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gbenben wrote:就是夫妻倆即使都沒有工作了,投資的回報都可以養活一頭家(兩夫妻+一個小孩的所有開銷)。...(恕刪) 往後幾十年每年投資報酬率都在10%---?這麼說吧把房貸壓在你們每年投資報酬中去計算是不是一兼兩顧不然~投資是有風險的
那種就不叫金融產品了 買國庫卷 銀行匯票 本票這種嚴格來講叫securities了 算是貨幣市場的產品 通常在一年期以下 可自由變現 利率也是固定好的 持有到期滿就可拿回所有的利息 若提前變現利息也有 但就不會那麼高了。但是我還是覺得買房會比較好 省下了你們每年的租金 如果真想再收益也可以找個好地段再租一兩間房出去 其實買房本身就是一種投資 早買晚買你們不都還是要買 不要到了未來房價又更高時再買 畢竟好地方會越來越少 好地點的房價也會越來越高 這是一定的 地皮只會升值 折舊的是房子本身 當然如果你們未來不考慮好地點的房子的話就另當別論了 可以投資在securities上 若只是securities的話 你們投資所得的利息還是無法cover掉每年的通貨膨賬的 除非能投資在真的能每年收益5-10%的金融產品上 但沒這種東西的 高收益意昧著高風險 但低風險也代表著低收益。其實 讓你老公把買房子也看成一種投資更保值 如果地點挑的好 未嘗不可。這也能將你們更緊密的繫在一起Jingbenben wrote:這位大大同我先生想的...(恕刪)
當初我買房子也是一個衝動, 就因為這樣我也背了金額不少的房貸每個月薪資大約40%都在付房貸但買了以後真的感覺比較踏實,我的想法很簡單, 買房子 = 強迫存錢一般的投資型商品/保單, 保本的年利率2%~4%如果是股票回報率可以更多, 但是風險也高如果考慮保本, 其實買房是一種不錯的投資房子的漲幅, 如果景氣好漲幅還是會多過投資型商品有需要, 有能力還是早些買房八現金放久的感覺都會貶值
我個人是不用強迫自己儲蓄的,因為要花多少錢自己可以控制的了,之前有一些閒錢也嚐試找過一些固定收益的投資商品,主要是債券,公司債一般都是金融公司的債券利率還不錯,goldman sachs,Morgan Stanley,jp morgan,HSBC holding等等都可以找到6%的公司債,或者是債券基金, PIMCO也有發債券的ETF.但是考量之後認為風險有幾個:1.匯兌風險(美元大印鈔)2.通膨風險(一般通膨的算法要用3%起跳)3.金融公司本身的倒閉風險,BBVA也有不錯的債券但是不敢買.台灣本身的公司債是不用考慮的,扣除可轉債這種投機屬性大的,利率低的可憐.以這欄來說我會認為先買對自己不會造成經濟壓力的房子.如果有真要在用理財型房貸把錢貸出來放在真的無風險的商品.如果能有抵抗我說的那三種風險的商品,又能夠每年5%的獲利.小弟在這邊跪求了.我的錢現在只有放在貴金屬跟石油上面,問題這些是不會有現金流的.只能抵抗上面提的那些風險而已.
樓上的請不要過度解讀吧,我看不出來樓主哪邊說她不好好工作?我在另一欄也講過,一年能存一百萬的人心中想的最優先的事情絕對是如何能繼續保持一年存一百萬,而不是投資理財.如果要理財也應該是保守抗通膨,如果還能有一年5,6%的收入那當然要請樓主分享一下...
投資理財要賺錢真的不難只是賺多賺少而已 更在於你的能力夠嗎? 如果連基本的財經理財投資知識都不足夠的話 那就不要去投資理財了因為這樣跟聽名牌沒二樣版主應該要先問問先生 要如何達到財富自由總該要有個計劃出來 該如何做 如何投資 預估可回報率 預估負報酬率 風險可承受度 及不影響家庭情況下例如二百萬 預估一年報酬需要多少? 該進行何種標地的投資 此投資風險度是多少如果這二百萬化為0時 是否對二人及家庭會造成什麼影響 另外要計算預估最差獲利的情況下去評斷各種的可能我想以上述的情況去討論 會比較有目標也有個明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