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tle Tako wrote:
一個女性閨蜜
無顯赫家世但事業有成
曾交往過幾段感情都無疾而終
同等收入程度的男人們
似乎對另一半的期待
要溫馴要顧家要減少工作企圖心
與她自身的認知有滿大的岀入
目前認識同年齡但月收入僅三分之一的男性
友人覺得對方雖家世和工作普通但個性穩定
兩人很合很有話聊 相處有默契
而且對方很支持友人的事業企圖心
交往半年最近有意想走入下一階段
友人的父母卻覺不妥
總覺得可以再找到更好的對象
好奇來問問
高收入的女性們
妳們擇偶條件的重點是什麼?
ps. 剛查了一下 輕熟女好像是25-35
所以稍改一下標題好了。
(友人應該是37了吧,目前對象42)
如果樓主的朋友,人際圈很大,那要找更好的,或許有機會。
如果樓主的朋友,人際圈很小,那要找更好的,機會渺茫。
這牽涉到年紀的問題。
37歲的女生,在婚戀市場上,還是有機會的。
只是,任何人的青春都是有限的。
說穿了4x歲的男生,如果可以找2x或3x初的女生,絕對不會往上修正年齡需求。
因為華人世界,對於後代這件事,還是很看重。
女生牽涉到生育年齡,以及遺傳健康問題,越晚結婚,可以選擇的對象,其實很有限。
要嘛年齡很大,再或者就是離過婚的。
通常父母看待婚姻的角度,更像是配種,他們不太會去考慮『兒女與伴侶是否能相處』的問題。他們考慮的方向幾乎都是跟家世背景還有金錢相關。因為他們那個年代的歷史背景,經常都是婚姻中的容忍、忍讓的居多。為他們來說,相處不來,是個事情嘛?經濟能力好不好,家世背景如何,才是重點。
理解父母時代背景的影響,才能讓自己更堅定的找適合的伴侶。
所謂的擇偶條件,建議不要把門檻定的太高。尤其是不管男女過了35,男生可能好一點,但也不會比女生好到哪裡去。
這個時代,男女都有能力賺錢。不是過往傳統的男主外女主內的主流。所以擇偶的門檻,要調整一下。真的是好相處比較重要。因為時代背景,允許了人們更有自主能力,一旦相處不來,與其拖沓彼此痛苦,不如快刀斬亂麻彼此解脫。不會像父母那個年代,寧可活在不怎麼舒服的婚姻當中,相互懲罰也不離婚...
建議樓主的朋友,自己想清楚,如果沒有跟父母同住,那就算在交往半年才走入婚姻,也是可以。如果是跟父母同住,坦白說,交往半年還是蜜月期,過了蜜月期,很多事情就會浮現,是否彼此真能相處?是否彼此真能相互包容?是否彼此適合?
跟父母同住,好處是父母會『關心』戀情。這是好處,但也是壞處。父母通常也必然會站在兒女那邊。在父母不喜歡兒女的伴侶情況下,一旦情感發生問題,吹吹枕邊風看衰,就是必然的,感情好的時候,當事人或許還有抗體,感情不好的時候,就被感染,分手也是早晚的...
說真的,這跟賺多少錢沒什麼關係...
這個時空背景,更多檢視的,其實還是『個人』的情感經營觀念而已...
合則來,不合則去...
---------------
心態決定未來,
選擇權在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