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都很推薦"被討厭的勇氣"給大家,
版主可以讀看看,
書裡面主角也是個蠻憤世忌俗的文青,
雖然不保證看完之後版主的母親會不會改變,
不過我相信對版主的心境一定會有幫助的。
佛教跟哲學有很異曲同工之妙的地方,
對真正理解的人來說,
他們就差在哲學重視的是邏輯跟架構,
宗教是常用故事跟傳說來點醒信眾,
最終目的都是引導人向善,
可惜宗教到後面變質的機率高多了,
因為解釋的空間很大...
人的個性影響的範疇很廣,
主要有環境跟基因或是退化問題,
其實改的機會並不大,
如果試圖引導也沒辦法改變的話,
至少要學著不被影響到。
很難,我知道,
不過我也曾遇到這樣的問題,
至少現在我跟我家人都有改變。
阿比艾兒 wrote:
小時候跟媽媽相處的...(恕刪)

這些現象就是習氣的表現
有些女眾就是有這種種性

令尊會忍受令堂
有一部分原因就是你們兄妹



趙那飛 wrote:
我都跟我朋友告誡說,你不叫她去看心理醫師,

到時候就是你自己去看心理醫師。

完全就是把自己的壓力發洩在周遭的人身上,..

看心理醫師也沒用

以後就會跟你說我有憂鬱症,所以你都要讓我

還是鬧個沒完~~
HBDBD wrote:
這些現象就是習氣的表現
有些女眾就是有這種種性...


雖然自己是女性不想承認,但卻是確實問題女性比男性多

可能男性在職場磨練過,比較能收斂控制自己情緒與言行。相較之下,家是個輕鬆的地方,就算先生對她不滿,也沒那麼容易離婚(職場資遣容易多了);小孩更不說,傳統儒教是一面倒向父母這邊,可以任意蹂躪無所忌諱

另一方面,職場男性較容易昇遷,升遷上去後,男性主管有屬下可折騰,有正當管道發洩人性黑暗面;相較之下,女性可蹂躪的就只有丈夫小孩,這也許是另一個原因



人品是做人最好的底牌.
你媽根本我媽!我還以為我夢遊上來發文咧,嚇死我了
Lisa_Hsu wrote:
雖然自己是女性不想承認,但卻是確實問題女性比男性多

可能男性在職場磨練過,比較能收斂控制自己情緒與言行。相較之下,家是個輕鬆的地方,就算先生對她不滿,也沒那麼容易離婚(職場資遣容易多了);小孩更不說,傳統儒教是一面倒向父母這邊,可以任意蹂躪無所忌諱

另一方面,職場男性較容易昇遷,升遷上去後,男性主管有屬下可折騰,有正當管道發洩人性黑暗面;相較之下,女性可蹂躪的就只有丈夫小孩,這也許是另一個原因

統計顯示,不管是台灣,還是其他國家,如最近要將家暴除罪化的俄羅斯,都是婦女遭受家暴的機率較大,若如你所言,男性既然有屬下可折騰,有正當管道發洩人性黑暗面,那怎麼回家還會打老婆、小孩?


97年至104年家庭暴力事件被害人性別及案件類型(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保護服務司)
http://www.mohw.gov.tw/CHT/DOPS/DM1_P.aspx?f_list_no=806&fod_list_no=4620&doc_no=42892


賞配偶巴掌很正常 俄羅斯推家暴除罪化
聯合國消除婦女被歧視委員會的報告指出,目前每年大約有1萬4千名俄國婦女因為家庭暴力而喪生,等同平均大約每個小時就有一名俄國婦女在丈夫、前夫或者是男友的拳腳之下被活活打死。每四個俄羅斯家庭中就有一個存在家庭暴力現象。
vu84vu wrote:
統計顯示,不管是台灣,還是其他國家,如最近要將家暴除罪化的俄羅斯,都是婦女遭受家暴的機率較大..

這裡統計的是肢體暴力,有明顯證據,而且女性因為體能,想要對男性施以肢體暴力也很難

樓主抱怨的是另一種暴力:精神暴力,據研究對人傷害更深,特別是小孩子,大多罪犯小時候都有個喜歡精神施虐的父母。但因不易留下證據,法律上很少去統計、分析,但並不代表不存在
版主遇到的事..其實這世上很多人會遇到
每個人活在這世上都該是獨立個體
沒必要為滿足別人的期待而活著
活著只該對自己有交代就好..而非滿足父母的..或陷於父母的情緒影響中

版主並非天神..就算為人子女
也沒啥能力改變這個活了數十年女人的精神及想法
除非她本人願意改變..而一再順隨這種人的思維模式更不可能讓她改變...


分享心理學領域某學派的完形祈禱文..與版主共勉

~完形祈禱文~

我做我的事
你做你的事
我並非為回應你的期望而活
你同樣並非為回應我的期望而活
我是我 你是你
若我們碰巧心靈相契..那是美好的事
若無法心靈相通...那也無可奈何
---------------------------------

另外前面有網友推薦阿德勒的「被討厭的勇氣」
其中論述阿德勒的 "課題分離原則"..其實也是與上面相同的概念

父母也有他們自己該面對的課題..
而且他們自己該面對及解決..
而不是藉由子女..操縱子女..或覺得子女"應該"完成自己的期待


哪有姑娘不戴花 wrote:
孩子~~~你去問問你爸為什麼可以跟你媽在一起
有些事不是你們想的這樣
有些人不是你們眼中看到的結果
還有,學會像你爸一樣的思考
才不會落入像你媽的窠臼當中
人生很長,不要光學會批評
三人行必有我師
「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
好吧,等一下又有人嫌我喝醉酒亂說話了
我今天沒喝醉,感冒藥吃很多而已
頭好暈唷~~~



我還真的有去問過我爸。。。

我爸說。。。

剛結婚也是覺得~
~怎麼這麼會唸。。。。

結婚後一陣子~
算了,就裝作沒聽到好了,反正也只是唸唸而已,沒什麼威脅性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