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疑問是從小展露出資優的孩子,甚至跳級跳好幾級,在未滿18歲前就已經上大學,甚至在20出頭歲就拿博
士的那些所謂的"神童"(媒體當時都是這麼稱呼這些資優生的),在步入社會後,真正被肯定,有一個好結局發
展的比例有多少?
據我了解的幾位早期成名的神童,後來都不是很順遂。
是否有網友能補充一些資料? 我想參與這個議題的回文網友應該也都很好奇才對!
現在我自己已經有兩個小孩了,這個疑問反而在我心中更想知道一些研究針對神童的後續追蹤結果是如何?
有人知道嗎?
四大事務所 所長 歡迎您來逛逛
http://rslu.blogspot.com
心靈與知性全面提升的園地-四大事務所,專門發佈科技、人文、公益與幸福的文章
首先是尊重孩子的興趣,我們開始詢問我們家女兒-彤彤,她5歲,問她想上什麼課,給她自行選擇。
包括:畫畫、舞蹈、鋼琴等課。 結果她自己選了畫畫課。
好玩的事發生了,帶彤彤去上畫畫課的第一堂試聽課,出發前興高采烈活蹦亂跳,結果上完第一堂課後,回到家就跟我們說:「她不想去上畫畫課了」,這個結果頗讓我們夫妻倆吃驚又意外。因為畫畫課事她自己選的,平時她在家裡就是很喜歡塗鴉,東畫西畫的。怎麼會突然說:她不想去上課了呢?
這個問題困擾了我們兩三天,我們想說:「就不要勉強孩子吧! 孩子不想上,就不要上好了。」
剛好,又隔天,媽媽想說孩子的蠟筆、彩色筆已經有點損耗了,該補充一些新的,於是就買了一組粉蠟筆。
下班把粉蠟筆帶回家後,結果彤彤試用了一下粉蠟筆,她覺得非常好畫,於是就跟我們開口說:「她想去上畫畫課了」,頓時我們終於知道結果了,原來之前她不想去上畫畫課是因為她的畫畫工具不夠好,讓他在畫畫班上,可能相形見拙,讓她畫輸人家,無法讓她很順利的畫畫。但是她又不想跟我們說:她想要新的蠟筆。於是才說出她不想上畫畫課的決定。
哎呀,這才讓自己又學到當父母的一堂課,有時候孩子的心思可是要進一步地揣摩呢!
否則光從表面去探究原因,恐怕會跟想像的差很多。
四大事務所 所長 歡迎您來逛逛
http://rslu.blogspot.com
心靈與知性全面提升的園地-四大事務所,專門發佈科技、人文、公益與幸福的文章
rslu2000 wrote:
多年來 我心中一直有個疑問 都未解開 或許是我自己沒真正花時間去研究、找資料。
我的疑問是從小展露出資優的孩子,甚至跳級跳好幾級,在未滿18歲前就已經上大學,甚至在20出頭歲就拿博
士的那些所謂的"神童"(媒體當時都是這麼稱呼這些資優生的),在步入社會後,真正被肯定,有一個好結局發
展的比例有多少?
據我了解的幾位早期成名的神童,後來都不是很順遂。
是否有網友能補充一些資料? 我想參與這個議題的回文網友應該也都很好奇才對!
現在我自己已經有兩個小孩了,這個疑問反而在我心中更想知道一些研究針對神童的後續追蹤結果是如何?
有人知道嗎?
跳級其實對小孩的成長並不是件好事
表面上你在學業上省了好幾年的時間,但人的成長不是單單只看你在學業上學了多少,學得多好
如果我們只單看學業的話,那基礎教育裡學校的必要性就會變得很小,只要有書有教材,在家自學就行,請個家教1對1肯定比學校1對多教學來得有效,或是父母來教一定比外人教來得認真(事實上國外home school情況很多,但不是真的認為學校不重要,而是有其他考量在)
那學校對學生個人而言的必要性在哪裡? 錯過了小學/國中/中學的孩子又錯過了什麼??
人生歷練
進入社會後,我們都知道,比起學歷,工作經驗往往更重要,工作經驗就是一種人生歷練,但並不是唯一的
人生的所有大大小小經驗都是我們的人生歷練,可以說人生歷練造就了我們個人
可能很多人會認為小學/國中/中學能有什麼人生歷練,事實上在成長過程中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很重要,再小的事都可能會影響個人未來對人事物的判斷
首先,到了學校,我們接觸的人變多了,然後有了同學有了朋友,接著碰到的事情變多了,自己的事,同學的事,朋友的事,大家的事,跟著各式各樣的人與事,要做的決定與煩惱也跟著多了,自己的煩惱,別人的煩惱,學著自己解決事情,學著幫別人解決事情,學著大家一起商量解決事情
事情也許很渺小也許在大人眼裡很微不足道,也許只是一顆糖果的紛爭,也許只是某人情豆初開的苦惱,也許只是策劃校慶的表演活動
但這些大大小小的事都在培養孩子對事物的判斷力與決斷力,也就是我們所謂的EQ
那麼跳過了小學,跳過了國中,跳過了中學,也許這些神童的IQ跟得上學業的進度,但他們的EQ呢? 當他們的EQ不足以在大學的生活圈子裡立足時,朋友圈子會變小,認識的人就會少,遇到的事也變少,因為你EQ上的能力不足所以朋友有事也不會找你幫忙或參與,我們現在常常在講一些新聞裡高學歷低EQ現象,最後結果到底好不好?
走捷徑往往都不是好事,做父母的常常愛幫孩子做決定,讓他們少走錯路,少跌倒
但其實這是扼殺他們處理事情的能力,他們會學不到當走錯路了之後該怎麼辦,跌倒又該怎麼辦,做錯事了要如何善後如何補救又要如何去反省自己,什麼樣的善後/補救方式其實是錯的,上一次的自我反省其實方向錯了,這些都是從一次次的錯誤中才能摸索出來的
當然,也不是就放任孩子不管,讓他去面對所有的事,可以視情況從旁參與並給予幫助與建議,但最後決定權應該要留給孩子來下判斷,同時去了解自己的孩子是在什麼考量下去下這樣的判斷,這很重要,了解孩子思考與判斷模式才是避免走歪路的方法,另外培養孩子遇到無法面對與解決的事物時主動找父母或他人尋求幫助的觀念也是很重要的,沒有人可以解決所有的事,所以讓孩子學習去判斷是否要向他人求助以及該像誰求助也是很重要的
東窮西弱南逃北趴 wrote:
跳級其實對小孩的成長並不是件好事
表面上你在學業上省了好幾年的時間,但人的成長不是單單只看你在學業上學了多少,學得多好
如果我們只單看學業的話,那基礎教育裡學校的必要性就會變得很小,只要有書有教材,在家自學就行,請個家教1對1肯定比學校1對多教學來得有效,或是父母來教一定比外人教來得認真(事實上國外home school情況很多,但不是真的認為學校不重要,而是有其他考量在)
那學校對學生個人而言的必要性在哪裡? 錯過了小學/國中/中學的孩子又錯過了什麼??
人生歷練
進入社會後,我們都知道,比起學歷,工作經驗往往更重要,工作經驗就是一種人生歷練,但並不是唯一的
人生的所有大大小小經驗都是我們的人生歷練,可以說人生歷練造就了我們個人...(恕刪)
上文寫的很中肯啊! 人生不是只有學業學的好,人生閱歷、歷練更重要。而高EQ的能力才是最不易培養的。
四大事務所 所長 歡迎您來逛逛
http://rslu.blogspot.com
心靈與知性全面提升的園地-四大事務所,專門發佈科技、人文、公益與幸福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