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收入50K到60K安家費應該給多少?孝親費應該給多少?


獨孤求鞭 wrote:
我來發問主要是想要知...(恕刪)


我剛工作的前四年,是給家裡兩萬,因為家裡剛買房。
後來房貸付清,我是給一萬。過年時另外再給兩萬。
平常額外支付會另外給。
家裡的家電家具修繕,父母出國旅遊也是另外給。
家裡的生活用品八成都是我買回去。

我個人的想法是大約給收入的20%左右。
不過主要是看父母的支出型態,
如果父母太節儉,給再多錢也不花就沒有意義了,
不如多買些好東西給他們比較實在。






hooks wrote:
我超過樓主的低標,...(恕刪)

終於遇到一個正常人了,把家人當作自己,我有個弟弟在外地讀高中,家裡每個月給他12000元吃三餐含零用錢,學費住宿補習當然是另外算,如果有要返家的話交通費另外算,買衣服買鞋子其他用品也是另外算,所以單他一個人每月大概要20000元,父母要這樣養我們實在不容易,所以每個子女都該同等的回饋父母才是

iamaminimalist wrote:
我剛工作的前四年,...(恕刪)

這也是正常的一種表現,我覺得時間到主動把每月金額存入父母戶口最實在,不用甚麼親手交付,省得父母還要拒收少收甚麼的,要是聽到父母有其他支出打算時,兄弟姊妹人人都給足一份(不是均分那差很多,因為我們當初花的錢沒有人來幫父母均分)

獨孤求鞭 wrote:
這也是正常的一種表現,我覺得時間到主動把每月金額存入父母戶口最實在,


沒錯啊, 銀行帳戶設定好時間到自動轉,連匯費也省了。

雖然當初父母養我沒花什麼錢,但是如果賺錢不讓家人過好一點,工作就沒有意義了。

父母會亂花錢的話 不如自己好好存錢吧
別讓老婆小孩苦到 畢竟教育買房也是筆開銷
通常現在50-70歲經歷過經濟起飛
沒亂花的話都有自己存錢 很少需要小孩給的
獨孤求鞭 wrote:
終於遇到一個正常人了,把家人當作自己

我很欣賞你年紀輕輕有計畫有想法,
真的難能可貴,
但我也想說,
既然上網來問大家想法,意見交流,
但你的回覆有種...跟你想法不一樣,就是不正常的感覺。
(我看其他網友回覆,應該不只我有這個感受)
孝親費不等於孝順比例,尤其是父母在病榻時會感受更深。

獨孤求鞭 wrote:
每個月剩下的錢似乎是不足我外面吃便當,到時候只能再找同僚鄉借

回到主題,我覺得孝親費考量父母跟家庭的經濟狀況,
再量力而為。

有能力的人,如果家裡又背債或貸款,
那當然要幫忙。
如果收入不多,父母也是有足夠的收入跟存款,
給完兩三萬孝親費後,自己入不敷出,
我相信父母也不希望這樣。

想法會隨著年紀跟現實慢慢改變,
如果又加入老婆,
意見一定會又更不一樣。

kikiwu1209 wrote:
父母會亂花錢的話 ...(恕刪)

我認為給該給的錢不因父母任何條件理由而可以減少,因為父母如果有那條件的話應該遺產也不少,連這點基本孝道都還不盡的人,能有那個命得遺產享用?但是在此之外如果是父母要多拿錢作惡等等的當然不給

其實都沒有 wrote:
但你的回覆有種...跟你想法不一樣,就是不正常的感覺。...(恕刪)

其實人生的世界大概也是分為兩種,各是一半一半的人,我只是敘述我周圍絕多數的人所為,並且我也想跟進,因此朝向這方向前進,也許跟出現在這討論區的人是不同的,當然我也知道很多人像自己父母養育自己一樣的花費在養子女,但是這樣就沒能力能同等對待父母,因此會有種說法就是父母不需要那樣養

每個父母都對小孩有所期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會盡其所能的投入,反過來看子女對父母無所期望怎麼會願意投錢?連花一毛也覺得浪費

平日沒在行小善之人,不可能忽然有一天行大善,平日沒在奉養父母之人,不可能在父母病老困頓之時主動盡心照顧,根本躲都來不及了
這個可能要跟你未來的老婆好好溝通。

我是80k沒給我爸孝親費

我老公是100k給我公婆15k至30k(公婆轉交給我等於也是沒給)

以小家庭來說,很幸運雙方長輩都不缺錢。

我們在臺北買房,養三個小孩,支付保險,稅金,

每個月花的剛剛好~~~$_$



如果樓主爸媽真的要錢,樓主也認為應該。

成家這檔事就要看女友的想法。

畢竟,你是要跟她過日子~@.@
龍癡癡地著望著魔羯半响,手上抱得更緊,低聲道:「妳的臉紅得真好看……。」
lilice wrote:
這個可能要跟你未來的老婆好好溝通...(恕刪)

我未來的老婆比我還要孝順,賺的錢不夠父母要的還去銀行借錢拿回家

下午我們出門去逛街,因為弟弟需要更新採購些衣著,兩雙鞋子4250元,兩條褲子1700,兩件衣服940,晚餐吃了餐廳,然後送他去搭高鐵,我心裡想著爸爸好偉大,以他教養我們所花費的,不要說甚麼以後等他病老無能力我們再照顧他,現在他不要浪費錢在我們身上的話,拿去多養個女人來爽都沒問題

人生的目標放大點,該給雙方父母的錢都給足,台北的房子買不只一間,這樣說出來比較能讓人信服,不然就像我前面說過的,你所擁有的事實上不是你擁有,是家人的犧牲跟贈與而非自己能力所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