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時代女性似乎不會想冠(改)夫姓了嗎?


Ortho1998 wrote:
以前記得在國外留學時,只要是女老師稱謂由Dr.A變成Dr.B就知道她結婚了,有新的家庭,聽起來似乎比台灣還傳統

我想台灣許多人可能不太僚解外國姓氏,小孩取名的問題,小弟就所知道的跟大家分享。

外國人姓名基本上是由三個名字組成,再加上許多的姓氏(Last Name or Family Name)都會作點拼音上的變化,基本上要遇到同名同姓的機率很小。

<中間略>

我的意思是許多的事情是可以用先進的思維來看待傳統,國外的婦女,他們的思想絕對開放,但思想開放並不代表沒有保留傳統的部分,這也是台灣的亂象原因之一。

需重思想而不是重表面且一味反對傳統。


這裡有一個很奇妙的前提,中華文化自古以來真的有冠夫姓的制度嗎?
中國自古以來的有名女子,似乎沒有聽說有冠夫姓的?

例如:
楊門女將楊老太佘太君,楊宗保之妻穆桂英
韓世忠之妻梁紅玉
劉邦之妻呂雉
西漢趙飛燕
女詞人李清照
.....族繁不及備載

好像沒有印象中有什麼中國古代女性因為嫁給了誰就冠了夫姓,所以這樣看起來似乎中華文化原本是沒有冠夫姓的習慣的,說不定冠夫姓和穿西裝一樣,是學習而來的習慣也不一定

那有許有人會說那是因為這些中國女人都很有成就或很有名的關係,當然沒有冠夫姓,那我就不懂了,居禮夫人(Marie Skłodowska Curie) 也本姓也不是居禮啊,是因為她嫁給了居禮先生(Pierre Curie)才會被"尊稱"為居禮夫人,其實以名氣和學術成就而言,稱呼居禮先生為Mr. Skłodowska也不算委屈他才對,但我們還是叫她居禮夫人

所以其實我個人並不認真早期中華文化裡有冠夫姓這個傳統,而且說到一味反對傳統,我似乎沒有看到什麼論點提及因為沒有冠夫姓而帶來的影響,而且版大把夫姓直接美化成家庭姓,我們不是常說夫妻是另一半嗎?那麼請問為什麼妻子的姓不能代表家庭姓?

其實換個角度,男方如果願意冠家庭姓(妻姓),也是訓練男方一種責任的承擔,中國人說的, 把老婆當做自己人背後意義,培養男性脫離單身對家庭有責任感,可以很甜蜜,不要感到丟臉的.

wildmonk wrote:
版大把夫姓直接美化成家庭姓,我們不是常說夫妻是另一半嗎?那麼請問為什麼妻子的姓不能代表家庭姓?


不懂何來"美化"之說 英文Last Name跟Family Name本就是一樣的。

再來,我相信就美國來說,兩人說好把母姓當作是Family Name應該也可以,重點是家庭成員姓氏對外一致就好,也不要小孩有不同姓,原本就很簡單的事。

只是大部分婦女還是選擇從夫姓罷了。

上面也說了,台灣很妙,大家總是很喜歡吵表面的東西。
我也說過了,西方婦女一般思想都很開放,這不是拿來比較,而是有很多別人很細微的東西要去觀察,去想去思考為什麼?包含鄰近的日本,他們的家庭觀跟我們是否有些不同,哪裡不同?

不管是歐美或是日本,你可以觀察到他們對於自身家庭成員凝聚力是很強的,榮辱與共,日本許多家庭大門都會註明某某家。

重點個人想強調的是,不管是改成夫姓或改成母姓,都沒什好丟臉或不便的,許多人是心態的問題。在台灣,如果女方可以接受且願意自己老公冠自己的姓氏,也很好啊

兩個人的結合原本就沒有血緣關係~應該要珍惜,是婚姻把兩個人變成一家人,如果很多事情無法想通,無法去理解或觀察別人的作法,那下一次也可以發一篇,幹嘛結婚變成一家人?結婚不也很麻煩,就算有人這樣想,你也不能說不對
冠個夫姓就會有凝聚力……開玩笑吧?
能不能重視家人和姓氏改不改無關,和共組家庭的人想法如何才是有關系的,日本或歐美的離婚率也沒有因此特別低吧?

