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哺乳類動物,雄性的天性就是要儘可能的到處散佈自己的DNA,
而雌性的天性就是想接受他眼裡最好的DNA。
這就可以解釋,為何男人想出軌、嫖妓的比例遠比女人高;而女人大多會比較男人的經濟實力...生物本能的影響無所不在,近代西方人所奉行、讚揚、傳播的一夫一妻制,在在考驗、挑戰著人類的天性...
生物學的研究指出,現在人的審美觀,還殘留許多遠古時期的評判標準~
為何男人較偏愛長髮女人?因為頭髮可反映女人的身體狀況,而長髮可讓男人迅速評估這女人較長時間的身體狀況,進而評估她是否可以傳佈這男人的DNA。
而為何女人偏愛高大的男人?因為身材高大代表他可能體能/力量較好,應該會有較好的狩獵/保衛家人的能力,與他生產出的下一代應該也會強壯(這不就是優生學嗎)~
為何你會覺得某人體味很香,而某人體味不好聞?研究指出,體味越吸引你的異性,免疫系統差異與你越大。與免疫系統差異大的人生小孩,孩子的免疫系統資料庫會更多元與完整,生存力更強。
為何會有年紀大的人會有老人味?那是告訴你,他年紀大不適合生產了,請別與他性交~
為何每次進到別人的房間,一開始都會覺得有股氣味不舒服(男生進男生房間最明顯)?哈哈,那是"地盤"訊號在作祟!!
人類在怎麼進步,終究還是生物,禮教、規範、道德、法律想要把生物本能從我們身上完全剝掉,那是不可能的!!一夫多妻制其實是比較符合人類天性,越有能力的男人(現在社會的能力不是狩獵,是金錢),有較多的交配權,很殘酷但是事實。
19世紀歐洲強權把一夫一妻制的文化散播到世界各地(包含我們),並教育大家一夫多妻是野蠻行為,為此所衍生的社會問題多如牛毛啊...(但也不是沒有好處啦,至少比較少人取不到老婆了)
aynuhc wrote:
路跑大還年輕^^
本王只是外表看起來年輕,這都是拜幾十年的純陽處子身之賜,本王外表年齡跟實際年齡,據眾多朋友觀察皮膚光滑度及氣色.精神的說法,應該是比實際年齡小了快10歲,本王出社會好多年了,一直到現在外出剪髮,都還會被當大學生...哇哈哈
純陽處子金剛身,不怒而威,猶如龍天護法護體,十方諸佛加持,百邪不侵,青春永駐,皮膚柔滑細緻,唯有正處子之身的本王能體會其中奧妙呀....哇哈哈
終結孤單乂 wrote:
身理需求尤其是SEX跟男的雄性素與女的動情素有很大關連
男女其實都有性欲,但性欲不等於愛慾
完成性的動作也不代表HIGH(高潮)
一般男性可能面對的情況是配偶興趣缺缺
一般女性可能面對的情況是配偶無法讓你HIGH
雖不可否認SEX互動良好有助於愛慾的提升
但是並不可能只因SEX互動良好,性欲就能取代愛欲
所以在下才說性愛有可能分開(是人類的道德觀硬規定他們必須算在一塊)
換句話說
女性不會因為自己興致缺缺就代表不愛配偶
男性也不會因為自己無法讓配偶HIGH就不愛配偶
而SEX互動良好的雙方也不代表彼此相愛
再者正因性激素的關係,這不會是永恆
男女都會隨著歲月慢慢的無"性"致
但絕非可能剛巧同步
有許多男性確實無法滿足配偶需求,總是讓配偶"吃不飽"
有許多女性因為生理因素SEX只會讓她因為疼痛無比而害怕
以上兩種或類似情況下
就有可能發生在下前文所說的第二種狀況
在下並無洗腦其他大大的意圖
不過現實的生活中的確這種情況不少
也確實發生於在下周遭認識的人身上
當這種情況發生在婚姻感情生活都算美滿的家庭時,雙方都認同目前或將來彼此還是最適合彼此,不希望改變婚姻狀況時,在下前文所說的第二種婚姻型態就有可能產生
邏輯上是有通,但那只是理論上,實際上真正要配偶打從心理認同另一半去找外食,很難,(本王不敢說沒有這種情況,但非常少見),否則就不會一堆人被問到老婆能不能也去找鴨時,就開始吱吱烏烏.含糊其詞了,除非就是你要找我也要找,你要嫖我也要嫖,大家來"嫖平大",表面上看起來是雙方達成共識,但實際上會不會是因為配偶不爽對方出去找外食,所以我也要去外面找回來,以彌補心理的不平衡?來做另一種形式的抗議?
aynuhc wrote:
路跑大的這個觀點
無法改善,那就早點離一離,讓彼此都去找有性趣的人重新開始
基本上來說很正確
可是得有前提是找有性趣的人重新開始相愛
找有性趣的人不難,找相愛的人卻不容易
尤其是婚姻生活已經美滿數十年的家庭.....在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下,這是另一個折中的選擇
如果你們夫妻真的可以把性.愛分開.同意對方各自找外食.且不影響家庭和諧的話,那這點本王也沒啥好說的了...哇哈哈..
不管這棟還是那棟都有人拿出孔夫子名言,可是…
告子曰:「生之謂性。」
孟子曰:「生之謂性也,猶白之謂白與?」曰:「然。」
「白羽之白也,猶白雪之白;白雪之白,猶白玉之白與?」曰:「然。」
「然則犬之性,猶牛之性;牛之性,猶人之性與?」
四.
告子曰:「食色,性也。仁,內也,非外也;義,外也,非內也。」
孟子曰:「何以謂仁內義外也?」
而此食色,性也。
其實“食色,性也。”中的食,指飲食;色,指情欲;性,指人的本性,天性。告子認為,飲食情欲,是人出於本性而表現出來的要求。因此把“食色,性也。”看成三樣不同的東西,同時又把“性”解釋為“性愛”的性,是不合告子的思想。
---
明明是孟子的辯論對手告子所言,這人跟孔夫子也扯不上半點關係,求求大家不要再打孔子的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