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tho1998 wrote:
以前記得在國外留學時,只要是女老師稱謂由Dr.A變成Dr.B就知道她結婚了,有新的家庭,聽起來似乎比台灣還傳統
我想台灣許多人可能不太僚解外國姓氏,小孩取名的問題,小弟就所知道的跟大家分享。
外國人姓名基本上是由三個名字組成,再加上許多的姓氏(Last Name or Family Name)都會作點拼音上的變化,基本上要遇到同名同姓的機率很小。
<中間略>
我的意思是許多的事情是可以用先進的思維來看待傳統,國外的婦女,他們的思想絕對開放,但思想開放並不代表沒有保留傳統的部分,這也是台灣的亂象原因之一。
需重思想而不是重表面且一味反對傳統。
這裡有一個很奇妙的前提,中華文化自古以來真的有冠夫姓的制度嗎?
中國自古以來的有名女子,似乎沒有聽說有冠夫姓的?
例如:
楊門女將楊老太佘太君,楊宗保之妻穆桂英
韓世忠之妻梁紅玉
劉邦之妻呂雉
西漢趙飛燕
女詞人李清照
.....族繁不及備載
好像沒有印象中有什麼中國古代女性因為嫁給了誰就冠了夫姓,所以這樣看起來似乎中華文化原本是沒有冠夫姓的習慣的,說不定冠夫姓和穿西裝一樣,是學習而來的習慣也不一定
那有許有人會說那是因為這些中國女人都很有成就或很有名的關係,當然沒有冠夫姓,那我就不懂了,居禮夫人(Marie Skłodowska Curie) 也本姓也不是居禮啊,是因為她嫁給了居禮先生(Pierre Curie)才會被"尊稱"為居禮夫人,其實以名氣和學術成就而言,稱呼居禮先生為Mr. Skłodowska也不算委屈他才對,但我們還是叫她居禮夫人
所以其實我個人並不認真早期中華文化裡有冠夫姓這個傳統,而且說到一味反對傳統,我似乎沒有看到什麼論點提及因為沒有冠夫姓而帶來的影響,而且版大把夫姓直接美化成家庭姓,我們不是常說夫妻是另一半嗎?那麼請問為什麼妻子的姓不能代表家庭姓?
其實換個角度,男方如果願意冠家庭姓(妻姓),也是訓練男方一種責任的承擔,中國人說的, 把老婆當做自己人背後意義,培養男性脫離單身對家庭有責任感,可以很甜蜜,不要感到丟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