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憂鬱症的另一半是什麼感覺?


東民
wrote:
關鍵在情感轉移(移情...(恕刪)


看來很多人連什叫憂鬱症都不清楚。
可憐之人必有可惡之處!!
可憐之人必有可惡之處!!
可憐之人必有可惡之處!!
可憐之人必有可惡之處!!
我覺得很難,因為一旦成為了浮木,有很大的機率會跟著一起被拽入深淵..
一開始可能會覺得自己可以做得到,但最後會發現兩個人只會一起痛苦..
台灣胖胖糖 wrote:
真的可以陪他們走出來?

小孩都快成年了 
有些人活的陰險卑劣,卻嚐盡了榮華富貴,就不要想死的心安理得!
hillside wrote:
看來很多人連什叫憂鬱症都不清楚。

看你樓下就知道了 
有些人活的陰險卑劣,卻嚐盡了榮華富貴,就不要想死的心安理得!
當憂鬱症的人輕生離開之後,另一半會非常痛苦,那種感受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懂。
相信我,這種事情沒人想遇到,遇到的人也很痛苦,你問這個問題沒有意義。
把有憂鬱症的親人留在家裡,就連你要出去上班也會提心吊膽,很怕他在家裡會出什麼事,並不是在相處時才會有很大的心理壓力。
台灣胖胖糖 wrote:
朋友有交過這種女友然...(恕刪)


沒一起下地獄的決心的話

最好別交有憂鬱的另一半
台灣胖胖糖 wrote:
朋友曾經陪伴女友3年多
然後搞到自己身心俱疲


一般來說另一半指的是婚姻關係,而不是情侶關係...
婚姻關係複雜多了

憂鬱基本上一定會影響家人
要說憂鬱症會傳染大概也不為過

可是憂鬱的人除了藥物之外
大概也只能靠自己想通
而最難的也就是後者

有人可能會說就離開那個環境就好了
如果說原因是公婆,同住就搬出去就好?
就有朋友持這樣觀點,即使公婆其實對她很好
如果說原因是配偶本身... 怎麼辦? 離婚?
如果說是小孩? 如果是自己原生家庭?

總是會鑽牛角尖... 沒辦法叫自己不去想
想為什麼會生這個病
找不到答案... 會更痛苦
於是增幅再增幅
Lisa_Hsu wrote:
心理學上,童年被父母虐待,結婚會找類似父母的人,再重複童年狀況,但希望這次對方會善待,來解自己心結,多半不能如願,導致悲劇一再重複。(恕刪)


就我個人的理解
確實會重複悲劇
但未必會找類似父母的人
而是自己「製造」出類似父母的人

應該是婚姻雙方、甚至公婆都參與移情投射之中
但在此我只說明你憂鬱症的朋友

婚姻未必會找類似父母的人
或許是因為豪門或帥哥
也會吸引她嫁過去

重點在嫁過去以後

你憂鬱症尚未發病的朋友
潛意識會帶著童年被ooxx的防衛心理和另一半或公婆互動(這是超級大重點)

然後另一半和公婆
被這個潛意識防衛心理搞得火都上來了
他們就會進行真正的ooxx行為

(當然有可能另一半或公婆本身有問題,但因來找心理師的是憂鬱症者,心理師也不可能隔空改變沒有來的另一半和公婆,因此在此只聚焦在憂鬱症本人的狀況)

然後進行惡性循環
個案重複她被ooxx的童年

個案如果找心理師求助
以一年以上的諮商過程(盡量長期諮商,短期諮商移情作用出現機率較低,即使出現強度也不高)

一定會對心理師出現以前被ooxx的防衛行為
此時心理師變成個案童年的某個人
這稱作情感轉移或移情作用

個案出現移情時
會有非常非常強大的情感控制力
逼迫心理師成為她童年把他ooxx的那個人
(其實這裡還可以細分為一致性投射和互補性投射,此處不解釋)

這就是網友寫的
憂鬱症患者會把人一起拖進地獄深淵裡的感覺

心理師如何處理移情
就關係到心理師本人的專業程度

籠統的說
心理師必須能對憂鬱個案感同深受
(網友會覺得我在講廢話)

這個感同深受
代表心理師願意被憂鬱症個案拖進深淵裡
(這才是感同深受的真正定義)

心理師不願意或假裝被個案拖進深淵

諮商是否有效
我只能說

「個案會知道」

心理師如何在被個案拖進憂鬱深淵後
還能想辦法和個案兩人互助一起爬出深淵

就好像段譽和王語嫣一起跌進古井裡
在不能被人救出來的前提下
只能二人一起互助合力逃出古井

基本上心理師必須做到這程度
個案才會發現原來童年無解的問題

「現在有解了!」

其實整個過程很累
諮商是否有效果
第一關係到的是個案有多少錢
第二是心理師是否擅長熟悉使用移情(有些諮商學派不強調移情,也不建議使用移情)
第三是個案對自己病症的覺察程度。

如果想要免費諮商
可以到各大學詢問是否有諮商輔導博士班學生
為了寫博士論文需要個案

通常個案同意讓他將諮商過程刊載在博士論文和專業學術刊物
就有機會免費諮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因果造化
有時只能看天意了
選舉
聽你講 我現在比較了解了 心理師真的是一門專業
東民
不同的心理師程度差異極大。有些心理師只會讀書,個案諮商實務….你懂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