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強烈認為雙方結婚只跟雙方家庭有關
其他親戚長輩只要準時參加婚禮給予祝福
除非你表弟的父母有向你媽媽開口說希望幫忙哪些事情
或是你媽媽主動開口詢問是否哪些地方有需要幫忙
而你表弟的父母也希望得到協助..........
除此之外,長輩最好不要插手.....一人一個意見是會害死新人
我個人就有親身經驗,我娶一個女人,除了對方父母的要求
我還要滿足他所有親戚的要求.....說好聽是習俗,但哪個習俗是不用錢的?
我哪來這麼多錢,有時候我都會想到底她們是賣女兒還是嫁女兒???.....
縱使樓主的媽媽只是想幫忙,沒其他想法,但.....還是不要插手
越多長輩出手幫忙,新人的壓力會越大.....以上,是我個人痛處
Dyedblue wrote:
樓主的例子,卻是別人因為不存在的事實替他媽貼標籤,卻完全不是自己的選擇。
以不尊重他人為原則的傳統或禮俗,並不符合具有文化亦促進良善的意涵,
更不值得引以為戒教育下一代。。...(恕刪)
小弟愚見
我不太認同這種看法,這是以姑姑本人的角度來看事情,主訴是要尊重姑姑自己選擇
今天這個事件,是表哥要結婚,主角是表哥,所以應該是尊重並遵守表哥家的禁忌
比如舉簡單的例子:
表哥要結婚,他們有姑姑不能出席的禁忌,但是姑姑本人不相信這個禁忌而選擇想出席,那應該要不要出席?
換個事情,若家有白事出殯,比如禁忌生肖屬虎,但親戚是基督徒,完全認為禁生肖是迷信,所以喪家應該要尊重這位基督徒親戚的選擇,出殯當天雖然禁屬虎,但這位親戚可例外?
我認為當然不是這樣的,習俗禁忌是以主角的禁忌為禁忌
風俗習慣各有不同,所謂尊重是指尊重其主角的風俗禮儀,並非尊重周邊人各自的風俗禮儀
當然,若有違背時相衝突時,就是不互相碰撞,不參加不出席就好,不是硬要以自己的規則來出席
要求主角違背他的風俗習慣,來讓自己出席,這才更不尊重
我家以後有任何婚喪喜慶,也不歡迎這種朋友親戚出席,如果人家硬要來,那我在專門另擇他日特別依照他的風俗再辦一次專屬他的場合表示尊重他,但是請他尊重主人家的風俗
FreeHand ZERO wrote:
有人認為我很年輕? 在下我六年級中後段一點,也不算年輕了吧!?!...(恕刪)
其實樓主也不必刻意跟他人解釋,自己其實也有些年歲了,
會受任何外在因素(性別、年齡、社經地位...)影響,
而對某個人觀點做出預設,是"因人廢言"而非"就事論事"。
就另一個角度來看,我可以理解為何有人會想強調年紀這個部分,
因為他們試圖以過來人的身分,向你釐清現實無奈而必須妥協的部分。
不過,要不要對某些自己認為不合理、不合宜的事情妥協,還是在於自己的選擇。
譬如,多年前在長輩的喪禮上,
我媽媽和阿姨們,居然要在晚輩還有不認識的路人(政治人物、地方仕紳)全上香一輪後,才能祭拜,
那種感覺便是女兒比晚輩、外人還不如。
修祖墳時,女兒因為是"家裡的女兒"所以要分擔費用,也因為女兒是"嫁出去的女人",所以不許祭拜。
媽媽表示不滿,舅舅還會無所謂的笑問:「入境隨俗,有甚麼好生氣?」
倒是舅舅的兒女都很體諒,
他們不分男女對自己的爸爸(我的舅舅、媽媽的兄弟)說:「換作是我自己,也會很生氣。」
由這件事情就看得出來,要不要選擇與不合理的傳統妥協,其實不在於你是誰,而是自己的選擇。
只是有些事一旦選擇了,就要面對許多挫敗與非難。
這部分也能用前述故事的後續發展舉例。
在喪禮之後,因為根據法律兒女都能分得遺產,導致其中一位舅家深不諒解。
從此之後與我家恩斷義絕,老死不相往來。這就是代價。
年紀長的人看多了這類紛紛擾擾,所以會轉向比圓滑方式"冷處理",
他們的矛盾與對抗,已經到了能說服自己的位置,
把自己的感觸說出來,告訴他們"這才是比較好的方式",不過是希望年輕人別再經歷同樣糾結的痛苦歷程。
不過我認為,有些辛苦跟選擇,就是要親身做過一番掙扎後,才有接受或妥協的意義。
CWC20030205 wrote:
比如舉簡單的例子:
表哥要結婚,他們有姑姑不能出席的禁忌,但是姑姑本人不相信這個禁忌而選擇想出席,那應該要不要出席?
換個事情,若家有白事出殯,比如禁忌生肖屬虎,但親戚是基督徒,完全認為禁生肖是迷信,所以喪家應該要尊重這位基督徒親戚的選擇,出殯當天雖然禁屬虎,但這位親戚可例外?
謝謝這位朋友表示不同的意見,在回應您之前,我先澄清一下個人觀點。
針對樓主所言的事例,可以有兩個層次的意義。
其一是現實層次上,她的媽媽出席與否。
其二是傳統、禮俗內涵上,是否應以此為戒教育下一代。
CWC20030205 wrote:
風俗習慣各有不同,所謂尊重是指尊重其主角的風俗禮儀,並非尊重周邊人各自的風俗禮儀。
....習俗禁忌是以主角的禁忌為禁忌(恕刪)
您所言是現實層次上,人際互動所產生的尊重。
婚禮當然以結婚雙方為主角,在這件事情的行動面上我贊同您的觀點,就是避免出席為宜。
禮俗的"現實"上,可滿足尊重他人感受的良善目的,
不過也應該了解,這種禮俗的"內涵"是甚麼?
也就是我在第一次回文中拜拜、敬天祭祖、買兇宅等事情上所演繹的觀點,
亦即第二個層次--是否應以此為戒教育下一代?這邊就是個人選擇了。
以個人淺見而言,教育下一代時,也應保留這兩個層次上的解讀,
首先是告訴子女,在遇到類似場合時,應關注外顯的禮俗表現,
以顧及各種傳統儀式或結構中(不僅是婚喪喜慶),因立場而產生的個體感受。
但我也會告訴子女,這些禮俗背後的觀點還有歷史、文化脈絡由來是甚麼。
而不是毫無知覺的把傳統當作理所當然。
FreeHand ZERO wrote:
民間好多習俗
最近我就碰到表弟訂婚,結果身為姑姑的我家媽咪卻不得參予其中...
原因就是 姑 = 孤
在我這6年級生來說,根本就愚蠢至極...
很多習俗都是因應當時的環境而來
現今中西式習俗混雜的這麼水乳交融,這些傳統習俗不覺得有時是個累贅?
常聽到諸如此類的事件發生,導致雙方家庭失合...這不是本末倒置嗎
我才不會將這些習俗帶到兒女身上..
我有一個單親媽媽朋友.
當年她的高中同學(好朋友)結婚時找了她的小孩當小花童.
迎娶當天她與孩子起了個大早就到現場,小花童期待幫新娘子開車門.
結果,就她同學親戚的一句話:不要讓單親家庭的孩子開車門,會不幸福.
然後,就把小花童晾在一旁.
小花童還天真的問:當花童到底要做什麼事?
我那位單親媽媽的朋友心裡難過極了.
知道嗎,
這是我所聽說過最愚昧無知與最可笑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