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男生,不管旁人有沒有說我變瘦,之前我媽只要看到我,就會說我『腦滿腸肥』嫌棄我到一個不行。
所以我也很少與她有交集
然後就是惡性循環,我越少有交集,她嘴巴越毒...
後來,我都會跟她說,你的眼睛有問題,跟我相處的朋友,都說我有瘦,可只有你覺得我胖,要嘛你就是雞蛋裡挑骨頭,或者你的認知有問題,那麼久才見一次面,但妳卻一直都覺得我肥。這其實很奇怪。
我媽才改口,說她只是希望我注意健康。
我那時候回她,不能直接說希望嘛?一定要繞著灣讓別人難受,然後也跟妳吵?
妳又覺得自己好意被糟蹋而生氣翻臉?
然後因為自己的沒口德,造成小孩不喜歡跟妳親近,妳卻怪罪小孩不肖?惡性循環下來的結果,是妳要的嘛?
我媽現在看到我,都是直接說,她希望我健康,要注意運動,要注意飲食。
已經很少講那些讓我覺得不舒服會跟她對嗆的話了。
然後因為她很少嘴巴很毒,所以我有時候也會陪著她聽她說一會兒話。
建議樓主,其實當妳媽說你是老豬母時,可以笑一笑當眾回答說,對啊,那妳就是老豬母的媽媽!?品種還不錯,不是嘛?
或者變相的誇你媽說,很會生,也超會養。
建議樓主不要太在意你媽的毒舌,妳越在意,為妳的母親來說,可能都是正向的回應。(所以就算她知道你會受傷,還是會不愧餘力的打擊你)
如果你無法抗爭,解除衝突關係,那麼只能靠自己轉念。
否則或許妳比較親爸爸,問題是,妳爸就是跟妳媽一起住不是嘛?這樣的話,妳總是要回家的。
而且你們的相處習慣是,從小吵到大,只是因為現在樓主長大了,在意父親的感受,而忍耐不是嘛?
如果要改變你媽的行為,那麼這不是去說誰的對或誰的錯的問題。
家人相處,如果要去講對錯,是很容易吵起來的,尤其是當各自表述對錯的時候。
覺得委屈,可以反應,但是如果對方不接受,那麼與其要逼著對方接受自己的意見,不如學會轉念。
否則你們的吵架,往往已經不是在為自己覺得受傷而吵,而是覺得對方怎麼可以『每次』都這樣?每次都不接受自己的抗議或反應?
(但是如果從各自的角度去看你們雙方的爭執,其實都只是要對方接受自己的說法而已,不是嘛?)
如果對方不接受,就會生氣,翻臉?吵架!?
如果樓主要的是相處的和諧,那是要照誰的意思和諧呢?溝通的用意在於尋找雙贏得方式?或者是要對方照著自己的方式做呢?
為樓主來說,溝通的目的,是什麼呢?是為了讓彼此更了解雙方要的是什麼?或者是其他別的意圖呢?
選擇權在自己
一人決策小組 wrote:
為什麼長輩講話都不能客客氣氣
有禮貌好好講???????
一定要用罵的.諷刺的!!!
我要是學他們這樣講話,去外面社會上可能已經被砍死了!!!
雖然你問了為什麼?
但是似乎你想要知道的答案跟為什麼無關?
有些時候,如果你要用自己的框架去看別人,那是一種選擇
但是溝通的時候,你要的是什麼結果呢?溝通的目的又是什麼呢?
家人跟行走社會是不同的
所以也有很多男女,在家是某個樣子,但是談戀愛的時候是某個樣子,然後結了婚之後,又回到原本在家的慣性。
如果你沒有辦法區分,家人跟外人的不同。那麼就會有諸多的怨言。
以這棟樓來說,請問樓主,你母親也是對自己的老公,百般嘲弄嘛?有嘛?還是所有的小孩裡面,只有自己是這樣被對待的?
或者你母親就是那樣的人,她在家裡,看誰都不順眼?是這樣嘛?
你溝通的目的在於讓母親了解自己覺得受傷。然後呢?你有試著要去了解母親嘛?
我會跟我媽對嗆,但是對嗆,無法達成我要的結果。
如果我要的是能跟媽媽好好相處,那麼對嗆的結果,只是讓我越來越疏遠我媽而已。
子欲養而親不在的遺憾,我已經聽很多朋友跟我說過了。
如果我媽不能改,那麼我不能先改嘛?
有的時候,時空環境背景不同,觀念當然不同。
我母親在小的時候,她的父母未必就是好言相向的。理解她的成長經驗,理解她的行為。
然後,從自己開始改善。她老人家沒有機會選擇自己的父母,我也一樣沒有,但是因為這個時代的進步,我有選擇是否要改變自己的權利。要不要改變相處的型態,自己也要承擔一半以上的責任吧?怎麼會是,檢討起來,都是誰的錯,自己很無辜?自己是對的,所以不用改變?問題在於,希望相處能改變的人是誰呢?是我?還是我媽?老人家未必有那麼多的思考訓練,她們擁有的更多是僵化的思考。難道兩個人就僵在那邊誰都不想改變?然後又一直指責對方的不是?冤冤相報何時了?
你的論點,指責的是家人長輩,覺得他們不對。
然而你在外面,也是這麼直接的指責他人不對嘛?
當你覺得長輩講話都不客氣時,你也未必客氣不是嘛?
如果用那樣的態度可能會被砍死,那麼請問你用同樣的態度回嗆家人時,有被家人砍死嘛?
道理是雙向的...
如果你覺得那樣做是錯的,何以自己也要用同樣的方式回嗆呢?
沒有其他的選擇嘛?
愛之深,責之切
理解母親生長的時空背景,聽懂她真正要表達的意思。
雙方的關係自然能改善
我知道我母親不是嫌我,而是關心我時,我自然會感受或者說去看到我母親對我關愛的部份。
帶著什麼視角去看對方,你永遠只會看到自己要看的。然而家人是永遠的。
我或許沒有辦法選擇誰是我的父母,但我有選擇如何跟父母相處的權利
很多時候,只是多懂對方一點,關係就能改善,不是嘛?
難道追求男女朋友時,我們不是這樣做的嘛?怎麼追求伴侶的時候可以,但是跟家人相處的時候卻不行呢?
自己也是兩套標準嘛?
選擇權在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