蜘蛛網 wrote:廖添丁會愛搞暖昧嗎?...(恕刪) 我只是針對您所說的那句“ 沒同理心的人就不是善良的人”來作回覆跟曖不曖昧沒有太大的關係...蜘蛛網 wrote:不對我運用否不是我識人的角度但也是觀察之一 我只能說,世界上不是只有對與錯、黑與白,是有許多灰色地帶的或許在您的想法裡就是這樣認定,但這也沒錯就如我剛剛所回覆的,只是這樣的想法不一定正確也不一定能用這個標準全盤的去審視所有人善良與否當您跳脫2分法的框架去看待善良這件事時,會有更不一樣的觀點和想法
mgdi0716 wrote:我只能說,世界上不是只有對與錯、黑與白,是有許多灰色地帶的或許在您的想法裡就是這樣認定,但這也沒錯就如我剛剛所回覆的,只是這樣的想法不一定正確也不一定能用這個標準全盤的去審視所有人善良與否當您跳脫2分法的框架去看待善良這件事時,會有更不一樣的觀點和想法 「蕭中指」有同理心嗎?救護車上躺著的不是你我的家人但我們該如何看他呢?
蜘蛛網 wrote:“ 沒同理心 ” 的人就不是善良的人) 蜘蛛大點出了一個非常有趣的概念"同理心" 實際上,同理心只是一個"個人感受"就如同"善良"這種詞彙是個人一廂情願的價值判斷一樣,同一個情況拿給不同的人會有完全不同的主觀認知產生。主觀的人非常容易執著於"意識形態"的解釋,其實是因為更需要外界的認同來支持內心的聲音 。對於客觀觀點而言,意識形態根本沒有實質意義,因為這些價值本身就是因人而異,沒有所謂的"正確"補充說明:諮商裡面對於"同理心"的定義在於,如何能夠假設自己跟對方感同身受?站在對方的立場去考量此時的決策,回過頭來思考這時候怎樣對於對方是"最好的"如果身邊有人從社工、心理諮商的教育體系出來,會很明顯的感覺到所謂的"同理心"訓練後的成果。但真正的問題是-人的意識本身就是一種主觀,就算試著去達成"同理心",也不過是建立在自我認知的架構去解讀對方而已。也才會造成諸如社工、心理師讓個案覺得" 你又不了解我....." 的窘境。因為"模擬出來的感同身受"和"真的感同身受"差異很大,就算受過話術訓練,非言語層面仍會漏餡,人與人之間要達到真正"同理心"其實是非常困難的。
mgdi0716 wrote:我只是針對您所說的那...(恕刪) 現實中通常只有失敗者特別愛探討"同理心"因為自己的觀點往往不被認同、不被重視。所以李民傑才說- 同理心易輸、自我才能贏 看看那些感情中的失敗者,會更加的用"同理心"來自我安慰,告訴自己,就是因為我人太好、太善良! 別人沒同理心! 太壞! 所以才會這樣!說服自己- 不是我的問題!我是對的! 我是正義的!說這麼多... 就是典型失敗者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