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新娘不等身分證選擇離婚的經歷 🇻🇳

🇻🇳 越南女孩 × 台灣老公的緣分故事 🇹🇼

2019 年,我越南的朋友阿美請我幫她妹妹—小玲,找個台灣老公。
當時我也覺得可以試試看,於是幫忙問了身邊四位朋友,看看有沒有人有興趣?但結果呢... 有的是家人反對,有的則是想一想後臨時變卦,不想結婚了🤷♂️總之,四個人最後都沒下文。

那陣子真的有點煩,怎麼找都找不到適合的人,感覺越挑越覺得不對勁😓直到有一天,我在滑FB社團時,無意中看到一篇貼文,是在幫越南女生找台灣相親對象的。我看了看,猶豫了一下,最後還是拿起電話打給阿美。
我說:「阿美,我問的那些人好像都不太適合…要不我試試看在FB社團徵婚?妳覺得如何?」
她也很乾脆地回我:「OK!好啊!」

後來我就在臉書上發文徵婚,也陸續跟一些人聊了一段時間,最後選中了一位從事船員工作的男生⛵️。
不過阿美那時有點擔心,覺得船員常年在海上跑船,沒什麼時間在家,小玲一個人留在家,感覺像是「獨守空閨」的生活🏠考慮了一下,她還是沒讓小玲跟這位船員見面相親。

沒想到後來,小玲竟然自己在FB平台上,認識了現在的老公。兩人聊了一陣子,最後在 2024 年結婚。現在她人也已經來台灣生活了。

我有親眼見過小玲本人,真的蠻漂亮的👀身材很好,又是大學畢業的女孩,各方面條件都不差。但她尋找台灣老公的過程真的是一波三折,中間還剛好遇上疫情 ,進度一拖再拖。老實說,我覺得她的「結婚運」真的不太順😮💨不過能順利成家,現在看來一切也算值得了~


💉 疫情阻礙下的無奈選擇與婚後努力 💍
小玲的老公是一個說話很直的人,個性也是那種有話直說、不太拐彎抹角的類型。跟他聊沒幾句,有時候真的會讓人心裡冒出:「欸這人怎麼這樣說話啊...🤐」的感覺,有點難親近。他是有房沒錯🏠,但收入普通,而且對錢算是比較斤斤計較的那種,不屬於大方型的男人🙅♂️

我曾問過阿美:「小玲怎麼會選擇嫁給這個男生?」
她跟我說,其實小玲真的找了很久,加上疫情那幾年,根本什麼都卡住了!再加上年紀也過三十,壓力真的不小…。小玲的爸爸也明說,如果 2024 年還找不到台灣老公,就打算安排她跟越南當地的男生相親,乾脆留在越南直接結婚。
所以說,這段婚姻的部份現實是一種「不得不」的選擇。有點無奈,也有點妥協🤵👰

小玲的老公知道我對越南的情況還算熟,後來就加了我的 LINE,有時會問我一些事情📱
其實我是真的蠻想幫幫小玲的,畢竟她也不是走得特別順。有時候我會用比較委婉的方式,引導她老公多關心感情這一塊。
像我曾經隨口提過:「欸~你知道嗎?越南姐姐她老公最近送她一支最新的 iPhone Max,結果她開心得不得了耶~📱」
又或者我說:「我朋友老陳超有心,每個月都開雷瑟斯載他越南老婆跟丈母娘台灣四處玩,感情好得不得了咧~🚗」
我講這些,不是要他去學人家花錢,而是讓他知道:感情的經營,其實靠的是陪伴和用心,而不是金額。偶爾製造一點驚喜,或是帶小玲出去走走,真的會差很多👫

我和小玲老公也聊過幾次,他年紀其實蠻大的了👴,但還是希望可以有個孩子👨👦
我就跟他說:「你們可以先試試自然懷孕看看,如果一年內沒消息,就要開始考慮試管嬰兒了喔 🧪,這件事不能拖。
當然,我也能理解他那時候的壓力很大…
結婚本身就已經花了不少錢,再加上小玲剛來台灣時是拿三個月的觀光簽證,根本不能工作。那段時間,生活開銷幾乎全部都壓在他一個人身上,真的很吃緊😮💨
我猜他是想先穩定經濟,補回一點存款,再來規劃生小孩的事。也是人之常情啦~


