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vebabyy wrote:
想起自己經歷或耳聞朋...(恕刪)
覺得各種想法和狀況都有吧
有的人個性和相處比較強勢,常常理所當然以自己角度要求對方,比較沒注意或沒辦法感受到別人的狀況。
又或者有的人個性和相處比較軟弱,怕別人生氣,不開心,隱忍遷就對方,對方也沒有察覺,就很理所當然很自然覺得對方很樂意配合。
直到有一天就爆發了。
還有其他,目前想到這兩種吧。
對,還有那種生活習慣,或價值觀認知差異很大的,例如一個人覺得廁所門,要打開通風,因為小時候父母規定要打開讓光線或者保持通風乾燥,沒打開,會雜念,養成要打開的習慣和認知。但後來男友或另一半卻說這樣不對不好,要關起來,怎麼打開讓自己隨意直接看見廁所的馬桶浴缸,不雅觀,影響心情,空氣也不好。如果忘記關,就會唸,說沒隨手關門的規矩。
打開和關上,就生活習慣,認知不一樣,都有考量阿。
只能互相溝通和互相理解,認知和感受的差異,兩個人都不是存心故意要和對方作對,彼此要有彈性和包容和遷就對方的地方。
要和另一半相處時,就常提醒自己要記得關,如果又忘記,對方也要有包容心忘記的那次自己去關上,不要雜念。
互相容忍忍讓。
如果沒辦法有一個共識或平衡點,生活會遇到很多大大小小事情,可能就容易吵不完吧。也辦法好好相處了,想到這樣。
茉莉~* wrote:
還有那種生活習慣,或價值觀認知差異很大的,例如一個人覺得廁所門,要打開通風,因為小時候父母規定要打開讓光線或者保持通風乾燥,沒打開,會雜念,養成要打開的習慣和認知。但後來男友或另一半卻說這樣不對不好,要關起來,怎麼打開讓自己隨意直接看見廁所的馬桶浴缸,不雅觀,影響心情,空氣也不好。如果忘記關,就會唸,說沒隨手關門的規矩。
打開和關上,就生活習慣,認知不一樣,都有考量阿。只能互相溝通和互相理解,認知和感受的差異,兩個人都不是存心故意要和對方作對,彼此要有彈性和包容和遷就對方的地方。要和另一半相處時,就常提醒自己要記得關,如果又忘記,對方也要有包容心忘記的那次自己去關上,不要雜念。
互相容忍忍讓。
年輕人比較容易在生活習慣上爆發衝突,
等磨個十年八年下來,
就不容易為了生活習慣相左而起爭執了,
看不順眼也會自己動手處理 (舉手)

個人積分:272分
文章編號:83402614
茉莉~* wrote:
對,還有那種生活習慣,或價值觀認知差異很大的,例如一個人覺得廁所門,要打開通風,因為小時候父母規定要打開讓光線或者保持通風乾燥,沒打開,會雜念,養成要打開的習慣和認知。但後來男友或另一半卻說這樣不對不好,要關起來,怎麼打開讓自己隨意直接看見廁所的馬桶浴缸,不雅觀,影響心情,空氣也不好。如果忘記關,就會唸,說沒隨手關門的規矩。
打開和關上,就生活習慣,認知不一樣,都有考量阿。
最簡單的解法就是一人一間廁所,不要管對方怎麼管理自己的廁所。不然也可裝廁所門簾,可通風又可遮住視線
很多人就是矛盾,比如先生怕熱,冬天開窗讓狂風猛吹,太太受不了;勸太太可以躲在另外一個房間把門窗關起來,太太又說這樣感覺夫妻有隔閡沒親密感。鬧多了最後還是離婚
我們家一向我不吹冷氣、先生要吹冷氣。晚上兩人睡一起,以前他冷氣開太強我就跑到客廳睡,後來他自己妥協把冷氣關小一點,我蓋條厚被子解決
家裡地盤怎麼管,也是權力慾的象徵,權力慾太強,就整個家都是他的地盤要依他的意思管,另一半覺得沒有自我當然會受不了。把地盤平均劃分一下就會好很多
為提供您更優質的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 了解隱私權條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