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實說, 我跟樓上的 klaussshoestring 有同感, 也有點驚訝.或許是環境價值觀的不同, 我身邊認識的人很多都不認為人生中只有車子房子婚姻(雖然婚姻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但他們都過的快樂, 至少不為了物質享受而犧牲了其他更重要的東西(健康, 休閒, 家人朋友相處時間等 etc.)
看了大家渡假打工的經歷.我倒是覺得我幸運多了,在目前的工作上, 幾年前有幸剛好被外派到美國半年.公司提供宿舍,車子..其他支出可回台灣後報支. 所以在那邊生活了半年.除了上班日之外.假日就是開著車子到處跑. 吃東西都先自己墊. 反正有出差費可以領. 也算是渡假打工吧.半年下來英文的功力也是大有進步,而且又有玩到. 回來之後除了薪水之外還有額外賺到10萬台幣.因為在那邊上班時間還蠻省的,早午晚餐能自己煮就自己煮.懶得煮就去吃餐廳.說實在的, 這段時光是最難得也最難忘的.
klaussshoestring wrote:我驚訝是因為D' 的發文通常都很有說服力...(恕刪) 我也是基於同樣原因...嗯, 再度想一想後, 會不會因為在台灣生活經濟壓力較大,而自我理想實現就較為不受重視?不過, 還是希望父母或社會都能尊重個人的選擇吧.
t903 wrote:我身邊認識的人很多都不認為人生中只有車子房子婚姻) klaussshoestring wrote:嗯改完順眼多了...(恕刪) 當然,這只是個現象,有時候想想也滿有趣的。至於真相如何,大概也只有當事人自己最清楚吧。當一個有錢人說"錢不重要"的時候,究竟是真的認為有沒有這些錢都沒差嗎?當一個宅男說"愛情不重要"的時候,就竟是真的認為自己完全沒有慾望嗎?
要不要打工渡假真的只是個人的選擇他喜歡這樣做,自己可以承擔的起,又有什麼好說的呢?而且每個人對於價值的認知不同,不能說哪個比較好,哪個比較差如果他覺得WH對他來說是有意義的,那就是有意義凡事就是看自己的想法及價值觀
dougmichelle2001 wrote:當然,這只是個現象,...(恕刪) 有可能吧我有一個房很小很舊,是家裏給的一部車很小很舊不過就算沒有也應該無所謂吧我工作主要還是為三餐有飯吃就行了沒車可騎車沒房可以租沒工作就去住馬路當freegan呵…窮人也可以很樂天
我是贊成打工度假的~會砲WH的人我想都是"現在"還坐在"辦公室"的白領階級有些人考上好的高中、大學之後進入大公司當上班族然後為名利"奮鬥"一生...請問真的快樂嗎?去WH雖然都是幹些當地人不想做的勞力事不過也許你可以學到辦公室之外的事情~有人天生喜歡"樂活"的工作與生活不喜歡壓力大的工作並不是每個人都要在職場出人頭地要當課長、主任、組長才會滿足的!華人觀念裡就是認為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這種深根蒂固的老觀念才不會進步整天想說你去WH一年人家跟你同期進公司的可能已經升官發財了說去WH只是出賣勞力回來台灣有什麼競爭力!?不是鼓勵大家去當現代陶淵明,但可以思考自己到底在追求什麼~華人腦袋裡就是只想到升官發財、五子登科就萬事OK不像老外血液裡流著流浪的血液...哥倫布、麥哲倫哪個不是放棄在本國優渥的貴族生活而到世界各地去探險這時的華人大概還在念八股文,子曰~孟曰的~現代人生活有電腦、網路要接觸國外的事情不難但真的"認識"多少又是另外一回事強者如我好幾位國立研究所的同學(英文可溜)大阪會不會很鄉下...日本應該比台灣還多機車吧...墨爾本在哪??不是在俄羅斯嗎?蒙古不還是中國的一部分嗎...將來這些年輕人到職場遇到老外可能會說喔~我知道瑞士在美國附近嘛~你們的首都倫敦很有名...老外:$#@%$這些人將來會有國際觀嗎...我很懷疑啦~剛剛看YAHOO新聞對於王建民的訪問王建民在今年3月31日滿30歲,他已經在美國的職棒界歷經了10年的大起大落,他的人生歷練也從20歲就到美國,連英文都不太會說的少年家,到今天能夠在全美國各地到處為家、獨當一面。王建民說,「就是自己要去學英文啊,去外面買東西啊,就是一種學習吧。所以到現在可以自己到外面去,開著車到處跑,都沒有問題。」林懷民:年輕時的流浪,是一輩子的養分
dougmichelle2001 wrote:當然,這只是個現象,有時候想想也滿有趣的。...(恕刪) 除了聽其言外, 也應觀其行吧.一個有錢人說"錢不重要"同時大花其錢在物質享受; 一個宅男說"愛情不重要"卻對松島豆花妹大流口水,這才可能是表像後的真相.當然, 正視自己的慾望或理想, 能努力達到目標的(無論目標大小), 我都很尊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