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那種,想單身一輩子,卻又想有伴的做法呢?

糖奶牛 wrote:
我也想只談戀愛不結婚..
不過很難找到這樣的伴...
還好吧!在下在這樓就發現不少

ricky_yu wrote:
之前有一個目標有這種想法,後來我選擇放棄了.
在他樓看到要找外籍, 是因為想老有所依所以放棄?

hrchen wrote:
有沒有在賣收屍險啊
心臟一停跳就有人幫你收屍
經也不用念了就直接拖去燒了
現在一個人最怕的事就是死的太難看
屍水流滿地
生前契約可以幫你處理後事

vu84vu wrote:
目前離婚的人越來越多,婚姻制度已慢慢過時,不婚未來可能會成為主流
絕大部份的人進入婚姻都是基於恐懼(怕病了沒人顧,怕死了沒人發現....)
所以往往只是假"愛"之名結婚,例如沒遇到真愛卻花錢娶外籍新娘的人就是
基於恐懼而結婚的人很快就會發現婚姻並沒有帶走所有的恐懼
反而衍生其他問題(外遇~不忠~婆媳問題~夫妻相處~孩子教養問題......等)
"想單身一輩子,卻又想有伴的做法呢?"
當然這要先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接受這理念的人)
獨立而不離群,最好要財務自由,身心保持健康
因為沒有任何束縛,所以要能接受朋友中途離去的事實
抱著開放的心胸,即使"最後沒了伴卻只能單身一輩子"也要坦然接受
因為人是單獨地來到這個世界,也將會單獨地離開
我個人覺得找到堅定的信仰比"伴"來得更加重要
因為"伴"還是有可能隨時離開
最近自己身邊有許多4~60幾歲不等的女性友人
另一半病痛纏身時要照顧,直到另一半辭世
之後更重要的是還得建設自己的心理去面對將來的孤老(正如大大所言,結婚就是想有伴,根本沒想到未來是得自己一人渡過)


比例上而言
在下反倒覺得未婚或無子的人
因為清楚自己將來就是得靠自己面對老死
不管是硬體(注意養身,存養老金,研究養老院....)還是軟體(心裡早有獨自面對老死的準備)多半會早早就規劃

在下覺得 “認清"人是單獨地來到這個世界,也將會單獨地離開"這個事實很重要
有此認知後才有辦法做準備去應對



人蔘TBD wrote:
我是比較孤僻的,我單身我不見得想要有伴
應該說,我想要遇到處得來的伴侶,才考慮脫離單身
否則其實我一個人很自由自在
有時候孤單了點,但是我可以很享受這種時間
在下也是這樣的人,只是單看外表實在很難相信
所以類似像泰國的社區飯店或是台灣的長庚養生村之類都還挺適合大大
想要"自閉"時就不需去面對"鄰居"


ace0156bbb wrote:
如果能夠有 6星級高規格飯店待遇的養老院
品質勝過東方文華酒店的餐旅服務
我想很多人再多錢來住這種養老院也值得
既然肯花錢
直接去住文華不就得了
先說一下結婚制度來源
人類的男女會需要結婚這種共同生活的誓約
當然是為了要建立家庭養兒育女
人類幼童成長時間漫長
生養兒女因此需要資源與長期合作
如果人類的新生幼兒三歲後就能完全自立自主(等同20歲)
其實婚姻就沒有那麼需要了
所以婚姻不只是兩個人的事
也不只是兩家族的事
其實還關乎到整個社會結構
**************
所以要討論單身不婚的問題
就得回歸到想不想要兒女
基本上這是人人有別也是男女有別的
也跟年齡有關係
看過女生年輕時口口聲聲討厭小孩絕對不生
到了三十好幾之後卻生了好幾個
當然也看過從一而終都沒生的
但是四十多之後那個女性好像有點後悔(沒說出口)
就生兒育女的需求來說
普遍女性重於男性
因為女性的母性本能能否有兒女來發揮
是意義價值很重要的一環
對女性來說能有兒女來照顧與操心
看似負擔卻是一種重要的人生意義
更能避免中老年的空虛
因此不只是經濟問題與喜好問題而已
***************
所以大家就會說
這種不婚的模式對女性很傷害-沒錯
因為對女性來說
生兒育女是對人生的加分
也是中年後人生意義的聚焦
雖然因人而異
有極少數女性可以不受這種天性的規範
但對於絕大多數平常女性來說
生兒育女的需求絕對是非常重要的
****************
所以北歐的模式因為社會觀念氛圍與社會福利的強化
女性單獨生兒育女的負擔大幅降低(國家會有各種資源幫你養小孩)
所以婚姻就變得沒那麼重要
女性同居生子然後獨自扶養是輕易可行的
所以才會形成北歐這樣的社會風氣

