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lvinhsia58 wrote:
我覺得若不住台北,...(恕刪)
我蠻認同這種想法的, 相較自己的同學朋友, 我的收入算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不過我的個性就比較厚操煩, 雖然就業迄今還算順利, 但我總是不敢太樂觀.
在職場17年, 我也看過一些很有能力但時運不濟的例子, 不算多, 但的確有,
我比較不會太相信好運都會降臨在自己, 然後不時遇上賞識自己的貴人提攜,
而且有時候就是難以克服的大環境趨勢, 存在未雨綢繆的心態對我來說適合些.
當然對自身的工作能力我有自信, 只是這種事情有時很難說, 沒有打包票的,
我公司過去兩年就因為美國母公司的整體規劃跟組織再造搞得大家人心惶惶,
跨國企業進行組織重整考量時是用更大的角度去, 難免其中會有被犧牲的,
這跟公司表現或自身績效沒有那麼相干, 因為這就是沒辦法面面俱到的規劃,
何況我目前還在公司同意下開事務所, 新東家可未必像目前雇主吃我這套.
另外我去年有透過headhunter在市場上測試行情, 普遍來說薪資水平是下降的,
我的行業這幾年整體需求是上升, 但現在市場反應就是這樣, 目前不適合異動.
我一位朋友也曾在IBM硬體部門做得嚇嚇叫, 不管是業務或是領導都沒得嫌,
後來IBM調整業務, 不是台灣表現不好, 而是那個事業體就整個撤出亞洲,
我這位朋友就運氣比較不好, 他後來在其他公司另起爐灶, 花了不少心力就是.
大家會說有實力的人不用擔心, 這我認同, 只是過了40就沒那麼熱衷挑戰了,
不是所有人都有那種衝勁十足的DNA, 這個是個性的差異性, 跟自我要求無關.
我都會建議各位該用的錢不要省, 能負擔的嗜好可以花, 但能存還是留些本,
我在做高鐵專案時遇到不少資深的外國工程師, 我的老闆就曾語重心長跟我說,
他說再辛苦也要把收入的10%存起來, 這是經驗之談, 他希望我不用重蹈覆轍,
免得像他到這年紀還要為錢奔波, 不過後來他思考後改口至少要存5%就是.
當然東西方對於儲蓄認知差很多, 而存錢也可能貶值, 但意思就是別全花光.
大家對未來的前(錢)景看法分歧的, 因為我偏悲觀, 能夠留多一些就儘量,
至於小孩的未來我能幫的有限, 就是在能栽培的能力範圍裏能夠盡力就是,
我沒打算保障小孩一輩子, 也希望他們爭氣, 但能多些庇蔭是我可以做到的.
我前面就有提到, 車子因為掛事務所稅負有優惠, 然考量實際需求並不大,
我對好車子當然也有憧憬, 不過並不是真的那麼有錢有閒去照顧而作罷,
對我來說, 我寧願把錢花在自己更用得到-也更能帶給自己愉悅的地方.
像是手機也是, 我倒不覺得需要去酸年輕人買價值偏高的Iphone, 看需求,
如果是重度手機使用者, 多花些錢享受更流暢的操作及更穩定的品質其實還好,
Iphone算不上便宜, 但耐用性的確不錯, 用個幾年攤起來實在算不上奢侈,
我是沒有買Iphone, 因為公司配一支搭載了吃到飽頻寬的window phone給我,
而且我在辦公室的時間相較為多, 回到家裡以後又習慣用接寬頻的桌上型電腦,
隨時隨地都能連上網路的功能對我不重要, 我自用的手機就只開Wi-Fi功能,
平常接接電話, 照拍跟聽音樂的功能顧好即可, 不到一萬元SE手機加減用.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60226/803790/
看完01和新聞底下FB的留言,哈哈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