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fly846 wrote:
小女子要升大四了,...(恕刪)
一個月過去了,我持續思考這些問題,見識尚淺的我也只能得出某些模糊的答案,感覺有什麼東西逐漸明朗了,卻又有新的迷霧向我靠近。既然這個討論版已經無人問津了,我想我可以藉此對自己說說話,嘗試把這些思緒記錄下來,過一陣子再來重新思考,必定會有嶄新的體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妳喜歡發問,但是妳常常忘記一個重要的原則:
「所謂的思考不單是指學科所需的心智技巧,也是對事物抱持懷疑和探求實證的習慣。學著思考就是要你不去仰賴別人給的答案,別把事物視為理所當然,如此才能得到屬於你自己的結論。」--威廉.德雷西維茲
當妳開始發問的時候,妳必須清楚明瞭,自己是為了什麼目的發問。若只是想要直接獲得別人的答案,那些不是經由妳自己思考所得出的結論,對妳又有何意義呢?
每個生命都是獨一無二的,意即我們每個人都獨自走在自己所選擇的道路上。今天,妳在路途上遇著了岔路,妳慌張地向其他條路上的人們求救,他們告訴妳許多方法來選擇一條最好的路。問題是,每個人對生命的體悟都不同,途中遇到的風景與險阻也不一樣,別人又該如何告訴妳最好的答案呢?就好比市面上這麼多有關「成功」的書,讀者也無法複製他人成功的經驗啊!況且,時代一直在變,若每個人都冀望以過去的經驗套用到未來,我們就不必談創新了,人類社會也就停止進步了。
請妳回想一下吧!教授們都用什麼樣的方法和妳討論問題呢?只要是致力於教學的教授,都不會立即告訴妳答案,而是一步一步引導妳去思考,最後得到的結論便包含了多個面向。於是,問題本身不僅獲得了解答,思考的過程還能夠引發更多沒有想過的問題。持續思考後續的問題就是妳一生的課題囉!妳會發現,追尋答案的過程才是最可貴的寶藏。
還有一點是妳必須學習的。妳必須懂得包容不同的價值觀。妳不能單憑對方講的幾句話或單一行為就妄下評斷,自以為是地用有色的眼鏡看對方。妳必須探究一個價值觀的起源和發展過程,才能盡量消弭自己帶有的偏見。當然,妳自己恪守這個原則,不代表別人也會如此對妳。當有人把他的觀念強加於妳,甚至對妳作出不實的指控,妳不需要為此難過,而應該要站在他的角度想想,也許是他的生長背景形塑了某種價值觀,而在他的認知裡,這種價值觀只可能是主流價值觀,其他人都該跟他抱持一樣的想法。他沒法想像這個世界還有許多沒看過的風景。面對這樣的人,愚昧的我還沒想出比憐憫更好的方法。(這就是為什麼妳要多閱讀。書本會引導妳去理解其他的文化--包含不同的思維方式與生活樣貌。)切忌同這樣的人爭執,此舉不但不可能更接近真理,還會耗損心智。
人類終究是沒法消除歧異的吧!但是我相信,人類是有可能相互理解的--前提是雙方都得敞開心胸。和平是需要人們共同努力才能達到的願景。
最後,再提醒妳一件重要的事。若思考是「分析」,寫作是「輸出」,這兩者應奠基於龐大的「輸入」。現今的教育制度將我們一個個訓練成各領域的專才,是社會分工的落實,為的是提升國家生產力。但是,讀書不只要「精」,更要「廣」。大學教育沒辦法教妳成為廣博之人,只能靠自己努力了。
即使知道這個道理,妳的惰性依然難改。妳讀的書遠少於妳這個年紀應該要讀的分量。(國高中只知道準備考試,已經失去很多時間閱讀了!)不夠用心讀書,無異於在大師的課堂上睡覺!這些偉大的作者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推手,他們花費畢生的心血著書,再經過無數人的研究與長時間的翻譯,妳才有機會閱讀這些經典著作。妳不僅要用功,更要感恩。
面對偉大的真理,妳是何等渺小啊!唯有謙遜,才能領略箇中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