聘金與嫁妝是完全沒必要存在的陋習
但是我不知道為什麼有一些人一直說, 有多少的聘金女方就要給等值的嫁妝
這些人說的古禮古禮, 到底哪個古, 有多古?
而那些人真正的知道聘金的意義與來源是什麼?
更奇怪的是, 會說那些話的人, 通常是比較大男人的, 認同女生結婚後應要與公婆同住或是等等不公平的想法的.
聘金於以前重男輕女的農村社會, 因為男性有其勞動價值, 而女性則是一個"嫁出去"的人, 所以作為一種對女方的家庭的一種補償, 而作的一種社會行為.
至於嫁妝與聘金應為多少, 從真正的古時候到現在的差別甚大, 從漢朝時的有以春宮畫, 宋朝的《宋刑統》規定:『姑姊妹在室者,減男聘財之半。』, 清朝的《安平縣誌》稱:「貧者減他物,而床帳必具」, 民國初年時 女家賠奩所費稱是,或且倍之,冀爭體面, 等等等等.[1]
清領初期,男性移民多半隻身來臺,因而產生男多女少與婚姻論財的社會現象。使男性娶妻需付出龐大聘金。 但隨著西部平原漸次開發及人口的增長,女性不再「奇貨可居」,婚嫁時不只男性需付出聘金,嫁女亦需準備嫁妝。[2]
中國地方志民俗資料彙編·華北卷裡有說

所以"依照古禮"女方有沒有嫁妝是要看對方的家庭, 而不是一定
quote
接著,男家才正式把聘禮交給女方。最後,男家才接受女家的酒筵款待,接受此種豐盛酒宴款待的男家,要付酒席謝禮。飯後男方回家時,接過聘禮的女家,取出其中的一部份,外加上十二種禮物,送給男方作為答禮。男女兩家訂盟的儀式完了,女方為了表示自已經跟人家訂婚,就要分別贈送親朋戚友「喜餅」。凡是接受喜餅的親友,到小姐結婚時,都要送禮表示祝賀,叫做「添粧」。[3]
unquote
更多請參考
三書六禮 中的 聘禮
[1]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B%81%E5%A6%86#cite_note-8
[2] http://digiarch.sinica.edu.tw/content/subject/resource_content.jsp?id=4824
[3] http://web.cses.hcc.edu.tw/~hakka/hakka09/hakka902/hakka90264.html
結論: 要講這些之前麻煩先做做功課, 不要只是對自己有好處就拿出來說(又想要不要付聘金/得到同樣的嫁妝, 但又想要女生待奉公婆/大男人?) 要公平就兩邊都公平一點~
最後, 我很認同這一段話

看來某位大大說的沒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