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什麼東西都喜歡看看
-----------------------------------
上帝使萬事有定時
3:1 天下萬事都有定期,
都有上帝特定的時間。
3:2 生有時,死有時;
栽種有時,拔除有時;
3:3 殺害有時,醫治有時;
拆毀有時,建造有時;
3:4 哭泣有時,歡笑有時;
哀慟有時,舞蹈有時;
3:5 同房有時,分房有時;
親熱有時,冷淡有時;
3:6 尋找有時,遺失有時;
保存有時,捨棄有時;
3:7 撕裂有時,縫補有時;
緘默有時,言談有時;
3:8 愛有時,恨有時;
戰爭有時,和平有時。
3:9 那麼,我們一切的勞苦有甚麼用處呢?
3:10 我看出上帝使我們負荷沉重的擔子。
3:11 他為萬事特定適當的時間;他使我們有永恆的意識,卻不讓我們完全明白他一切的作為。
3:12 所以我想,人不如時常歡樂,一生享福。
3:13 我們都應該吃喝,享受辛勞的成果。這是上帝的恩賜。
3:14 我知道,上帝所做的一切永遠長存;人無法對上帝的作為有所增減。上帝這樣做,是要人敬畏他。
3:15 現在的事或將來可能發生的事,從前已經有過。上帝使同樣的事重複出現。
世上的不公平
3:16 還有,我看到在這世上,那應該有公道和正義的地方,反而有邪惡。
3:17 我心想:「是好人,是壞人,上帝都要審判;因為每件事情,每種行為都有特定的時間。」
3:18 我想:上帝在考驗我們,要使我們知道,我們並不比獸類高明。
3:19 到頭來,人和獸類命運相同:前者死,後者也得死。兩者都有氣息;人並不比獸強;因為一切都是空虛。
3:20 兩者都要歸回塵土;他們從哪裏來,也要回那裏去。
3:21 誰能肯定人的靈會往上升,而獸的魂落入地下呢?
3:22 所以我看,人最好是享受他辛勞的成果;這就是他的命運。誰能使他看見身後的事呢?
人最深層的恐懼就是對死亡的恐懼
特別是如果相信人只有一世 那麼很容易對於時間有焦慮感
自從我爸過世後 因為意識到死亡所以我也對死亡感到焦慮
不過至今我也還沒找到一個舒適的答案去解決我心中的焦慮
和你一樣我是無神論者 不相信天堂地獄
應該說有神沒神 有天堂 沒天堂我覺的對我的影響都是0 所以這不重要
不過我蠻喜歡禪宗的觀點的
禪宗認為生命沒有過去 沒有未來 只有當下
如果你深入去品味這句話是會有一種清新與釋放感的
Be yourself. Life is precious as it is.
All the elements for your happiness are already here.
There is no need to run, strive, search or struggle.
Just Be. - Thich Nhat Hanh (釋一行)
釋一行 - 越南籍 臨濟禪宗第42代傳人同時也是觀禪師第8代傳人
在大陸有人說他是世界上活著的禪宗之首
有一個蘇非的故事。一個國王夢見他的死亡來了。他在夢裡看見一個影子站著,於是他問:「你是誰?」影子說:「我是你的死亡,明天,當太陽落山時,我會來你這裡。」國王想要問是否有逃脫的途徑,但他不能,因為他十分害怕,夢中斷了,影子沒有了。他大汗淋漓,索索發抖。
半夜裡他召集了他所有的智囊人物並說:「找出這個夢的意義。」如你所知,你不會發現比智囊人物更愚蠢的人了。他們跑到他們的房間裡拿出了他們的經文,它們是很大很大的卷冊。隨後他們便開始磋商、辯論、探討,互相論戰和爭辯。
聽著他們的談話,國王變得越來越糊塗。他們在任何一點上都無法達成一致;他們是屬於不同的教派,聰明人總是如此。他們不屬於自己,他們屬於一些死亡的傳統。一個是印度教的,另一個是伊斯蘭教的,還有一個是基督教的。他們帶著他們的經文試了又試。當他們討論時,他們變得瘋狂,爭了又爭。國王非常擔憂,因為太陽升起了,當太陽升起時,離太陽落山也不遠了,因為升起事實上就是下落,它已經開始了。旅程開始了,24小時之內太陽將下山。
他試圖打斷他們,但他們說:「不要干擾,這是個嚴肅的問題。」那時一個侍奉了國王一輩子的老人走近他,在他耳邊輕聲說:「你最好逃走吧,因為這些人永遠不會得出什麼結論。聰明人從未得出任何結論。他們將討論和爭辯,他們的死亡將來臨,但結論永遠不會來。我的建議是當死亡警告你時,你最好至少逃離這個宮殿!隨便去哪裡!快走!」這個勸告打動了國王,它完全正確。當人不能做任何事時,他就想爭鬥,逃脫。
國王有一匹快馬,他上馬逃了。他對智囊人物說:「如果我活著回來,你們作出了決定,告訴我——但現在,我走了。」他非常快活,他走得越來越快,因為這是生死存亡的問題。
他一次次地回頭看影子是否來了,但沒有影子。他很高興,死亡沒有了,他逃脫了。當太陽下山的時候,他離首都已經成百上千英里遠了。在一棵榕樹下他停住了,從馬上下來,謝謝它說:「是你,是你救了我。」忽然,正當他與馬交談並感謝它時,他感覺到他在夢中感覺過的那只同樣的手。他回頭一看,同一個影子在那裡,死神說:「我也要感謝你的馬,他跑得真是快。我在這棵榕樹下等了一整天,我擔心你是否到得了這裡。距離是那麼遙遠,但這匹馬真了不起。你來得正是時候,這裡正需要你。」
當我心靜時
看見竹籬笆下
蒲公英開花!
