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品是做人最好的底牌.
Lisa_Hsu wrote:
雖然自己是女性不想承認,但卻是確實問題女性比男性多
可能男性在職場磨練過,比較能收斂控制自己情緒與言行。相較之下,家是個輕鬆的地方,就算先生對她不滿,也沒那麼容易離婚(職場資遣容易多了);小孩更不說,傳統儒教是一面倒向父母這邊,可以任意蹂躪無所忌諱
另一方面,職場男性較容易昇遷,升遷上去後,男性主管有屬下可折騰,有正當管道發洩人性黑暗面;相較之下,女性可蹂躪的就只有丈夫小孩,這也許是另一個原因
統計顯示,不管是台灣,還是其他國家,如最近要將家暴除罪化的俄羅斯,都是婦女遭受家暴的機率較大,若如你所言,男性既然有屬下可折騰,有正當管道發洩人性黑暗面,那怎麼回家還會打老婆、小孩?

97年至104年家庭暴力事件被害人性別及案件類型(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保護服務司)
http://www.mohw.gov.tw/CHT/DOPS/DM1_P.aspx?f_list_no=806&fod_list_no=4620&doc_no=42892
賞配偶巴掌很正常 俄羅斯推家暴除罪化
聯合國消除婦女被歧視委員會的報告指出,目前每年大約有1萬4千名俄國婦女因為家庭暴力而喪生,等同平均大約每個小時就有一名俄國婦女在丈夫、前夫或者是男友的拳腳之下被活活打死。每四個俄羅斯家庭中就有一個存在家庭暴力現象。
每個人活在這世上都該是獨立個體
沒必要為滿足別人的期待而活著
活著只該對自己有交代就好..而非滿足父母的..或陷於父母的情緒影響中
版主並非天神..就算為人子女
也沒啥能力改變這個活了數十年女人的精神及想法
除非她本人願意改變..而一再順隨這種人的思維模式更不可能讓她改變...
分享心理學領域某學派的完形祈禱文..與版主共勉
~完形祈禱文~
我做我的事
你做你的事
我並非為回應你的期望而活
你同樣並非為回應我的期望而活
我是我 你是你
若我們碰巧心靈相契..那是美好的事
若無法心靈相通...那也無可奈何
---------------------------------
另外前面有網友推薦阿德勒的「被討厭的勇氣」
其中論述阿德勒的 "課題分離原則"..其實也是與上面相同的概念
父母也有他們自己該面對的課題..
而且他們自己該面對及解決..
而不是藉由子女..操縱子女..或覺得子女"應該"完成自己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