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口聲聲說九年了,遇到爭執或意見相左,就用人性的黑暗面去猜疑對方的用心?
結婚不是你想怎樣就好,專屬兩個人的日子?那就不要提親啊?跟雙方家長碰三小面提三小親?
你一直用自己的角度想法看事情,不去思考妥協轉圜的方向,也真夠自大自私的了
""重點在於小弟與女友交談爭吵的過程中,其實真的很希望女友能說出"結婚是我們倆的事,錢由我先支出,不要勞煩長輩""
那假設你女友想的是希望你說出:"結婚的事我來負責,妳只要陪我討論細節就好" ,那你要不要照著辦?
說實在的看到你寫出的:
"無奈,小弟的女友似乎沒有想到這個層面,可能會覺得都還沒結婚就要我拿積蓄出來花,誰知道會不會還咧.....
(上面所寫的只是小弟個人的猜測,如有雷同,純屬巧合巧合...巧合........)"
用這種小人心去看待將結婚並交往九年的人,你也沒你口中的女友好到哪去...
我覺得你對婚事的執行方式的想法沒錯,但你處理的方式想法,完全沒把對方擺在眼裡
小弟以前生活過的很闊綽,交往的女友應該都會收到不少的禮物,
但幾年前工作發生一些事情後,負債很高,也跟前女友分手了,整個人盪到谷底。
後來朋友介紹下,認識了現在這個小十歲的女友,
因為我的工作很忙,原本三餐幾乎都是外食,
但她為了我的健康,特地學習煮菜,
所以我目前三餐如果不是她煮給我吃,就是她從家裡面帶便當給我(節省伙食費)。
她體諒我手頭緊,交往兩年多,我沒帶她真正出外縣市去玩過(更別提出國了)
甚至連送禮也都是很便宜的禮物(加起來還沒我送前女友的一條項鍊貴)
總之,她的貼心讓我很感動,我們的相處也很愉快,所以決定跟她結婚了。
結婚時,我心中很擔心花費,卻也不想讓她失望(畢竟她家也算是地方望族之後)。
但她很體貼的控制花費:
1.戒指她原本說十分的就好,但我想還是盡量有二十分(約一、二萬吧)
2.喜餅她找親戚一起合購,費用壓得很低(約五萬)
3.她很想拍婚紗,但為了預算,她有考慮過不拍,但我還是覺得要拍。經過比較後,她放棄大本的婚紗,改成兩本小本的,包含一些實際的東西(四萬五千)
4.結婚添購的東西,她說無須六禮或其他飾品,只要換床和床架(約二萬)。
(我們目前的床是十年單人床,彈簧都變形了,不好睡)
5.蜜月旅行她說等我手邊的工作友突破性發展後再去(花費零)。
6.雙方的家長也開心見面了,決定互不收禮(也沒有要求嫁妝和聘金)。
總之,我們的婚禮將會辦得小巧溫馨,扣掉禮金(我們雙方的親戚都算有錢,喜宴應該可以小賺些),
整體實際花費應該可以在十萬內(大部分她都先支付了)。
附帶一提的是,交往前我女友也是因為情傷,爆食到65公斤,小胖妹一個,
但交往後,我幫她調整作息,她不只變回50公斤,也變的很正(她幾乎都是素顏,像楊丞琳),
最重要的是我們交往兩年多還一直保持生活的情趣(每天都要啾個幾十次)。
至於他們父母那關,
要將女兒嫁給大十歲,負債數百萬,又沒有房子的男人,心中一定很不安。
但我疼她女兒的作為,加上我跟他們說明自己工作的規劃,
(如無意外,一、二年應該就能還清幾百萬的債務),
最後他們也放心的將女兒交給我。
回想當年前女友跟我提分手時,我真的很難過,
但也讓我遇到更適合自己,更貼心的另一半。
男人可以失敗,可以摔倒,但記得用自己的力量爬起來。
我女友喜歡我帶給他的生活情趣,也欣賞我的頭腦和工作的態度。
她曾說,現在窮沒關係,但相信我會再次爬起來,
我說,現在結婚只有小戒指,但成功後,我年年送給她大戒指。
從她眼中,我感受到那份信賴,而我也不會讓她失望。
willie0105 wrote:
小弟只是希望女友能有一起同甘共苦的想法,而非真的要女友個人出錢(重申: 我有跟家人週轉),
想法?? 有這想法要去溝通, 溝通你認為同甘共苦的做法,
如果你認為對方"應該" 怎樣怎樣, 那也真的無話可說了
willie0105 wrote:
可是問題尚未到那邊(尚未正式提親)
,或許女友有被他家人叮嚀,要保護自己等等。
那就等問題到了再說吧, 看你的文章, 覺得是你自己想太多了,
記得找一個熟禮俗懂談判又有輩分的媒人,
他會是一個關鍵, 省的想談條件還在猜東猜西的~~~
willie0105 wrote:
我心中不知道是否正確的想法是,九年了,原來我是那麼讓妳沒有安全感,還是社會現實就是如此,如果真是這樣,請各訴我,我會量力而為。
別給人家戴這種帽子, 結婚後也是妳們要相互相處, 對女生來說,
人家這樣想也沒錯, 每個人的想法不同罷了~~
到是你說社會現實就是如此, 或許吧, 現在年輕人很可憐的, 跟10多年前相比, 要更努力卻不見得
有同等回報, 所以想法現實點也未嘗不好, 每個人的選擇不一樣嘛~~~
更何況, 你們相處九年了, 你不了解對方, 不代表對方不了解你~~~
麥克順 wrote:
要成功,就要培養自己的興趣和能力。
每個人走的路都不同,郭台銘的成功方式套在我身上也會失敗(畢竟我不是那塊料)
我的情形是選擇自己創業(我出社會沒多久就開公司了,最多時還有三家),
並從事自己感興趣,也對社會有幫助的事業,
台灣處處有機會(因為多數人都處於不滿意的狀態,不滿足就會產生機會),
但你需要花時間用心觀察。
所以對我從不花時間投資股票或房產,而是觀察市場的需要,發展服務。
目前手中的幾個金雞蛋也慢慢開花結果了,將來許多人應該都會用到。
你參考看看。
...(恕刪)
沒錯
沒有不景氣 只有不爭氣
只要培養自己的興趣和能力出來創業
人人都可以是年收入上百萬上千萬上億的老闆
樓主
快點去年收入上百萬美金吧
你提的那些就都不是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