~~巴休
死神來臨,告訴亞亞提說;「準備好,你的大限已經到了。我要來帶你走。」
亞亞提看到死神,雖然他是一個偉大的戰士,打過很多勝仗而他面對死神還是會顫抖.他說;「但是現在太早了」。
死神說;「太早了你已經活了100年,甚至連你的小孩都已經死了,你的大兒子也已經80歲了,你還想要怎麼樣呢」
亞亞提有100個兒子.因為他有100個太太,他要求死神說;「你能不能幫我一個忙我知道你必須帶走一個人,如果我能夠說服我的一個兒子,你能不能再給我100年,而帶走我的一個兒子?」
死神說;「如果有別人要跟我走。那沒有問題,但是我不認為.........如果你沒有誰備好--你是父親,你已經活了比較久,而且你已經享受過每一件事--為什麼你的兒子會準備好呢 ? 」
亞亞提招來他的100個兒子,年齡較大的那些都保持沉默地,有一個很大的寧靜,沒有人說什麼·,只有一個最年輕的兒子,他只有16歲,他站起來說;「我已經準備好了.」甚至連死神卻為那個男孩感到遺憾.他告訴那個年輕人說:「也許你太無知了。你沒有看到你那99位大哥都不敢吭聲?有的已經80歲,有的75,有的78,有的70,有的60,他們都已經活過,但是他們仍然想要繼續活下去,而你根本還沒有生活過,要把你帶走甚至連我自己都覺得難過,你再考慮一下」
那個男孩說。「不,看到這種值形我就能夠完全確定,不要覺得難過或遺憾,我作這個決定是帶著全然的覺知。我可以看到,如果我的父親在100年裏面都無法滿足,那麼我停留在此,還有什麼意義?我怎麼能夠滿足?我看到我的99位哥哥,沒有一個滿意的,所以,為什麼要在這裏投資時間?至少我能夠幫我父親一些忙,在他的老年,讓他再多享受100年,但是我可以結束了,看到沒有人可以滿足這種情況,我可以徹底地了 解一件事;即使我活到100歲,我也不會滿足。所以;我今天走和90年後再走是一樣的,你現在就把我帶走吧!」
因此死神就帶走了那個男孩、經過了100年後,死神又來了,亞亞提的情況還是一樣,他說;「這IO0 年過得真快,所有我那些年老的兒子都過世了,但是我還有另外一群兒女,我可以再給你一個兒子,你就饒了我一命吧!
故事就這樣繼續到1000年,死神來了10次,有9次他都帶走其中的一個兒子,然後亞亞提就再多活100年。第10次,亞亞提說:「雖然我還是跟你第一次來的時候同樣地不滿足,現在,雖然不願意,但我還是得走.因為我不能夠繼續要求你幫忙,已經太過分了。對我來講,有一件事已經變得很確定,如果1000年還無法幫助我滿足,那麼即使再1萬年也是沒有辦法的.」
那是執著。你可以繼續生活,但是當死亡的概念浮現,你就會開始顫抖,然而如果你不執著于任同東西,死亡在這個片刻就可以來,而你將會處於一種非常歡迎的心情,你將會全然準備好跟它走、在這樣的一個人面前,死亡就被打敗了、死亡只會被那些隨時說準備去死而沒有任何抗拒的人所打敗,他們變成不朽的,他們變成了佛。
免于執著就是免於死亡;免于執著就是免於生死的輪回;免於執著使你能夠進入宇宙的光,而且跟它合而為一,那是最大的祝福,那是最終的狂喜,超出它之外就沒有什麼東西存在了。你已經回到了家。
當我心靜時
看見竹籬笆下
蒲公英開花!
