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我來說,事情只有輕重緩急的差別,沒有誰嫁給誰,就要依誰的傳統這件事情。
如果我老婆的哥哥很久沒見了,母親節特地飛回來陪媽媽,下次碰面不知道是何時,我覺得這算是個大事情,一定會讓我老婆去。
因為是第一個母親節,我家人或許會不悅,覺得媳婦怎麼第一個母親節就跑回家了。但這時我就負責擺平我家人這邊,讓我老婆放心回家去。理由我就直說"是我叫她回去的,她大哥難得回來,下次碰面不知道是什麼時候了。"
其實我沒有什麼誰嫁來我家這種觀念,說兩個人結婚成立另一個家庭,還比較貼切我的想法。但兩方若有事情需要幫忙我都衝第一個,因為兩邊都是我的家人,誰的事情比較緊急,我就先處理哪方。缺點就是假日常常比上班日還累,因為兩邊的雜事加上自己家裡的事情,假日常常衝過來衝過去。
不過久了就抓得到節奏感,並且利用PDA來提醒,才不會開車回老家之後發現什麼東西忘了帶,又得延後到下周再處理,這樣事情變得越積越多,最後開始逃避做事情。
但不可否認,長輩的觀念都比較傳統,所以我叫我老婆表面功夫要做好,與我們想法衝突的部分我會站出來擋。
小孩子第一個是跟我姓,第二個小孩報戶口的時候,在戶政事務所我臨時起意想要跟我老婆娘家姓,但是不知道是否影響筆畫,所以就照原本的姓名去登記。事後跟我老婆說我差點幫第二個小孩改姓(因為原本計畫是跟我姓),她聽了很高興,因為她沒想到我的尺度這麼寬,也數度說過要幫小孩改姓,只是遲遲沒有行動。
前面說了長輩的觀念都較傳統,我父母希望媳婦以夫家為主是很正常的;恰恰等於我岳父會希望她的媳婦以夫家(岳父家)為主。所以雖然報戶口時小孩跟誰姓,必須得到媽媽的同意,但是夫家的面子要顧到(長輩的面子與想法,不是我的),所以第一個小孩就跟我姓,頂多我們多生幾個就是了,後面看要跟誰姓都不是問題。
結婚至今已經大約六年,每年年夜飯都在我老家吃。今年過年前我主動跟我老婆提議,年夜飯在我家吃已經好幾年了,今年的年夜飯陪妳爸媽吃如何?後來就真的陪她爸媽吃年夜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