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假設一下
你男友從小就是一直這樣被"媽媽一直要求"下長大,男友在"思想、內心"受不了的時候會產生"逃避與謊言現象"來自我解救,釋放壓力。
其實媽媽要求都是好的對的,但人會有"自我",你男友在求學期間也許看到同學沒有壓力的一面,也建立了這樣的"自我",所以他跟你認識交往是在"沒有壓力這一面向"的狀態下,你跟你男友兩人相處時是處於生活上相處,但在未來規劃與自我要求應該不會去做干涉對方一定要如何或達到什麼條件下才能做下一步。或許處於順其自然的方式。
就男方媽媽而言,以她的社會經驗及生活圈,她已經設定好她兒子的未來如何在社會上生存的標準。
你若想要與男友繼續下去,你也必須認同她媽媽已設定好的標準去走,修正自己去配合達到標準,否則很難達到男方母親的認同與接受,這是很現實面的跟愛也扯不上關係。
像有的家長是會一直給孩子洗腦一直念,不然就定位"沒用"。
公務員控:內心只接受子女一定要做公務員。(目前最夯的職業)
身分地位控:對身分地位很重視,就是要有面子。其他不重要。(也許校長兼撞鐘的公司負責人)
金錢控:薪水高就好了,做啥不重要。(什麼都做什麼都不奇怪)
等等
其實愛不愛是在於你與男友兩人的事,但是在社會上行走,必須把兩個人變成一的單位,定義這個"單位"是什麼內容或身分,再去與社會人事物對話,她母親在做的事情就是幫他兒子定義這個"單位",在社會上行走爭的就是"單位",單位=資源,說白了就是競爭,用自己的優勢卡好的位置拿更多的資源再回頭富足"單位"。
"單位"可以是一個人或是夫妻或家庭或家族。
而在你文中看到你想要的是人與人之間最單純相處平等,在我看來你們觀點的立足點是不一樣的,所以換個角度再想一想,認不認同對方的觀點,做不做得到,或是不是有其他方法等等種種方案來解套。
如果覺得累或者不認同,你自然會有所選擇,畢竟不是每個人都合適也喜歡競爭的生活型態。
以上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花咪兒 wrote:
這件事不說出來,我真...(恕刪)
樓主,講了那麼多,妳一直有個重點是「還沒見過你,就有那麼多的意見跟成見」,
這個其實也就是問題點。
妳怎麼不會「想辦法見到面,表現妳的程度給對方母親看」?
他有幾個優勢:
1. 他是長輩
2. 他是你男人的媽媽
3. 他有某種程度的決定權
4. 萬不幸妳嫁過去,妳就是要看他臉色(這點我想沒人可以否認)
所以你在河的這岸哭了那麼久,
怎麼不想辦法過去河的對岸?
困難畢竟是有的,而且我想你男人八竿子脫不了干係!
等到妳過去了,還去過不只一次了再來哭吧!
到時候你都做了你該做的,事實還是不盡人意再來打算吧。
不然就是無法有個表現的機會,妳哭到全台灣的人都挺妳,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