💩 小玲的媽寶老公與生活困境 🧨
小玲和她老公結婚也超過一年了,但說實話,婚後的生活完全不像她當初想像中的那麼美好…
當初她之所以願意嫁給他,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他爸媽都已經過世了🪦
她原本想說:「太好了,至少不用應付難搞的公婆,壓力應該會少很多吧!」
結果沒想到,來台灣後才發現—老公居然有一位超級愛管事的阿姨,什麼事都要聽這位阿姨的話。簡直像是被牽著鼻子走,完全沒主見,根本就是個媽寶啊🍼

更傻眼的是,小玲老公還訂下一條「家規」📏:
說既然是夫妻一起生活,雙方每個月都要各拿 8000 元存進「家庭公積金」💰,這筆錢未來可以拿來出國、旅遊、或回越南時用。但問題是,小玲剛來台灣沒多久,工作也才剛上手,收入根本不高。8000 元對她來說真的很吃力,但老公卻完全沒體諒她的狀況,堅持照規定執行,讓她超級不爽💢

更扯的是,因為小玲平常下班晚、又累,回家沒時間打掃,結果她老公竟然反過來說她沒出力,要她每個月多付 1000 元「清潔費」!理由竟然是:「都是我在掃地,你沒幫忙,就要補貼啊。」
這種計較到毫無彈性的邏輯,真的讓小玲超級火大💢

兩個人相處難免會吵架,但讓小玲最受不了的,是他老公一吵架就情緒爆衝😤講話越來越快,音量越來越大,而且還會突然把右手食指舉得老高🫵一邊指著她、一邊像機關槍一樣講個不停,完全不給她機會回話。
小玲每次看到那根手指在眼前一直晃來晃去🖕,整個心情都炸掉💣她說自己每次都覺得像是被老師當著全班訓話的小學生,壓力大到根本沒辦法冷靜思考。
這樣的日子久了,怨氣真的越積越深…


🤯 放大絕卻被逆轉敗!
結婚一年多後,小玲的老公開始頻頻施壓,希望她趕快懷孕、生小孩👶
但小玲始終沒有點頭,兩人在「要不要生小孩」這件事上,爭執不斷,氣氛越來越緊繃!

直到某天,男方終於放出所謂的「大絕招」🎴—他看似輕描淡寫地丟出一句話:「妳這樣以後可能拿不到🪪 台灣身分證喔…」言下之意,就是想拿「身份問題」當籌碼,用未來的不確定性逼她低頭、妥協。
但結果完全出乎他的意料─
小玲根本不吃這一套,立刻冷冷回他一句:「離婚沒關係啊,我回越南。」
語氣堅定得讓人頭皮發麻,然後她甚至加碼:「要離快一點離,我真的受不了你了。」💥

當場那位媽寶老公直接被逆轉 KO,臉色鐵青、語塞當場 😷


💔 確定離婚
在小玲明確說出「我就是要離婚」之後,男方依照慣例,又撥了通電話給阿美。他想再試試看,能不能透過阿美幫忙,挽回什麼、找回一點轉圜的可能。

但這次,阿美的態度也變了。
陪著妹妹走過這段一年多、充滿委屈與掙扎的婚姻路後,她心裡早就有了底線。
她語氣冷靜卻堅定,對男方說了八個字:「你們就離婚吧,不用再多說了。」🧊
這一句話,不只是阿美的回應,更像是一個姐姐、甚至可以說是娘家立場的正式表態—這段婚姻,走到這裡,就夠了。不需要再演,也不需要再忍。


⏲️ 離婚倒數:媽寶男的最後掙扎 💥
關係走到盡頭,有人灑脫離開,有人死撐不放。而媽寶男,選擇了一連串讓人更翻白眼的操作…

(一)親友團出動失敗👨👩👦👦
眼看離婚進入倒數,媽寶男竟還發起「親戚勸和大作戰」📞他聯絡了幾位親戚朋友,輪番去勸阿美,希望她出面「說服」小玲不要離婚。
但結果可想而知,阿美毫不動搖,這波親友團出征結果戰敗QQ。

說真的,這些事從來就不是外人能介入的。婚姻是兩個人的事,不是你揪幾個長輩開個情感會議就能解決。尤其女方的情緒早已撕裂、心意已決,這種出征只會顯得更可笑。

(二)金錢補償被冷處理🧊
一向對錢斤斤計較的媽寶男,突然破天荒地拿出一萬元現金給小玲,說:「拿去買東西吧。」
看得出來,是想用錢挽回感情,用所謂的「補償」換一絲緩和。
但問題是—人心一旦冷了,再多的錢都捂不熱。小玲連看都沒看,當場拒收,整個場面冷到像北極圈的空氣凝結一樣🥶
這不是價值不夠,是感情早就歸零。

