咩咩魚 wrote:
我跟大熊終於要在今年...(恕刪)
我講白點好了
「形式」本來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你也堅持了不少「形式」而不自知,且視之理所當然。
你夢想的白紗、學校畢業典禮不就是「形式」最好的例子?
你認為「剛好」的形式,對某些人來說,是「不剛好」,也許太多,也許太少。
懂了這些,你就了解如何溝通二代間、不同家庭間、不同的人之間的代溝!
等你的小孩長大了,他們也會有不同的「形式」要求,你也許也會不高興。
溝通不成,至少了解這是不同認知的結果,不是惡意,心情就舒坦了
不是嗎?
即使照別人「形式」進行,也沒太大損失、損害
快樂的事,常常是退一步成就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