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wo1821 wrote:
若是不負責的父母那為何要孝順呢
就跟朋友對你好 你就會對朋友好是一樣的道理


別傻了,我們的社會還沒真的開明到這種地步,只要父母沒有明顯的大錯誤

真的不孝大帽子蓋下來,想死的心都有。

有些父母除了有養之外,遇到子女的事情,不是打就是罵,再不然就當搖錢樹

有很多像是要結婚、要買房子..父母都是阻擋,有錢就要拿回去報恩,等到你年紀大了,沒機會了,就怪你不成才,沒錢結婚沒錢買房子。

很多形形色色的不勝枚舉。

這版就有人寫說女兒為了老家一家人,下海接客賺錢都給家人,到老最後一身病,家人認為從事不光榮職業也不願意接納,一輩子就孤苦寂寞。

我們這社會,舊的傳統跟新的觀念混雜,既不新又不舊,很多佔據道德制高點的人就予取予求,

結婚新人談聘金是一種,父母對子女的宰制也是一種。

認為對你有付出,就應該得到更多..很多都以[我是為你好]當藉口。

而不像一些國外家庭,認為你成年了就該離開家庭,自己選擇道路努力

父母對子女很多都控制一生,不願意當媽寶,可是寶媽寶爸就一哭二鬧三上吊說你不孝...
惡魔常常偽裝成假先知的模樣 帶領無知的羔羊走進死亡的墓地
現在的父母偏心的情況或許少一些了,
重男輕女的情況比較沒那麼嚴重了,
但還是有。
鄰居有個家庭十分重男輕女,
女兒幫忙顧店沒拿什麼薪水,
年近40才出嫁,
他家人只打了一條項鍊給她,
店裏賺錢買房子都登記兒子的名下,
女兒嫁出去幾年後要買房子,
想回家拿點錢湊頭期款,
誰理她?
她或許知道早就知道父母很重男輕女,
她或許信任自己的父母不會連她在家工作多年應有的薪水也不願給她,
我覺得與其說被剝削壓榨的人走不出來,
不如說他們對父母、對家庭還存在著某種程度的信任,
而這種信任卻被利用來長期剝削他們。
AndyLAN999 wrote:
最近感想.....
身為一個長女父親的我 真的要自我警惕了
並且要防範了 雖然我認為我不太可能偏心的...........


在網路上看到有好多的父母榨壓女兒 或者是因為疼愛小孩之中的哪一位 故壓榨其他的成就一個
十分的感慨....雖然陸陸續續很多大大討論 不過我還是再開版(因為真的覺得蠻變態的且野蠻)...


聽過很多 有點不曉得 這世界上的父母到底在想甚麼
隱約的了解 大概就這三種吧
1. 先生女兒再生兒子 這種會把次男寵翻了
2. 其中一個特別的美麗或帥氣 這種也會寵翻了(不分男女 超級普遍)
3. 家中少數的(女生多故寵愛男的 男生多故寵愛女的之類的)

另外被壓榨的子女 態度也很奇怪 明明知道自己被壓榨 卻走不出來
有一種照顧父母 捨我其誰的固執在 卻不想追尋自己的幸福
實在很奇怪 搞不清楚這樣的小孩的心態
( 聽到她們的心理話有一種很悲傷的 痛苦感 )

通常最受寵愛的那位 常常蠻沒有用的
(感謝我父母 還蠻公平的 我沒有這樣的待遇 兄弟姐妹都過得不差)
但看到很多家庭都是這樣

現代父母還會這樣嗎???看起來會 有沒有人要分享 陳述一下 為什麼??
在下很慶幸自己小時候正好是樓主所謂的不受寵,不被疼愛的那一位
雖然人生中有那麼點小小遺憾(缺乏父母疼愛)
但是也因此鍛鍊出獨立自主的堅強個性

施比受有福,這是不受寵所得到的回報(讓在下有能力去施,而不是受)
所以
現在在下對待小孩的教育:
不會寵愛,溺愛,但也絕不讓他感受不到被人疼愛

看到這個主題...很感慨~~

小時候家裡經濟不夠寛裕時,物質方面需要被犠牲的都是家裡最小的妹妹,就是我~~(上有兩個哥哥)
唸書時,媽媽常對外人說"兒子都唸書都貸款的,女兒都唸現金的",但事實是女兒一路唸國立的,且從未被當過到學士畢業,兒子從高中就開始花費較多的資源,求學路上也不是很順遂
直至出社會到現在十多年,很明顯的~媽媽的觀念就是比較重男輕女,我爸反而不會

感情當然也受到家長干涉,十年前有認識男生時,他們就是說這個不行那個不好,
現在卻是要我快點嫁,好像怕我不嫁會拖累他兒子似的
偶爾想約他們去吃喝玩樂,總是被打槍。卻常見他們拿熱臉去貼爛媳婦的冷屁股

除了感慨,做子女的沒什麼好怨的!!這輩子能成為家人,就是前幾世的因果循環所致,由不得自己決定
人生如果專注在那些負面的事,就沒時間注意到正面的美好的事物。

嗯~~~快農曆過年了...記得去換新錢,給父母送上個大紅包吧~~~這事對某些人而言都還是奢求,還怨啥呢~
我還滿喜歡看中國未被孝順思想統治前的經典

比如易經,講家族成員應居住的方位,有一點很有趣的,就是子女成長,當了父母之後,建議老一輩住小孩子的方位

換句話說,這也意味老人應當讓權給年輕力壯的一輩,不要年老智昏還死抓權力不放,會給家裡帶來不幸。兒女就用父母照顧小孩的態度,對待老父老母就可以了!

