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侶之間,包容與討好的差異在哪?


培培~患得患失ing wrote:
伴侶之間,互相包容...(恕刪)



討好應該是無法昇華為包容的

至少我在感情當中,並沒有這樣的感覺。

相互討好,其實感覺並沒有很好。
如果你深愛對方,其實對方討好之後的不舒服,是收得到的。
那個不舒服或不開心,會影響後面的相處。
不大可能昇華為包容,沒有溝通啊,只有順從,跟誤以為是這樣。

那個會影響彼此的相處。


更何況,我們很難拿捏被討好的感覺。
一旦有那種,我是如此討好你,可是你這樣的回應很傷我。
那我也要自私一點。
感情就容易生變。

舉個例子來說:
有一次有個朋友介紹一位女生認識。我們約會了一陣子。有一次去逛好市多,她說了一句話,我變臉。
她說,反正我問你,你的答案也是隨便,所以我決定就好。
這裡面就沒有尊重。這也讓我反省了,我的沒有意見,是否是討好。最後演變成對方誤以為我沒主見,她決定就好。
如果長此以往下去,很多我原本的沒意見,就會被剝奪,她不在問我,我只能被迫接受。
這感覺很不好。
戀人相處,本來就是來自兩個不同的家庭系統,會是兩個不同的個體,只是某些相似或互補的地方相互吸引而已。
如果沒有幾年的相處,很快就自以為的判斷。兩人相處就會有問題,怎麼可能昇華為包容?
有一方苛刻,久了另外一方一定會不滿,而苛刻的人反應通常會是:以前你都沒怎樣,怎麼這次就翻臉?
所以不大可能昇華。
或許會有人覺得自己跟老婆或異性伴侶之間就是相互討好。
那我也只能說: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因為實驗做了12天,老公不是沒有辦法做事情,而是條件越來越苛刻。很累。

我不建議感情當中做討好。
損己又不利人。
學習&討論並且相互包容,才是經營之道。

覺察自己是否在討好,或者有包容,也很重要。

紙上談兵,說的再好都不重要。
如果你也有一段感情,自己實際體驗&實做&感受會比較客觀。
盡信書,不如無書
書上講再多,你沒有體會、體悟。都是假的。道理不需要明辨,只需要自己去體會。修行從來都是自己去做的。沒有誰看了佛經就能成佛。

我講的是我自己的經驗。
即便我很尊重我現在的女友,我仍然時時刻刻問自己,是否有太過寵愛她了?

定義包容或討好,或許很簡單。那只是個定義。
自己如何去界定或命名,其實不重要。
當你要經營感情的時候,如何跟對方好好溝通,養成相互了解的習慣,會比自以為的討好。來的重要。

怕老婆 wrote:
包容或討好基本上還是建立在一個{道理}之上!
但是在家裡面要是凡事都講道理的話~可能嗎?
例如1歲孩子的哭鬧.生完小孩的憂鬱.你該用哪條道理去說?
14-5歲的叛逆.又該用哪條道理去說?
面對7-80歲的父母你能說啥道理改變?

在家裡要事都用自己的道理那肯定~~沒有一個家人是有理的.因為他們也有他們的道理.
就像藍綠為何不能合作?不是都在台灣!都為台灣好?
在家裡何嘗不是!!

結論就是跳探戈~~該退就退該進就進.不去想道理而是達成目標.



所以您是認為沒必要去找所謂的答案(道理)!

盡信書不如無書,實際的狀況自身去體會,應該是這個意思!

謝謝!

qingteng wrote:
討好應該是無法昇華...(恕刪)


以逛好市多的例子來講,你的看法我認同。
講難聽一些,感覺像是女方得寸進尺。
她被討好後卻沒有對你做正向的回饋。
正常來說就算沒意見,還是會問一下表示尊重。

不過男生常常沒意見,真的會被當作沒主見。
每個人的個性不同,就要看女方是否接受你沒意見。

再來,
她有買東西給你嗎?
如果她只是單純的認為你沒意見而沒問,
但還是有替你著想的話,我覺得就沒這麼嚴重,就懶得問而已。
不過後續還需要溝通,才可以走得遠。
但是以你的說法好像不是這樣發展,感覺你是單方面的被迫接受。
後來發展的如何?

我知道自己是在紙上談兵,正因為有碰到問題才翻書,才提問。
如果再有機會,我會去好好的經營體會,謝謝你的意見!

培培~患得患失ing wrote:
所以您是認為沒必要去...(恕刪)


結論就是跳探戈~~該退就退該進就進.不去想道理而是達成目標.

退是一種答案.進是一種答案~~問題是100分卻不是標準答案.因為可能只有雙方10分的效果!!

