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化社會中 大齡剩女要如何找對像?

justdreamer wrote:
我認識一些家境好的女...(恕刪)

夢大早
心裡想什麼 缺什麼 說什麼
人嘛 都如此 不缺 就不會天天說

嗯 我也來想想 我缺什麼 好有個主題 可以天天重複發文豐富人生一下


好啦 我認真一點 回到主題
我遇到的鄰居 不少是40以上 好像都離婚 手上不少錢 小日子過到蠻滋潤的
一個人住 沒小孩 也沒男友
喔喔 很重要 其中一個常去騎馬


其實 在美國小孩去學騎馬蠻多的 養匹馬就很少
聽說 在台灣買匹馬要不少錢 而且要寄養在馬場
還行 wrote:
其實 在美國小孩去學騎馬蠻多的 養匹馬就很少
聽說 在台灣買匹馬要不少錢 而且要寄養在馬場


Stanford附近就有一些馬場。 我知道的兩個女孩子都把她們的馬寄居在這裡

一個是當年會一起去露營的金髮美女,另外一個是日本的大家閨秀,我朋友的妹妹,他爸爸當年還拜託我照顧她在大學的頭兩年因為她滿內向的。 後來她順利交到幾個來自日本的朋友我就放心了。

你還認識真多單身的女生。
慢慢相處,慢慢聊
詐騙很多
justdreamer wrote:
Stanford附近...(恕刪)

我爸說過我 你不去招惹別人 別人會來糾纏你?
開玩笑的 認真說
剛好我的條件符合她們的標準
最低60到100分 我不知道她們怎麼定分的
應該是剛剛好符合她們的分數標準吧
所以 常常很多已婚未婚女性常常放電
放機會給我
只是 她們都不知道的事
三歲到89歲的女生我都喜歡 僅限喜歡
不會再進一步
女人過35歲,生孩子都要做羊膜穿刺,確認會不會有遺傳疾病。這時身為女人的價值就已經在逐年遞減了,年紀越大風險越高。何況過40歲,4開頭還能生孩子的時間不多了。
還行 wrote:
我爸說過我 你不去招惹別人 別人會來糾纏你?
開玩笑的 認真說
剛好我的條件符合她們的標準
最低60到100分 我不知道她們怎麼定分的
應該是剛剛好符合她們的分數標準吧
所以 常常很多已婚未婚女性常常放電
放機會給我
只是 她們都不知道的事
三歲到89歲的女生我都喜歡 僅限喜歡
不會再進一步



你的桃花一定很多,不考慮把握一下? 找個老伴? 人帥真好
我來破題。 這真是我親身經歷。 那個人叫我妹妹。

我不知道是它們家庭有問題,還是學校、或是自身出槌。

形成 只要我高興,又有什麼不可以 這樣的心理。

還會嗆我...好多次。

以前,我一個人照顧父母,就許多次要哭出來。

我妹妹還會嗆我...

我妹妹結婚還不搬出去和老公住。

靠腰,現在居然伸手向我要錢。 我又不是她老公。
Alan yang0716
大哥,你打字打太快了。是那個人我叫妹妹,或是那個人叫做我妹妹。不是那個人叫我妹妹啦。害我吃便當差點笑到噎到
GD0836449
怎摩一枝花也來了,好了啦...........安安....回家吧
我先說一下
我現在46
前2、3年也有人想跟我處對象
對方年紀大我1歳而己
但說真的就算對方願意娶
我也不敢嫁
40出的男人還有生育能力
他的父母也許也希望他生孩子
但40出的我不見得生的出來
其實我接近40就有不處任何對象的打算了
再加上我自己身體也不好
所以說也許大齢剩女並不擔心自己的婚配
而是擔心自己手上的錢夠不夠過老年生活
缺錢的才會想要找對象
而且結婚對我而言就意謂著必須放棄所有娘家的遺產,甚至父母還會跟我斷絕關係,這樣等於失去原生家庭的保護傘,萬一我婚姻不幸失敗,離了婚的後果我承擔不起,到時只會變成有家也回不得,我不是一個賭徒,也沒有必要拿命去賭一個可能會失敗的婚姻
藝人小嫻不孕被浄身出戶,至少還有娘家人支持
不是每個未婚大齡處女都想找對象啦!
有些女生只是希望在老年時有個陪伴的人而己
但那陪伴者不一定要是男的
而且在老年行動不便時
陪伴者大多是看護吧!
鄉下很多外籍看護下午就推著老人去運動場曬太陽的
她們通常把所有老人放在一起
方便老人與老人之間互相聊天
然後外籍看護們也自己去旁邊湊一堆
abyhriu wrote:
不是每個未婚大齡處女...(恕刪)

這是一個非常現實的社會問題,而且台北與東京、大阪這類大都市確實有不少相似之處:高壓工作、房價高、人際疏離、不婚不生比例高。根據台灣與日本的社會趨勢與政策比較,以下是「不婚不生者」在晚年可能面臨的處境與解方對照表:

---

## 🧓 不婚不生晚年對照|台灣 vs 日本

| 面向 | 台灣(如台北) | 日本(如東京、大阪) |
| --------- | ------------------------- | -------------------------- |
| 🔹 生活孤立風險 | 高。長照資源不足,社區連結弱,靠鄰里困難。 | 更高。尤其男性,孤獨死風險大,社區參與低。 |
| 🔹 經濟壓力 | 勞保與退休金普遍偏低,老年可能需打工或靠存款。 | 有國民年金與厚生年金制度,部分人仍需老年兼職。 |
| 🔹 住宅困境 | 無房者老年租屋困難,長照機構費用高且不足。 | 東京等地租屋也歧視老人,無子女者入住養老院困難。 |
| 🔹 心理健康 | 孤獨與憂鬱增加,尤其女性老後常照顧他人缺自我生活。 | 老年憂鬱症、孤獨死新聞頻傳,「8050問題」惡化中。 |
| 🔹 政府支援 | 政策仍偏向家庭照顧,對獨居族群支援有限。 | 有推「地域共生社會」,但落實慢、資源集中都市。 |
| 🔹 替代支持 | 可考慮志工圈、宗教團體、自組互助會,或結伴式養老。 | 有「熟人養老」、「老後同居」風潮正在興起。 |

---

## 🧭 台北都會區:不婚不生族晚年6大備案

1. **提早規劃財務**:強化退休金、自提勞退、儲蓄與保險。
2. **建立非血緣支持圈**:如閨蜜共居、合租老人公寓、情感伴侶未婚共老。
3. **提前登記安養機構**:不少機構需提早排隊、繳保證金或做健康評估。
4. **參與在地社群/志工**:例如台北的社區大學、里民活動、老後共餐。
5. **維持健康生活**:飲食、運動、預防三高,減少失能風險。
6. **法律安排晚年照護**:如簽立醫療委託書、預立遺囑、防止被親屬侵占。

---

## 📌 給35歲以上還未婚未育族群的提醒:

> **「現在活得自由,將來活得更清楚」**
> 不婚不代表悲慘,前提是提早準備。
>
> 日本社會的反面教材是警惕,台灣目前還有喘息空間可設計自己的養老生活。
https://ace0156.pixnet.net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