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li101 wrote:
我看了樓主兩段文章我...(恕刪)
真的用''垃圾''這個字眼??
這樣那個男的還願意跟她結婚...
就算是開玩笑也太過份了吧


pili101 wrote:
我看了樓主兩段文章
我感覺似乎是家庭成員簡單的都市人?
看了文章,真的覺得每個家庭的向心力與觀念都不太同。
你第二段說你好像是自己擔心父母
那請問你自己,你內心有沒有一個區塊是準備好【關心父母,照顧父母】。如果有,那何須擔心呢?
有些人是不想關心父母,也不想照顧父母。不聞不問,父母養大了自己可以飛了,就少連絡
有些人是只想關心父母,卻不想照顧父母。只會口頭關心,做做表面工夫,真正需要照顧,就面有難色
若你不是那幾種人,父母有你就夠了不是嗎?
我不瞭解的是,樓主家裡的觀念就是,小孩長大了,就必須離家獨立生活?像多數美國人一樣。
若是這樣
自己有個姊姊不想結婚,自己經濟能力也不錯(月入4xK),
但是為了節省房租、生活方便等理由一直住在家裡,
這段話才有意義。
否則住家裡很合理啊。父母難道孩子長大了,就必須接受孤單?就必須接受突然少了人講話的生活?
像我是來自三代同堂的大家庭,小時候就這樣生活了,人多好陪伴,所以我覺得住家裡很合理。
照顧長輩也很合理。只是有些上一代的缺憾我可以在這代避免,讓事情變得更好。
每個世代都有代溝,每個年輕人都想要有自己的小空間,這很正常,差別在於手法而已。
有人買在父母隔壁,每天都可以見面,只差別睡覺在隔壁房子,保有自己的小空間。這也是方法。
事在人為啦。
很多問題都是溝通。
例如你想結婚,可是姊妹似乎不喜歡妳目前的對象。
那最簡單的就是,找她們溝通,看看她們認為不妥的疑慮在哪裡,這不就是最好的辦法?
或許你正處在當局者迷當中的困境也不一定。
戀愛總是讓人沖昏頭,一動一靜說是互補,婚後平淡後吵起架來一動一靜變成個性不和。這不是不斷上演的橋段嗎?
不知道是否是我的錯覺,我覺得樓主家裡是不是少了溝通?或者相互關心的培養?
姊妹不結婚,你若認為不妥,你應該要跟她們提提妳的觀點,畢竟她是你家人,你有義務要盡量
讓她們往後的人生是快樂的,因為有些人想法可能沒有這樣周全,趁現在還可以選擇,要推她一把。
至於婆媳問題,也不是逃避就是唯一解決方式。
人與人相處是講求頻率的,頻率剛好吻合,好像十幾世的知己,若沒有,要靠智慧與溝通。不然腦袋是用來
幹嘛的?搞不好你未來的老婆和家人頻率很合咧。
我舉一個我家附近鄰居的例子
老婦人一個人住鄉下,有菲傭幫忙照顧生活,獨子在北上奮鬥打拼,想說未來接北上一起住。
終於兒子交女友也要結婚了,喜事一件
未來老婆向她的準老公說:你們家的【垃圾】要怎麼辦?也要清一清吧!(垃圾指男人母親)
只有兩個人,那很恩愛,很甜蜜很幸福。
可是加入其他因子呢?或許就破壞這樣的完美畫面了。
要怎樣解決?
老婦人跟兒子說,沒關係啦,我住鄉下就好,你們年輕人快樂就好。
大家不妨想想,若你是該男子,你會怎樣?我想每個人處理方式都不同。
現在女生(尤其是都會女子),都不喜歡跟公婆住一起,甚至還沒接觸就開始強化負面印象。因為周遭會有很多根本沒有嫁人的姊妹淘七嘴八舌一大堆,目前的社會就是這樣。
我鄰居這例子的問題就是溝通
男人未來人生的規劃並沒有告訴女友,男人想努力工作結婚後接年邁的媽媽北上,可是女人的婚姻生活規劃根本不存在對方的父母。
如果談戀愛有談到結婚規劃,雙方的理念出現不可協調的歧見,那戀愛就可以早早結束,而不用拖到最後一刻才在吵這問題。
我有一個朋友,他跟她交往過的每一個女友都說,我婚後要跟父母住在一起,照顧他們,因此若無法接受這樣的觀念,那就不用想結婚這一塊這麼長遠。所以有些就玩玩不了了之,他非常堅持。
結果他結婚了,那麼多對象,總有能接受這樣觀念的女人。
可是,他們沒有跟父母住在一塊,他老婆也很訝異。因為父母還年輕,想住鄉下悠閒一點。
他跟我說,理念一致,能認同,能犧牲,有心才是重要,父母總有一天會老到需要我照顧,這是我當兒子該做的,我找對象若沒一開始先溝通先彼此能認同,先拋出這樣的堅持來觀察我的女朋友是否反感,若無視這個問題,找個根本沒有心要照顧我父母的人結婚,那幾年後,父母需要我了,不就天下大亂,家庭不幸,而且我也不知道到時我老婆會怎樣對待年邁的父母。
這就是智慧。一開始早先篩選了不願意共苦的人,就已經解決許多問題了。
溝通才能預防許多不幸福的事情,而創造許多很和諧的生活。
這跟當兵很像,新兵要融入一個大團體當中,本來就要自我先心理建設,擺低姿態,先讓大團體認同你,過程可能需要一些艱辛或者智慧,多數男生不都是這樣過來的?差別在於多數女人沒當過兵而已,所以想創造一個不必適應的環境最簡單,尤其現在小家庭越來越多,西化觀念也不斷衝擊著社會,早已見怪不怪。
若在交往期間,不要只是考慮【兩人】的未來與契合度,而考慮到【兩家庭】的未來與契合度,許多看似問題的問題本來就不應該是問題。只是現在許多人注重狹隘的考量與感受了。
父母也大多只能說,你們年輕人好就好。
其實,或許這句話充滿了背後的無奈與只有當那麼久的父母才能體會的辛酸吧。
溝通,才是解決事情的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