女人煮了道菜有點燒焦+太清淡
男人回答~這菜燒焦了又沒味道實在很難吃(100分的回答)


男人和女人的關係:0-100分的變化

我覺得討好是沒有用的 人心是個無底洞的 只會要求越來越多

我是覺得可以換個方式想 就像喜歡還有愛一樣

當你喜歡一個人的時候你會很努力討好對方希望對方開心就好了

但當你愛一個人時候 我覺得就會出現包容了




討好一個人真的沒有好下場的 對方只會變本加厲

培培~患得患失ing wrote:
以逛好市多的例子來講...(恕刪)


後續發展嘛。

當下我就回答,我或許可能每次都沒意見,但不代表你能夠不問就幫我做決定。

就算我知道對方或許每次都會說沒意見、你決定就好。我仍然會每次詢問。因為這才是共同的決定。每一次都詢問,代表尊重,至少讓對方覺得有被尊重。對方有參與討論的感覺。即便只是回答沒意見。沒意見其實也是表達了意見。

後面發生了很多事情,我們沒有到交往的那一步就疏遠了。有些生活習慣不同很難在一起。比方抽菸或喝酒喝到爛醉等習慣。這些都會讓我保持朋友關係,不玩曖昧。頂多就是一起看電影,吃飯。不發展下一步。沒有下一步。

其實很多人回文說的都跟我說的差不多,只是他們更簡短。

就我而言,我也有很多定義。定義感情的淡到濃。定義停損點。定義....
我的這些定義,幫助我確認我在哪一步。
而這些定義,往往是過去經驗(體悟)反省去蕪存菁之後,產生的。
可能也會有其他人的意見,但至少都要有自己體驗過才能夠知道拿捏。那個『程度』
我是覺得,對對方真正長遠的益處,

並非給予他肉體或物質的長久保障,或著精神上的溺愛,養成其依賴性。

而是學著在互動中,讓彼此都能從中學習自愛愛人,推己及人。

大原則是這樣子,要以加強對方能力而非削弱對方能力的方式幫助對方。

(花大錢買名牌包豢養對方,是助長對方的貪欲來滿足自己交往的慾望,就是削弱彼此)

這樣子,兩個人的互動也會健康。

彼此可以享受對方陪伴,沒有對方,自己也可以過得很好。

當然一開始就選擇心理成熟的人為對象,經營關係是更容易的。


關於你問及

原諒是否讓雙方都得到益處,也能讓裂痕消失?

精神上的益處是一定的,但物質上就不一定。

然後做事情,不要一直想確認結果或能得到好處才要做。

因為誰能確定未來怎麼發展?沒人。

不論我們再怎麼想確立結果來得到安全感,終究只是妄想而已。

也只會為自己帶來不快樂,因為心被自我期望侷限了。

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

只是付出和愛時,要有智慧就是了,也就是要學習有能力的愛。

這樣子才會真正的益人益己。


【阿瑪:「愛的教導」】

阿瑪告訴他們:「這世界上有三種人:第一種人甚至傷害愛他們的人,第二種人只愛愛他們的人,第三種人甚至愛傷害他們的人。

第一種人有眼睛,但看不見。他們有一顆持續跳動的心,但依舊無法感覺。對所有給予他們的愛和關懷視而不見。他們飲下灑落於身的愛,卻還是傷害、忽視和忽略愛他們的人。對他們而言,關係是拿來利用的。他們沒有感恩。他們是大地之母的瘟疫和疾病,不要成為他們的一份子。孩子們。

第二種人只關心愛他們的人。他們的愛是自私,非常有限的。他們的愛只能維持和別人愛他們一樣長的時間。他們利用人,也願意被人所利用,只要這對他們而言是方便的。但他們會逐漸對持續得到的愛與關心變得不敏感。這些是一般的人,他們只是生存著,永遠不知道生命的喜悅。我希望你去覺察自己,看看你是不是其中的一份子。

第一種人和第二種人在地球上占了絕大多數,因此你到處都可以看到傷痛與痛苦。

第三種人是一個祝福,正是這些人使這無情的世界保持平衡。你可以在任何地方發現他們,他們活在社會各個階層中,可能是謙遜、純真、有勢力、偉大、富有或貧窮的。你甚至可以在自己的家中發現他們。他們視生命為一個學習的機會,因此當有人傷害他們時,他們視那些人是來教導他們的神之使者。

傷害你的人,不正是教導你慈悲與寬恕這深刻的靈性課題的老師嗎?

生命最終是一個認識自己的探索。那些傷害你的人,讓你看見了你內在最深的憤怒、挫折和怨恨的情緒,唯有如此才可以使潛伏在你內在的情緒浮現。因此,不要認定自己是對、而對方是錯的。謙遜的看見你的真相,並感謝那些傷害你的人帶走了你的惡業債務、淨化了你。第三種人是最高貴的造化,因為他們以愛回報傷害他們的人。」


-摘自:《愛,從接納自己開始》

DESIGN 777 wrote:
我覺得討好是沒有用...(恕刪)


若對方只希望被討好,並不希望可以互相包容,那麼這段感情就無法維持下去了吧!

所以遇見對的人很重要,不管有甚麼錯誤,雙方都願意互相包容,互相成長!

qingteng wrote:
後續發展嘛。當下我...(恕刪)


可能我的經驗值不夠,對於停損點這件事情沒有去設定。

遇見對的人感情會逐漸加溫,互相包容,越來越好。

不適合的人則討好與忍耐,心理面充滿委屈與不滿,終究有受不了的一天。

時間拖越久,傷害越大,對吧!

aappcc wrote:
我是覺得,對對方真...(恕刪)


我覺得自己頂多可以變成第2種人。

第3種人根本就是菩薩,以德報怨。
這用在感情上大家都會稱為傻瓜吧!
犧牲付出這麼多,苦難自己受,對方說不定還不領情。

如果是正常人,何必跟無法互相包容的人一起生活。
跟對方耗了3-5年,那麼人生還剩下幾個3-5年?

找個志同道合的人生活,不是更輕鬆愜意。
錯一次也就夠了,痛一次也就夠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