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生小孩的,結婚的意義是?

mr.壹陸捌 wrote:
所以是互相的利益關...(恕刪)


為生小孩而結婚不也是為了利益?

不結婚也可以生小孩啊,

單親媽媽很幸苦就是了。
婚後不想有小孩的男女,不該結婚!?

你知道結婚誓詞是什麼嘛?
結婚的誓詞跟小孩一點關係都沒有耶

或許去google一下結婚誓詞之後,你會知道婚前決定不生小孩的人,他們結婚的意義是什麼!?

小孩也不是說要生就能生的,當然如果你都是用想的,用以為的,那真的頗遺憾...

Peter015038 wrote:
來來來講正確答案給...(恕刪)


閣下論述小弟深表認同!

且只要問題根源沒有解決,
困境不是最艱難, 只有更艱難.

遊戲規則不修改,
再怎麼努力都無法翻身的.
刪刪刪.........
結婚是為了讓兩個法律上的陌生人,有實質的可以互相照顧扶持的權利

像是緊急聯絡人、權責共同承擔人、和像什麼醫療簽字之類的

有很多事情是需要法律上的承認保障的
大家的立場,生長過程,環境都不同。
我家的觀念是晚婚好,免得心智不成熟,也怕沒錢養小孩。
我爸媽40年次,我68年次,妹妹73年次,出生的時候我家已經有買房子了。
我老婆家的觀念是認為早婚好,要生要趁早,才有體力生小孩。
我老婆78年次,岳父母60年次(已離婚),她外公37年次,外婆40年次(比我媽還小三個月)。
她們家的觀念是早生早好,隨便養也養的大。
尋求法律上的保障吧 不過結婚久了可能會想生啊
總比同居想生 然後要先結婚來的簡單吧

tennebrae wrote:
為生小孩而結婚不也...(恕刪)


其實國外(特別是歐美等國)很多單親媽媽,
甚至他們結婚率大概只有華人的2/3(少1/3),
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性開放",
女性對性的開放的代價,
就是自己生的小孩子自行負責,
相當於華人社會這邊,
男性想結婚就會被女人要求要有房有車,
在國外...想要所謂的性開放,
像對的代價就是女方自己要有像華人社會對想婚的男性要求一樣,
至少要達到"有房、有車"的低標,
但是...那些口口聲聲喊的性自由亂搞的女人,
有哪幾個達到西方社會女人的經濟能力??
(個人支持性解放也不反對性濫交,但是前題是...要能對自己負責!而不是讓則他男性帶綠帽子。)

絕大多數能自律並有足夠資格娶老婆的,
對女方的"性觀念"很重視,
沒啥人想帶綠帽子,
說穿了,
有本事的男人會想去找一個"被多人享用過的女人?"

絕大部分會說"女人就該性解放"的男性通常就兩種:
(1)想到處獵艷卻不想負責的浪子。
(2)連結婚的資格都沒有的男性(或者更殘忍的說,連和女性說話都有問題的男性。)

而結婚的最大意義,
其實就是法律上"約束男性天性"+"協助男女雙方照顧後代",
所以越有本錢的男性越不會輕易走向婚姻,
而越沒底氣的男性越會渴求婚姻,
因為人是現實的,
都會想往對自己有利的地方靠近。

就直白點舉例好了,
把男性分為上下層 + 好渣2型,
上+好:絕對重視子嗣問題(重是子嗣就會重視女性貞潔問,沒有男人天生喜歡幫別的男人養孩子。);
上+壞:萬花欉中過,片葉不沾身,女人勾勾手就來,幹馬讓婚姻鎖死自己?
下+好:相對重視經濟問題,經濟問題許可才會重視子嗣,但是一旦重視子嗣一樣會衍發女性的貞節問題。
下+壞:傳說中大部分的母豬教可以歸類在這層...也是男性群體中比例最高的部分,沒有好家世又無力翻身。

所以想不想生小孩和結婚??
有關...但也無關,
國外很多非婚生子女(佔新生兒快50%,只是台灣不敢報導而已。),
而這些非婚生子女,
通常都是"單親媽媽一人獨力扶養",
試問玩人社會敢玩"性開放"的男女...幾人能作到??
不反對玩,
但是玩的代價能承受???
婚姻...不過就代表男女雙方被強加上一層責任,
對好男人來說...這個代價非常沉重,
沉重到...被一個玩咖女弄到結婚的話...離婚幾乎是必然結果。

好男人有没有处女情结?

婚姻幸福和是不是处女有没有必然联系?看离婚率吧


別問我有沒有這問題,
我在現實中早對周圍女性(無論年齡)都說過,
我有處女情結,
但是我自己在有錢下...我也同時要求自己只能在婚後才有性行為,
不是不能搞,
是不想也不願意亂搞,
但是至少我目前條件不缺對象。
(就算不論身家,我自愛的風評在長輩間也是有名。)
iivovo
小草 結婚那天 一定要在01 發出你們的婚照 女的醫生處女證名書 及小草是誰的富二代財產 還有女方的超清晰玉照 讓各位01男神們鑑定一下 小草的財力及女方是否真的有如小草要求的美女處女
小草兄對台灣男女的評價很精闢。
主要也是因為台灣的學校教育跟家庭教育不同。
台灣教育就是從小什麼都有標準答案,反正你把答案背起來就對了,背後的原因不重要。
長大後大家習慣這種生活模式了,台灣起碼有一半的人,完全不了解自己,也不了解自己的需求。
擇偶條件也是一樣,因為別人開這種的條件,所以我也開這種條件。
北美的教育是注重孩子的個人發展,爸媽尊重你的選擇,但你也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而且美國的職場比台灣更保障員工,例如空姐,美國國內線一堆又矮又胖的大媽。
我曾經搭過打人的那間航空,跟空姐聊過天啊,她已經當奶奶了還在飛。
因為我們相愛,要永遠在一起,我們喜歡這種先生与太太一體,the unity,最好的朋友,人生道路的伴侶,有沒有小孩都不打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