(三)水果刀沉默戰術🔪
某個週末中午,媽寶男忽然試圖來一波溫情操作—煮了午餐,客氣地問:「要不要一起吃?」
小玲什麼都沒說,只是面無表情地拿起桌上的水果刀🔪,在空中左右揮了兩下。
沒有情緒爆發,沒有聲音,只有一個訊號:「我對你,已經連話都懶得講了。」
媽寶男當場噤聲,只能默默自己吃飯。小玲隨後出門,直奔阿美家。
這場沉默,比任何爭吵都更冰冷、更決絕。

(四)機車過戶收錢事件🛵
媽寶男曾經為小玲買過一台機車,登記在她名下。最近,他表示要把機車過戶回自己名下,並「順便」開口向小玲收 600 元的過戶費。
小玲沒吵沒鬧,只是默默地把錢給了。
我知道這件事後,私下對阿美說:「那 600 我來出好了。」
阿美淡淡回我一句:「不用啦。」

說實話,從法律或實務上來說,這 600 元沒什麼問題。但在人情面上,在一段破碎的婚姻尾聲,還這麼計較,就顯得格外寒酸。


📄 離婚正式落幕,告別台灣生活

小玲與她的台灣前夫已正式完成離婚手續。
依照台灣移民署的相關規定,外籍配偶在離婚後須於 40 天內辦理離境,因此小玲目前已返回越南🇻🇳✈️

這段短暫而不太美好的婚姻,終究還是走到了句點。無論過程多麼顛簸,至少小玲選擇了離開一段讓她疲憊的關係,也算是重新開始的起點🕊️





🍎🍎總結🍎🍎

2025年的今天,小玲的故事其實反映了一個更大的現象—現在的🇻🇳越南配偶,越來越不是過去大家刻板印象中「為了身分證而結婚」的樣子了。她們更在意的是婚姻本身的品質:這段關係是否平等?對方是否尊重她?未來的生活是否有希望、有尊嚴?

拿「身分證」當作威脅的手法,放在現在,很多時候已經不管用了。因為對這一代的越南女孩來說,婚姻不是單純的跳板🛹,她們更有主體意識,也更清楚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

這幾年我在臉書一些跨國婚姻社團中,經常看到類似的故事:
不少越南女生去到台灣、韓國後,住個幾週、幾個月,就發現男方的家庭氣氛、生活習慣、價值觀完全無法接受,最後乾脆以「回越南探望家人」為理由離開—✈️然後一去不回。而且這樣的現象在台灣🇹🇼,在韓國🇰🇷也越來越常見。許多越南新娘婚後沒幾個月就選擇離婚、離境,寧可回到熟悉的生活圈,也不願勉強自己困在一段失衡、不平等的婚姻裡。

這代表什麼?
代表台灣的身分證,早就不再是唯一誘因。比起留下來過著難以忍受的生活,她們更重視的是「這段婚姻有沒有幸福的可能?」、「這個人願不願意尊重我?」

而小玲,就是這種轉變的一個縮影。她不願委屈求全,也開始劃出自己的界線。這不只是某個個案,而是很多女性(不論國籍)都在經歷的覺醒與轉變。

所以,當有人還在用「你不乖就拿不到身分證」當手段,其實早就落伍了。幸福的婚姻,從來不是靠威脅控制得來的,而是靠彼此真誠、尊重、理解與長期的經營。這一點,才是真正走得長久的關鍵。


🔔 請往下滑看另一篇 - 🖥️ == ChatGPT公審 == 🔔


越南新娘不等身分證選擇離婚的經歷 🇻🇳


🇹🇼 💗 🇻🇳 延伸文章 🇻🇳 💟 🇰🇷
評估2025年娶越南新娘費用
娶越南新娘的注意事項
越南新娘二十五年的變遷
韓國歐巴娶越南新娘
越南新娘騎驢找馬的兩段韓國婚姻經歷
越南新娘嫁往韓國與台灣之優劣勢比較
娶越南新娘的心得故事
娶越南新娘的失敗經歷
花費120萬,娶越南新娘的經歷
2023年去越南相親的經歷
台男與越南移工的結婚經歷
幫越南女找台灣老公的經歷
幫越南女網路徵婚的經歷
越南新娘不等身分證選擇離婚的經歷
🖥️ == ChatGPT公審 ==

