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交女友是促使進步 或是墮落

myrtle wrote:
無論父母管教或不管教
孩子都有可能誤入歧途
甚至用自殺解決問題
這說明其實是人自由選擇要用哪一種方式來愛我們的孩子
孩子也自由選擇要用哪一種方式來愛父母
一個家裡是否存在更寬容的心來看待彼此
確實只有任憑個體
不過在這之前
作父母的當正色告知
"若是瞎子領瞎子,兩個人都要掉在坑裡"(太15 12-14)
也是義不容辭

對親子雙方而言,認清現實之後
不應立即的肯定或否定
該抱持中立的態度
這時所承受的痛苦
便是在考驗身為成熟大人應有的"愛"了


myrtle大 您文章真好啊!
dougmichelle2001 wrote:
對於嚴重的心理創傷,
沒有一個心理醫生會跟你說"你能真正釋懷"
相反的,當你有這種想法的時候,才是問題的開端,
可能已經在潛移默化中把控制慾的因子加諸在下一代身上,不是嗎?



最近的研究已發現,童年的不幸對還在童年期的孩子打擊當然最大,但是當成長,遠離童年後,童年的不幸事件對他的影響會越來越少,到中年以後幾乎沒有關係了。

心理分析學派鼓勵病人去回憶童年,去挖掘童年的不幸,通常只會使病情更加嚴重,因為過去的已經過去了,換不回來,已無法重新來過;人要向前看,重新找出生活的目標,從廢墟中站起來。

當廢墟太大無法清理時,不妨抛棄它,去一個全新的地方從頭開始。

對於那些童年受到不幸的孩子,要鼓勵他積極的找出人生的意義,而不要沉溺於過去。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童年就像父母、性別一樣,是我們無法主控的;而對於沒有主控權的事就不要反覆思考,應該讓它過去。

對於無法改變的事實,我們要接受,以免自尋煩惱;對於可以改變的行為,我們要努力改變它,使自己變得更好。

至於什麼是可以改,什麼是不可以改的,這就要靠我們的智慧了。
這篇文章竟然還在吵...我還以為我已經夠閒了...

最近看了幾部片子,有點探討關於父母(家長)對子女的,歡迎各位去租來看看

1.非常母親

2.鴻孕當頭

4.我和我的小鬼們

5.人生駕駛課

6.黑天鵝

覺得好白爛的文章

一開始以為是在討論事情

原來只是有人無聊來釣魚???????

幹!不會約出去 定孤支喔,


兩個人的對話讓我想到,我家樓下鄰居的小朋友.........

愛虎爛,

爛文章不看了






蜘蛛網 wrote:
最近的研究已發現,童年的不幸對還在童年期的孩子打擊當然最大,但是當成長,遠離童年後,童年的不幸事件對他的影響會越來越少,到中年以後幾乎沒有關係了。


請推薦一些longitudinal study書單給大家。


蜘蛛網 wrote
心理分析學派鼓勵病人去回憶童年,去挖掘童年的不幸,通常只會使病情更加嚴重,因為過去的已經過去了,換不回來,已無法重新來過;人要向前看,重新找出生活的目標,從廢墟中站起來。

當廢墟太大無法清理時,不妨抛棄它,去一個全新的地方從頭開始。


當「重新來過」的原因來自於「不堪的過去」的陰霾、傷害和損失時
說「過去已過去,要重新來過」只是自欺欺人
因為你的「意欲重新」只是肯定了「過去」殘存於現在而其力量難以面對,其傷害難以回復
更何況,「重新來過」的人的新目標,也難保不是受其過去的影響
也難保所謂的重新正是為了「挽回」什麼

我不是說「放下」不可能或沒有意義
但我認為你未免把事情想得太過簡單了

廢墟太大要拋棄?你是說投胎、換腦袋嗎?

另一方面,我雖然不清楚你所謂的「心理分析學派」指的是什麼
也不否認諮商過程中,由於醫病關係,諮詢師極容易不經意的「催眠」客戶,進而創造、擴大傷害
但有鑑於「催眠」的力量
正向的「敘事結構」的重建也未必對客戶的心理問題沒有良好的效果

蜘蛛網 wrote:
最近的研究已發現,童年的不幸對還在童年期的孩子打擊當然最大,但是當成長,遠離童年後,童年的不幸事件對他的影響會越來越少,到中年以後幾乎沒有關係了。


中年以後就沒有影響?

真不敢相信哪個研究會這樣說,
不過樓主這樣相信也好,
因為你的經驗必須要這樣才能說服自己"童年回憶"已經無法影響你,用這種方式逃避過去的痛苦。



蜘蛛網 wrote:
對於無法改變的事實,我們要接受,以免自尋煩惱;對於可以改變的行為,我們要努力改變它,使自己變得更好。


"接受" 和 "逃避" 是兩碼子事, 可惜常會被逃避者混唯一談



dungeonronin wrote:
也不否認諮商過程中,由於醫病關係,諮詢師極容易不經意的「催眠」客戶,進而創造、擴大傷害
但有鑑於「催眠」的力量
正向的「敘事結構」的重建也未必對客戶的心理問題沒有良好的效果


其實,
"激勵"廣義來說也是種催眠暗示
有法律問題歡迎免費詢問唷! smile6746@hotmail.com

蜘蛛網 wrote:
您吃飽撐著嗎?火啥啊...(恕刪)


顯然你應該沒看過什麼叫做 "釣魚"...


我只看到一個漁夫歇斯底里之後辯稱 - 我只是在玩水



有法律問題歡迎免費詢問唷! smile6746@hotmail.com

Tyr.W wrote:
對不起我懶得看你這三...(恕刪)


其實我很能理解樓主所謂"釣魚"的意思~

樓主發這篇文章的目的,
動機顯然就是要"獲得支持"
(廣義來說這也算釣魚~
內心希望獲得一些認同聲音,可惜現實中的認同無法滿足,就上網來取暖~)

人會發問,
就是想從別人的立場來得到支持,支持自己內心的主觀。

後面越來越明顯,
發文者會熱烈的給予持相同立場者"回饋"

反之,
只要跟發文者立場不同的論點,則出現幾種反應-

1 無視 (不回應)

2 反對 (直接反對)

3 排除 (例如:你沒當過父母啦!、你不了解我家狀況!)

4 歇斯底里 (例如: 我被欺負!)

5 極端防禦 (例如: 我老婆、女兒也覺得我是對的!)


以上幾種,
是很常見的意識衝擊狀況,
然而越極端的人,這樣的反應會越大。

特別是陷入政治、宗教、傳直銷等狂熱狀態時,
會極端的想要找尋支持,我想不少人都有類似的經驗。
有法律問題歡迎免費詢問唷! smile6746@hotmail.com
dougmichelle2001 wrote:
顯然你應該沒看過什麼叫做 "釣魚"...


我只看到一個漁夫歇斯底里之後辯稱 - 我只是在玩水


心機重的大砲王,當你的人生踢到大鐵板時一定很精采

到時若用這主題出書,記得通知一下,我會捧場

dougmichelle2001 wrote:
其實我很能理解樓主所謂"釣魚"的意思~


你眼睛脫窗唷 ~ 我啥時變樓主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