易經的智慧是很深的
anegocsh wrote:
一開始看不懂什麼長女父親.....搞錯長男長女的意思了吧
...(恕刪)


不好意思 真的寫錯了 小弟目前只有一女兒 只希望我不要也犯了偏心這種錯
因為那會毀了 受寵的小孩


tierralswhite wrote:
基本上自己的母親就是重男輕女觀念下的受害者~~所以對我這兒子也沒特別好~~~反倒兩位姊妹的資源比較多 那也無所謂~~怎麼來就怎麼去~~人出來混總是要還的~~~自己年紀稍長~~~稍稍能體會貧窮就是最好的資產這句話的哲理~~~~~
...(恕刪)


很奇怪吧 不受寵的 通常混的比較好....
但現代物價飛漲的年代 說真的父母給知識比給物質更重要....

speculate_about wrote:
.4.成就好的,例如書唸高的,薪水多的,功課好的(寵那個最沒出息的..機率很小)..(恕刪)


如果是這樣還好 並不會造成傷害 .... 但是我看到比較嚴重的問題是 特別寵愛的小孩
從小就很廢 這真的是大問題.... 而且很多 比例上約30個有2個...沒有生活常識
很可怕.....

Lisa_Hsu wrote:
以前看反社會人格的書...(恕刪)


其實我覺得現在的父母/親子的關係會越來越西化
我想原因是 其實日子越來越難過了 我想西方的演變也是一樣的
人家說: 天要下雨 娘要嫁人那般 管不了那麼多了
只希望我們能找出一個又孝順 又可以好好過日子的平衡方式
.....................................................


重點是我還是很好奇 為什麼會偏心呢??? 希望有人現生說法???

AndyLAN999 wrote:
最近感想.....身...(恕刪)


想了一下,我好像真的比較疼女兒,兒子哭的時候只會叫他不要哭,女兒哭的時候會叫她過來抱抱
pawo1821 wrote:
這一切都證明孝順觀念的不合理

所以說若父母當初對你很好
長大後就對父母好
若是不負責的父母那為何要孝順呢
就跟朋友對你好 你就會對朋友好是一樣的道理
純粹就是人與人的互相
跟父母這個關係是沒差別的


話說天下確實是不少不是的父母,
但是現代人連個邏輯都沒有了嗎?

很好笑,
對子女成長盡心盡力的父母很多,
但是以相類似父母關照子女的用心,
用心照顧父母的人有多少,
別騙了,
很少很少.


摸著良心,
99%的人,
是父母照顧自己的恩惠與辛苦大,
還是自己照顧父母的付出多?

大多數父母還不是自己照顧自己,
晚輩的孝順大多只是一般的付出,
雖然這也是必然的,
因為晚輩要建立與照顧下一代的家庭.
這是社會的常態.

但是拿父母關係與朋友比?

一般而言,
是在笑死人啊.

這種人不是極為特殊的例子,
就是太年輕,自我意識過高了.

我自己摸著良心講,
父母辛苦養育成人的恩情,
是永遠也不可能報答完的,
能做多少,盡力而為,
我的弟弟與弟媳有強烈的意識問題,
是不可能盡一般孝道的,
快要不聞不問了,
但是這與我要盡孝道,
是完全無關的,

很多人的問題出在愛比較與要回報,
還有沒有明確的價值觀,
若是父母太差,
還被予取予求,
也只是不成熟的心智,
做自己可以做而且無悔的,
很重要.

這種事,只要能力夠,
何必比較,
能盡孝道,或是陪伴自己的子女長大,
都是一種幸福,
但是主導的心態要在自己,
而非被父母子女與外界眼光牽著走.
其實孩子就是寵物的一種
不少家長把小孩當寵物來訓練 握手,趴下.....
不要這不要那...一天當中最多的回話,"不要"
看不順眼就罵就唸,看的順眼就給錢給禮物

所以寵物有的行為舉止,小孩也會有
體重過重,順從聽話沒主見,食物會自動出現的幻想,灑灑嬌就讓人心情大好
穿著全看主人,動一下就氣喘呼呼.....

學學國外,要適時的放生一下

純屬個人觀點



很多華人父母的觀念生小孩最大的目的是將來老了有人可以照料,是很自私的想法,

從小灌輸要孝順,而甚麼叫孝順,除順從外,不能有自己的想法,

他生你養你花在你身上很多你這輩子就是欠他的,這種觀念深植人心,

再者如同螞蟻,不管怎麼生都是同個家庭,而且你人生被綁在這家體上,

父母是蟻王,子母是工蟻,再蟻王退位前,你永遠得聽蟻王的話。

美國人觀念是生小孩是希望創造生命與延續外,更希望小孩能發揮自己的不同天賦,

從小讓小孩學習嘗試各種不同興趣,繪畫,運動,音樂等,不侷限於學業,

從小訓練獨立觀念,到了成年就讓他去外面獨立,成為兩個家庭,

獨立後各自有各自的生活,就像是獅子一樣,幼獅成年後會被逐出家門,

讓他去外面建立自己的獅群,讓他自己成為王,

父母不要求子女一定要供養照顧,老了寧願到老人院也不願打擾子女的生活,

華人父母與老外父母的愛的展現是很大不同的。

華人有如當兵一樣,以前自己怎麼過來的也會要求後來的也要照辦,

老外父母想法是自己的人生自己負責,小孩是自己要生的就得負責照顧到成人,

成人後各自的生活各自獨立,有自己的生活。
E見鍾情,獨E無二,The Best or Nothing, Only Mercedes-Benz!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