?
現在已經102年了
第二
我想表達的是
別把自己或身邊的案例當成通例
至少在我身邊
辛苦的媳婦有
但過的不辛苦的媳婦也不只我老婆
綸擬辟市 wrote:
依照行政院95年度『...(恕刪)
統計數據是代表某些狀況下的比例. 但不能盡信
以我家來說好了
大部份的家事是我做的
但是不太開伙. 而一但開伙的話. 100%是老婆負責
另外90%我也不切水果的
也就是說若只考慮這方面. 我老婆是很辛苦的
但實際上呢?
Irene1058 wrote:
我認識的女性 ,大都...(恕刪)
不要太理想化了
傳統是很難打破的. 只能盡量讓他合理一點
而且每家狀況都不盡相同
以我媽的情況來說
我們家回鄉都是在外婆家為主
反而是初2才回婆家
而且回娘家以後. 還常都是我媽在張羅. 而不是舅媽們
"不分男女大家都一起在廚房準備年夜飯"很明顯是不恰當了
又不是中央廚房
有多少人家裡廚房大到可以大家一起準備年夜飯
更何況我認為應該是讓擅長下廚的去弄
不會下廚的頂多有雜事幫忙. 不然只是越搞越亂而已
若是大家都很累
那就吃外食. 這也沒啥. 現在很普通了
此外. 我家. 老婆家. 媽媽家. 爸爸家 都沒有必須等男人入座才開飯的習慣
該吃就吃. 有空就先吃
當然整體來說. 我跟我老婆的上一代都是很傳統的
就是男人扛家計. 女人純家庭主婦. 徹底男主外女主內
但我們這一代就差很多了
男女當然應該平等
但不該是齊頭式的平等
應該因時因地因人制宜
否則只會變成有點偏頗的發言
無法解決問題
finalheaven wrote:
第一
現在已經102年了
第二
我想表達的是
別把自己或身邊的案例當成通例
至少在我身邊
辛苦的媳婦有
但過的不辛苦的媳婦也不只我老婆
...(恕刪)
基本上引用數字想說的只是以台灣的現況來說,
的確家事大多數是女性在做的,
無論是婆婆做(婆婆本身也是人家的媳婦)、還是媳婦、還是女兒,
比較起『身邊的例子』、『或是自身的例子』,
行政院的統計數字基本上會反映出更客觀或是更偏向『通例』的事實。
但若你認為政府調查記錄是不可信的,
那我就沒什麼好說了,只是比起網路上的『大家說』,
我的確會更相信政府調查結果。
而且這個調查結果的確跟我自己(還有其他女網友們)的觀察很符合。
然後說到年份,如果我拿的是民國70年前的報告,
那就可信度的確不夠,
這份調查是95年度,距離現在6-7年,
我還是相信反應了一定現實,
如果你有興趣,
可以去找更之前的報告,你會發現,這些比率變化不大。
另外,如果準備年夜飯的主要負責人是你母親,
跟這個主題也不違背,她也是某人的妻子、某人的媳婦,
她也是在過年中眾多忙碌的女人中的一位,
也同樣需要大家尊重跟體諒她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