這幾天,我花了一點時間,透過 LINE 跟這位「媽寶男」聊了聊,主要是想聽聽他對這整件事情的看法。
先說在前面,我不是什麼兩性專家、也不是婚姻諮詢師,更不是情感導師 💬。這段婚姻到底誰對誰錯、值不值得繼續走下去,我其實無法在目前資訊有限的狀況下,給出明確的結論。

但因為手邊掌握的資訊有點零散,我決定交給 AI 幫忙做個比較客觀的整理與分析 🤖。我把目前擁有的兩份資料提供給它,請它根據這些內容給出初步的評估。
提供給 AI 的資料如下:
1️⃣ 整件事情的背景與事件經過(也就是我前面分享的內容)
2️⃣ 我和「媽寶男」的 LINE 對話紀錄

這邊要先說明一下:這份分析缺少了另一位當事人—小玲的完整說法。由於我沒跟她本人直接交談過,所以她的觀點無法被納入分析。換句話說,這份分析是建立在「片面的資訊」上,存在一定的偏誤風險 ⚠️。請各位讀者在閱讀時,多一分理解與保留。

另外也想提醒一下:跨文化婚姻本來就容易因為語言或文化差異而產生誤解。舉例來說,小玲是越南人,而中文並非她的母語。她在中文表達上本來就會有些困難,有時候不是不願意解釋清楚,而是她想說的話,在語言上無法完全傳達出來,這樣一來就容易造成語意上的誤會🗣️➖😕

此外,雙方當事人是否願意表達立場、說明真相,也很關鍵。
理想狀況下,大家都應該盡可能用公平、客觀的方式,說清楚事情經過。但現實情況往往沒那麼理想,因為人有情緒,講到自己在意的事情,很容易就變得主觀,甚至不願意多說。
所以,這並不是誰對誰錯,而是人之常情。但老實說,現實中要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 😓。

這也正是我在觀察與撰寫韓越婚姻、台越婚姻案例時,覺得最困難的地方。三種文化(韓國、越南、台灣)交錯之下,語言翻譯、釐清背後脈絡、理解文化差異,就已經很容易產生偏差。更不用說,要真正理解每個人的情緒、立場與真正想法,是多麼不容易的事。

最後提醒一下:這份 AI 的分析報告參考價值大約落在 60%~70% 之間,並不代表絕對事實,也不保證完全客觀中立。大家可以當作參考資料,怎麼解讀、要不要採信,就請自行判斷囉 🤷♂️。


👦我:
請針對這份文件《Line對話.txt》,分析「媽寶男」的個性與問題?

🖥️ChatGPT:
根據您提供的《Line對話.txt》,我們可以從多個層面來分析這位「媽寶男」的性格特質,以及他在婚姻與人際互動中出現的問題。以下從五個面向進行系統性分析:

1️⃣ 個性特徵分析
🍇 情緒化,缺乏穩定性
他經常在不適合笑的情境中出現「哈哈哈哈哈哈」的敷衍式笑聲,這其實是一種壓抑情緒的自我防衛機制。表面上嘴硬說「認了、命運吧」,但之後又情緒爆發,代表他內心其實非常不安,難以釋懷。
👉 問題傾向: 情緒處理不成熟,經常陷入「壓抑 → 爆發 → 後悔」的循環。

🍈 自我中心,缺乏同理心
他常說:「我都讓了」、「他都不講理」、「永遠都是男人錯」,但幾乎不具體檢討自己。還會說「男人就是辛苦」、「女人都不講理」這類刻板言論,來逃避核心問題。
👉 問題傾向: 習慣把自己當受害者,把責任推給性別或文化差異,缺乏反省能力。

🍉 控制慾強,制度導向
夫妻之間設立「一人8000元 + 清潔費」的分帳制度,雖然看似理性,其實過度僵硬、缺乏情感彈性。他對女方有高度監控、常懷疑她是否外遇或變心,但這些都來自主觀臆測,並沒有明確證據。
👉 問題傾向: 缺乏安全感,透過「金錢制度」或「控制行為」來穩住情緒。

🍊 溝通方式不成熟,帶有壓迫感
他說:「一句話都不能說她」、「我要講道理她就不高興」,這說明他習慣用「說教」、「講道理」的方式來處理衝突,忽略對方的情緒與感受。
根據對話內容,本文作者..也曾提醒他「少幻想、別老往壞處想」,可見他有嚴重的負面揣測與過度猜疑傾向。
👉 問題傾向: 缺乏情緒共鳴,溝通方式僵硬,容易激化矛盾。

