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dalar wrote:是嗄
我分享我的例子吧,...(恕刪)
前面網友有提到了 台灣教育最大的問題就是大家都要擠名校
結果為了公平 防弊 設計各種複雜制度
我常說教育部的觀念很糟糕 為了鄉愿 討好民意 結果一直想把名校拉下來
其實應該是讓校校變名校 各類型學校的學生畢業都能有出路
教育概念就是要這樣 才能慢慢教育家長放心升學(注意喔!升學不代表一定是大學 包含了技職教育)
結果搞到最後 連職業學校裡面都附設普通班 高職向高中靠攏
怎麼會辦的好?
我認識一位校長 他就能把原本不怎麼樣的學校變成很好的餐飲學校 畢業就有不錯的出路
怎麼會沒人來念?
有了這樣的教育制度
小孩才能有多元升學啊!
不過 現在環境這麼糟
我還是蠻認同:抱怨就一直只能抱怨下去 不管怎樣 未來是自己的 !還是要自己決定才是!
饒益眾生,而不望報;代一切眾生受諸苦惱,所作功德盡以施之;等心眾生,謙下無礙
艾莉絲. wrote:
我的想法跟眼界一直到我大三有機會到紐約順便研究留學資訊時才打開,了解到歐美國家的教育文化跟方式跟台灣的升學填鴨主義差了這麼多。
我去參加加拿大留學的講座,留學生主持人告訴我,加拿大的孩子,真的就跟電影裡頭一樣,整個小學幾乎都在玩玩到中學,一直到高中才有所謂的課業壓力。
艾莉絲. wrote:
後來考不上衛道,我去唸了另一所私立學校:明道。雖然當初念的不痛苦,交了不少朋友,今天看來,也是一項錯誤而且荒謬的決定,可能還影響了人格的發展
在明道的時期號稱"全人發展,發現你自己",實際上卻是每次段考都排紅榜,
以上是樓主的引言,
當初考明道,號稱「全人發展,發現自己」,你念得不痛苦,交了很多朋友,結果錯誤?
你當初怎麼沒看到錯誤?
你大三的留學講座,你覺得不錯,有沒有想過主持人廣告打很大?
你體驗過了嗎?你的眼界看到了留學生的未來了嗎?還是停在主持人的話術?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但天下父母並非都能教育孩子。
教學,指的是教與學。你父母沒把你教好,那麼你有把課業學好嗎?
父母總是要求你,朋友總是鼓勵你。請思考原因。
當你好心的鼓勵朋友說,被fire了沒關係,朋友的生活費誰出?最後擦屁股的總是「父母」。
許多自己都無能都是來自朋友的「互相取暖」。
多認識年長者,才能開拓自己的眼界。
艾莉絲. wrote:
台灣的父母愚蠢的認為孝親費是理所當然,實際上亞洲父母只是把小孩當成自己的附屬品。
當你總是使用父母的資源而不自覺,總在抱怨自己的父母,
請去申請就學創業貸款,然後自己還。
最好再精算一下,你從小到大的奶粉錢、尿布錢、飲食住宿費,然後一併還給父母。
學費、補習費就不用還了,因為你覺得是被逼的(事實是你也還不起)。
不要給父母孝親費,基於使用者付費原則,你只要「還錢」就好。
本王很少提起自己過去唸書時的情況,其實本王過去唸的國中比你競爭N倍
幾乎大台北頂尖的小學生都聚集在這所學校,而且這學校不僅是升學主義,以當年來說,體罰教育更是聞名
打罵就不用說了,成績不好的學生跪在客堂上 或 教室外的走廊上,也不用覺得意外
本王過去當小學生總是班上排名前3的,可是一進到這所學校,比本王更聰明的天才學生多的是(當年坐本王前面那個同學,唸台大醫學院,目前是某醫院的骨科醫師..哇哈哈),本王淪為倒數,當然被處罰的過程就更不用說了....哇哈哈...
其實,本王當年心中也有埋怨,常常想著,如果父母沒送本王進這所學校,造成本王的信心被打垮的話,本王現在無論是學歷.發展應該會更順遂
後來本王考的不好,唸了三流的私立高中,因為閒閒沒事,所以寒暑假,在外面做了一些粗工.苦力.搬傢具
這時本王才了解到,父母是怕你將來受苦.受折磨,或許他們的教育方式錯了,但他們的出發點是愛,只是這愛被扭曲了
雖然本王最後沒有頂著高學歷,也沒有三師的頭銜,不過發展倒還是不錯,也認識了很多朋友,也常常幫助弱勢,為社會進份心力,最重要的是,學著去同理.理解,把心中的怨恨放下,才能裝進更多美好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