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0512 wrote:
控制慾強的婆婆,寵女兒的母親,也剛好而已。互相在拔河。
這不就印證了一些人的預測,未來結婚的人會越來越少,
因為大家都把自己的兒女當成寶,到誰家都捨不得。
這也說明了為何大部分的女人想嫁有錢人?
因為陋習不止,婆婆又忍不住控制慾,至少還有錢這項誘因。
台灣漢人的禮俗,與中國大陸漢人最大的不同,就是「特尊母舅」,閩南語說,「天頂天公,地上母舅公」,在結婚典禮上,新娘與新郎所坐的的主席上,最大的主位不是雙方家長,而是丈母娘的母舅或新娘的大哥;而在婦女辭世的喪禮中,最後檢視遺體與封棺儀式的人,也是女方的兄弟(妻舅)或舅公,在婚喪喜慶中,女方的舅字輩只要對禮俗不滿意而大發脾氣,絕對沒有人敢頂嘴,只能唯唯稱是、依指示照辦,為什麼台灣漢人的母舅地位如此大呢?
原因很簡單,母系社會的遺跡是也!可是漢人不是父系社會,為何會突然冒出這種母系社會的遺跡呢?原因更往裡面追溯,趣味的台灣歷史就出現了,原來這都是當年唐山公娶平埔嬤、兩族文化禮俗互相影響的結果。
雖然現代婆婆大多數比較不管事
但台灣傳統就是婆婆最大
可能跟平埔族母系社會遺風有關
歸寧
新娘出嫁三天便回門,稱為「歸寧」、「三朝回門」、「頭轉客」,含有「成家不忘娘」之意。而新女婿去拜見岳父母,則有向他們表示「感恩戴德」之意,藉以增厚姻親之誼。
通常由新娘的弟妹到新郎家,請新郎新娘相偕回娘家。
大多上午接受邀請,中午聚餐,日落前回家為宜。(新婚未滿四個月忌在外過夜,所以歸寧宴畢,新郎新娘即相偕齊返男家) 註:北部習俗,女方於訂婚日宴客;南部習俗,女方於歸寧日宴客。
歸寧時,新郎要帶禮品,如橘子、蘋果(甜蜜)、香蕉(招呼)、椪餅或椪柑(象徵新娘肚皮會漲、懷孕)、酒等禮品(均取偶數),贈予岳家。

成成大 wrote:
至於控制欲,在與家人相處上就會發現,
對於這件事情上,4個月你如果想要回娘家住就回去,
只是新婚後回娘家住,事實上在別人眼裡是難看的,
如果大家都沒意見當然沒意見。
成成大 wrote:
很多時候做人,不是自己想怎樣就怎樣,畢竟你結婚了!
行為舉止上,不在是一個人自在,婚姻自己選擇的!沒有人逼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