看表面也沒錯啊!
如果冠夫姓這項傳統真的好處多多,自然會有人延續下去,哪裡需要特別提倡?
從前從前有一隻笨貓,不小心變成了隨處可見的瞎忙族,而且還是薪水不多的那種。
哎呀~本來各人有各人的想法!!
但是看到你打這句"冠夫姓很丟臉嗎?...."

實在是不怎討人喜歡~
老實說這句話已經很偏頗中立立場了...
以前老婆不用工作,所以冠夫姓,現在多數老婆要工作 所以不冠>
道理懂吧
很簡單啊
結婚後
兩個人都灌
誰的要放前面自行決定
T.B wrote:
...我不太懂,所謂的Family name,為什麼只有夫家的姓可以被稱之為Family name,
婆家的姓就不可被稱為Family name嗎?(恕刪)

因為,婆家的姓叫做 maiden name 啊。
我也覺得冠夫姓不適當

妳有沒有結婚, 看名字就知道!!! 這還得了.

而且冠夫姓還會被別人笑傳統.....

歐美有他們的文化, 不一定要學西方.

像是電影最常出現

女:嗨~湯姆
男:莎拉
女:已經十年不見, 去那裡了找不到你
男:看來妳有個美滿家庭, 我猜妳不再是莎拉.莫瑟
女:不, 現在是莎拉.帕默
.
.
.

樓主沒有惡意, 只是提供另一思考角度.
大家也別激動...

姓的本意是女人生的子女,在上古時代,人類還處於母系社會,「只知其母而不知其父」,子女的姓是隨著母親的姓而改的,也可以看出那時姓「姬」、「姒」、「媯」、「姜」和「贏」等字的部首,都是從女字部這一特點,隨時間發展到父系社會後,姓則隨父親。隨著同一祖先的子孫繁衍增多,這個家族往往會分成若干支散居各處。各個分支的子孫除了保留姓以外,另外為自己取一個稱號作為標誌,這就是「氏」

氏會隨著封邑、官職的改變而改變,因此會有一個人的後代有幾個氏或者父子兩代不同氏。另外,不同姓之間可能會以同樣的方式命氏,因此會出現姓不同而氏相同的現象。

在周朝以前,貴族除了有姓之外,還往往以國、官位為氏。而一般人沒有姓,也沒有氏。當時只有諸侯國的國君及其家族才有姓,而氏則是賜封了土地以後才有。

在夏商周三代,男子稱氏,女子稱姓。氏用來區別貴賤,貴族有氏,貧民有名無氏。姓用來區別婚姻。同姓不能通婚,姓同氏不同也不能通婚,而氏同姓不同則可以通婚。後來在中國一直保持了這種傳統,同姓之人通婚被視為禁忌。直到現代,這種傳統才被逐漸打破,但是許多地方民間仍然不讚成同姓通婚。

春秋戰國時,宗法制度瓦解,姓氏制度也發生根本變革。這時氏開始轉變為姓。戰國以後,平民也有姓,百姓遂成為民眾的通稱。這反映了貴族的沒落,平民地位的上升。

秦漢以後,姓與氏合一,遂稱「姓氏」。

轉自維基
===========================================================

從中國古代來說,並沒有冠夫姓這回事0.0
因位女人結婚以後就深居簡出了,跟三姑六婆也是以X夫人X太太等稱呼...(也就是說連名子都沒了)
最重要的是古代中國女人根本沒什麼機會出席社交場所...
而且中國人很少連名帶性的叫人(通常會被視為不禮貌) 也不會只叫個姓....(會很奇怪)

冠夫姓應該是民國以後才出現的東西才對

所以說呢,真正要找回中國人的傳統應該要把 姓 氏 名 字 通通都找回來才對XD 這樣我們也可以學老外講一大串了
(但是女人有沒有字啊=.=不太清楚耶)
時代進步了,現在有些人流行冠妻姓
三次元の現実社会を捨てて二次元の妄想社会に生きよ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