~~巴休
lights0910 wrote:
看到這嚴肅的標題我想...(恕刪)
我是佛教徒 我是佛教徒 我是佛教徒 因為有立場所以講三次...其實我知道的佛教徒的定義跟某些佛教徒也不太一樣 以力行佛祖所流傳教導於人們的法的人為佛教徒
玫瑰是不是不叫玫瑰 就不香了呢? 管它叫啥 花一樣芬芳
1.這個問題好像跟兩性板沒什麼關係
2.不過樓主思考這個問題代表已經對於人生產生質疑了 更應該說對於生命的意義的質疑
3.基本上我們的細胞每天都在生滅 舉個例 你的X子 每幾天都一批死去 一批又製造出來 體驗輪迴 事實上不用等這個肉身滅去再生 我們的肉身每天都在經歷
4.基本上 佛祖所教導是無神論(不承認有個永遠不滅的特殊靈體 自我 神我存在) 無靈魂論(你把人拆開 找不到一個靈魂) 佛祖所教導的是為 因.緣.果論
5.那麼關於生死的問題 佛祖是這樣子教導我們的 節取於 佛陀的啟示 一文中
一、因為無知,乃有種種意志的活動而成業(無明緣行)。
二、因為有種種意志的活動,乃有知覺的生起(行緣識)。
三、因為有知覺,乃有精神與肉體的現象產生(識緣名色)。
四、因為有了精神與肉體的現象發生,乃有六根的形成(名色緣六入)。
五、因為有六根,乃有(感官與心靈)對外境的接觸(六入緣觸)。
六、因為有(感官與心靈)對外境的接觸,乃生起種種感受(觸緣受)。
七、因為有種種感受,乃生起種種貪欲「渴(愛)」(受緣愛)。
八、因為有種種貪愛,乃產生執取不捨(愛緣取)。
九、因為有執取不捨,乃有存在(取緣有)。
十、因為有存在,乃有生命(有緣生)。
十一、因為有生命,乃有
十二、敗壞、死亡、哀傷、痛苦等(生緣老病死憂悲苦惱)。
那麼如何破除生死輪迴 為此十二緣起法逆行 就是破除無明(這是古代翻譯 現代翻譯可以解釋為無知 不明膫 不清楚 因對於生命的無知而生起對於死亡的恐懼 這句話就是現在你的情況 有因 有緣 有果)
6.那麼如何破除生死煩腦 佛祖也很慈悲開示了人以四聖諦 行八正道(此在阿含經裡分別開示了世間八正道(身為一個人所應作的基準之道)及出世間八正道(為解脫輪迴而行之道) 此道 是佛祖以人為基準所揭露的道路(佛說這條路不是他發明的 而是他發現宣說出來 但不能保證在兩千五百年前 沒有人已知曉此道 而且已經完成此道路) 基本上在家居士 一方面會好好保握人的身份作好在社會及家庭上的責任 另一方面 會持戒 修定 開慧(開啟對於生命如實觀知 實質了解 不再愚癡) 以破除生死煩惱的禁牿 以完成道諦 實質的修行方式 就 好好工作 好好吃飯 好好生活 時時念住 及時行善 樂於禪修 放鬆心情 不放逸 正知正念...
7. 願樓主好好作人 行的正 心安 先善 自然煩惱少 以前我也像樓主這樣子思考 睡前也會生起死亡的恐懼 但時間比你早 在我八歲前就這樣子了 只是慶幸十歲接觸到四聖諦 之後又歷經了十幾起關於死亡...邁入中年接觸佛法..只看過兩經 地藏王菩薩經跟阿含經 這兩部看的懂而已 但是佛祖所流傳下來的教導是三藏 ~經藏 論藏 律藏 ~ 但論藏(阿毗昆蕓論)我全部讀完 律藏(波羅提木叉)嚴格到不太適合現在生活 重點在於經藏卻充滿著對生命智慧的開示(阿含經) 依照世間八正道的準則作好人的本份很 慶幸自已出世能接觸佛法(佛祖的教導) 因為佛法而明膫 生死的問題後 已經睡的很安穩 這些年來只作過三次夢(幾乎是不作夢啦)...以一個力行佛祖所教導的道路的人 以上答覆 希望夠對你有所幫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