台灣?女性需要生兒育女
沒有婚姻的幫助
那是很難很難的
所以樓主的提議是很難達成的





這樣的話就只是個一般朋友罷了吧
出了事另一半不需要負責
也沒有法律的規範
就只是個一般朋友

對雙方都沒有保障
我現在的生活就是如此,有個願意100%不離不棄的女子陪在身邊
願意為我做任何女友會做的事情
就算我交女友了,她也只會默默的退在較不顯眼的角落
等我又單身了,才會回到我身邊
我總在想,如果此生真的找不到我心中100%完美的對象
應該就會選擇和她一起生活終老吧

我始終無法說服自己走入婚姻
一種靠法律維繫住的關係
當有一天單方面的不愛了
或是因為某些原因而厭惡了對方(任何想像的到的因素,例如賭博,吸毒,嫖妓染病)
不是你能說離開就離開的,還必須要經過法律的允許
這實在太荒謬了

sonic172 wrote:
先說一下結婚制度來...(恕刪)


sonic172太精闢的見解了~~特地回文按讚!!

其實樓主講的方式~~很適合60歲以後的獨居老人
兩年前的文章了!不知樓主近況如何?



ydmphxiay830 wrote:
哇賽!!看得出來vu84vu大應該是社會經驗豐富的前輩呀!!

「獨立而不離群」跟我的想法「單身而不獨居」似乎有點異曲同工之妙,試想我前述大學室友的模式,套用到出社會之後,套用到中年、甚至於是老年之後,或許想得太過理想化了,畢竟如vu84vu大所言,有一天「伴」還是會離開的...

社會經驗還好,只是平時喜歡觀察人性及社會脈動...




aynuhc wrote:
最近自己身邊有許多4~60幾歲不等的女性友人
另一半病痛纏身時要照顧,直到另一半辭世
之後更重要的是還得建設自己的心理去面對將來的孤老(正如大大所言,結婚就是想有伴,根本沒想到未來是得自己一人渡過)


比例上而言
在下反倒覺得未婚或無子的人
因為清楚自己將來就是得靠自己面對老死
不管是硬體(注意養身,存養老金,研究養老院....)還是軟體(心裡早有獨自面對老死的準備)多半會早早就規劃

在下覺得 “認清"人是單獨地來到這個世界,也將會單獨地離開"這個事實很重要
有此認知後才有辦法做準備去應對




不管是單獨一個人或是有伴
都應該早早規畫硬體及軟體
在面對老病死時才不會慌亂

ydmphxiay830 wrote:
根據內政部統計,在眾多對新人選擇踏入婚姻的民國100年,卻同年有高達5萬7千對夫妻離婚,平均不到十分鐘,就有一對夫妻結束婚姻關係。在台灣近20年來,全台已超過100萬對夫妻離婚,高離婚率的現象為全亞洲排名第一。

路跑法王 之 實事求是(關於台灣離婚率)

ydmphxiay830 wrote:
我想法比較傳統保守,...(恕刪)


小弟我離婚幾個月了, 身邊有個小孩. 單身確實很自由但晚上身邊少個人聊天確實無聊.
但要我重新走入婚姻我覺得很難. 我的薪水所得算是還不錯. 但要找個人再婚真的需要一股衝動. 現在我每天下班有固定得運動. 父母也幫我帶小孩. 這種的日子算是很踏實. 至於再去找另一半隨緣吧.

vu84vu wrote:
兩年前的文章了!不知...(恕刪)


哈~舊文被挖出來,還被問候了一下,目前捏~有兩個小孩了,最大的已經兩歲了,有幸福美滿的三代同堂家庭...

以上純屬夢到,現實情況是異性緣還很好,姊妹很多,不過依舊還是單身...

回顧一下內文,目前想法還是一樣,只是身為長子的我到了而立之年,親友偶爾開始關心,事情會怎麼發展,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不用看了啦~沒意外的話,還是會一直單身下去...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