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討論:先財富自由還是先買房

伊德小姐 wrote:
好多大大們的理財屬性與方法都很相像呢,大部份的人都選擇投資,好厲害喔~
我只敢選擇儲蓄的方式白理財柳~


有個前輩曾是醫學中心的一級大頭,年紀有點大了,上回喝酒時聽他說找銀行開戶的事:理財專員纏了他個把鐘頭,全是推銷各類金融商品,氣得他起身撂話說別囉嗦,他就是只要定存.

大半輩子買的甚麼股票基金都蒸發稀釋了,他當然知道定存利息很低,但是”很低總比變沒有好啊”




我看過很多朋友投資大有斬獲時的意氣風發,連幾年報酬率超過50%真的是小case,不過,一把時間拉長(比如觀察20年),真正賺到大錢的就只剩一個了,剩下的嘛,小賺中賠大賠都有,最多的是小賠,有點像學生時代打麻將,有人手風順時連莊拉紅盤,有人輸到脫褲,可是連熬個幾晚看戰果,最大贏家也不過贏幾百塊上下,其他人費盡心機,還不如代買便當的那個同學有實打實的跑腿費賺
年紀小小就這麼會唬濫,長大是準備當記者還是法官啊?
理財版有一個名詞叫穩定現金流....這個我比較認同

財富自由.....已經一半了.....另一半還要幾年時間

加藤老鵰 wrote:
大半輩子買的甚麼股票基金都蒸發稀釋了,他當然知道定存利息很低,但是”很低總比變沒有好啊”



加藤老鵰 wrote:
我看過很多朋友投資大有斬獲時的意氣風發,連幾年報酬率超過50%真的是小case,不過,一把時間拉長(比如觀察20年),真正賺到大錢的就只剩一個了,剩下的嘛,小賺中賠大賠都有,最多的是小賠,有點像學生時代打麻將,有人手風順時連莊拉紅盤,有人輸到脫褲,可是連熬個幾晚看戰果,最大贏家也不過贏幾百塊上下,其他人費盡心機,還不如代買便當的那個同學有實打實的跑腿費賺




同感呀,加藤先生~
千萬不要拿買房錢去投資東西.....

就這樣...說太多...你也聽不進去......

買房 +1 為什麼呢??...因為金融商品 賺的都是投信投顧或銀行 ...

也許買房會跌...但是自己住在裡面...房貸=租金...拼一個它漲的夢^^


我認識的有錢人都是養地養房子...

曾經有一個老人家跟我說,結婚後有能力,先買一間起家厝是很重要的,

不要去想什麼財富自由,每年能賺幾%,有時候遇到金融風暴,輸光光都會...



為了自住,
又看到喜歡且買得起的房子,
買房子是可以.

但如果當成投資,
現在買房子的投資風險絕對小不了.

地震,火災,淹水,惡鄰,核災,海砂,幅射,漏水...不論,
房價不一定漲,利率不一定跌.
租不出去的管理費,基本水電瓦斯費,
租出去的收不到租金,房屋破壞,甚至燒碳上吊...
以及每年固定開銷房屋稅,地價稅,折舊,修繕...

等到想變現時,可能掛幾個月都賣不掉,
真正交易印花稅,契稅,卻一毛錢都省不掉,
以及增值稅,貸款設定費,火險費,代書費,廣告費,仲介費,...

現在買房子絕不會是好的投資標地,
定存完全沒有以上煩惱.












過去一百年和近四十年,美國房價經通膨調整後的走勢,供樓主參考.

拿美國來比其實不太恰當,無論在經濟,文化,軍事及人口素質和結構,

台灣都沒有可比之處,所以放眼東亞諸國中跟台灣約略可以相比及近似的,

日本不動產市場的過去與現在或可參考.


不動產一個多空循環,時間上相當的長,常常超越一個世代,

以美國為例,這波多頭從1992年到2006年,足足走了14年的長多,

而空頭從2006年直至現今,也走了快6年,目前似有止跌反彈的跡象,

而台灣從2003年上漲至今,也走了10年左右的多頭,至於有沒有機會

打敗上世紀與本世紀初最強的國家,台灣自己走出更長時間的多頭,

這點沒人敢保證,但唯一可以確定的一件事,任何金融商品都有多空的循環,

不動產也不會例外.


至於買房或投資其它金融商品,何者為佳?

有信心投資績效能打敗通膨,並保持一段很長的時間(至少一個房市的多空循環),

可以考慮不買房,如果不能,老老實實買房,然後不再關心房價,會是比較可行的選擇.





買房子跟財富自由並沒有相抵觸啊~
富爸爸窮爸爸作者也是炒房~
他寫了幾本書,全都是財富自由+炒房


假如如同版水說有現在有一千萬頭款
買房子不需要一千萬頭期款吧
算兩千萬房子貸九成也只要200萬頭期
800萬還是可以做投資
以前還有人超貸的,可以先拿到更多錢
甚至買預售屋還可以先拿房貸出來投資@@


如果每年都穩穩賺5%不會賠,大家房子都拿出來抵押跟銀行借錢就好了。
一個月借款利息才多少,還銀行2.5%,還有2.5%的利息可以賺
借一千萬一年賺50萬,還銀行25萬,淨賺25萬
借兩千萬一年賺100萬,還銀行50萬,淨賺50萬!
而且還是無本生意!
先要有立足之地,再來談財富自由~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