2️⃣ 行為模式與婚姻互動問題
🍌 1. 高度依賴他人處理私人問題
當婚姻出現問題時,他不是直接面對妻子,而是轉向女方的姐姐(阿美)和其他親戚求助,希望他們能幫忙挽回感情。這樣的行為,反映出他不願獨立面對自己的情感責任,總想把問題「外包」給別人處理。
👉 問題傾向: 典型的「媽寶性格」,缺乏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也無法承擔情緒後果。

🍍 2. 婚姻觀念保守,性別偏見明顯
他常說:「我們台灣男人是把婚姻當一輩子的」、「我花了那麼多錢」,這種言語透露出他將「金錢投入」當作婚姻價值的衡量標準。
再加上「越南女生就是怎樣怎樣」、「女人就是不講理」這種偏見性的語句,顯示他對女性與異國婚姻的理解相當狹隘。
👉 問題傾向: 仍停留在傳統父權框架中,缺乏平等與尊重的婚姻價值觀。

🍎 3. 性自信低落與生育焦慮
他在對話中主動提到性功能不佳,需要服藥(如藍色小藥丸 💊),也認為這是婚姻破裂的原因之一。他曾試著坦承,但後期卻說出「妳如果不配合,就拿不到身分證」這類威脅性言語,已經帶有明顯的情緒勒索成分。
👉 問題傾向: 他將「生育」視為婚姻成功的關鍵指標,當自己的生理焦慮無法被接受時,反而轉向用控制和壓迫的方式處理。這反映出他內心深層的不安全感與恐懼。

3️⃣ 自我認知與反省能力
🍒 表面反省,缺乏實質改變
他偶爾會說些像「婚姻是一種智慧」、「如果能重來就忍一忍」這類聽起來像反省的話語,但這些話往往只是嘴上說說,實際行為並沒有任何具體改變。
👉 看得出來他「知道出問題了」,但卻沒有真的想改變自己。


👦 我:
可以從 Line 對話中…看出「媽寶男」有什麼優點嗎?

🖥️ ChatGPT:
雖然他在婚姻中有很多問題,但從對話中還是可以看出一些值得肯定的地方。以下是他展現出來的幾項優點 👇
🏠 1. 有責任感,願意規劃未來
他願意承擔房貸、主動建立「分帳制度」,試圖讓家庭財務更有秩序。雖然執行方式可能過於僵硬,但這代表他確實有在思考生活與家庭的經營方式。

💬 2. 情感真誠,不怕表達脆弱
他會主動分享自己的情緒與內心感受,比如承認「我很難過」、「我有壓力」、「我不想離婚」等等,顯示他並非冷漠無情的人,而是有情緒、有依戀的。

🔍 3. 有一定的自我反省能力
雖然反省比較流於表面,但他還是有說出:「我不成熟」、「戀愛經驗太少」、「我不知道怎麼處理婚姻」這些話,表示他對自己的不足有某種程度的覺察。

🧹 4. 願意配合、勤於生活細節
即使口頭上有些抱怨,他仍願意做家事、配合對方生活需求、維持家庭日常,這點在很多男方當事人中其實並不常見。

🔗 5. 對婚姻有某種承諾感
他不輕易放棄關係,即使情況已經相當破裂,仍努力想挽回,甚至求助於對方家人。這份「不想放棄」的心態,其實源自他對婚姻的重視。


👦我:
請依照這兩份文件內容,進行客觀分析與評估:

🖥️ChatGPT:
1️⃣ 婚姻基礎薄弱,決策動機混雜
小玲面臨年齡壓力、疫情期間困境,以及娘家安排的相親壓力,因此結婚動機並非完全出於感情 💒。
媽寶男則因年紀漸長、缺乏戀愛經驗,在親友意見與情感衝動交織下倉促結婚,對婚姻缺乏深刻理解。
📌 評估: 雙方缺乏長時間相處與深入了解,屬於高風險婚姻。

2️⃣ 性格與溝通方式嚴重不合
媽寶男常提到女方「脾氣倔強」、「不能溝通」、「動不動就不開心」,顯示雙方在日常互動中溝通頻頻卡關。他在爭執中易怒、常指責,帶有壓迫感 😠;而小玲則傾向冷處理,不說明、不回應,讓矛盾長期積壓。
📌 評估: 缺乏健康對話機制,彼此情緒無法疏通,導致爭執只會愈演愈烈。

3️⃣ 經濟安排過於理性,缺乏溫度
媽寶男提出「每人每月8000元公積金 + 清潔費1000元」的生活制度 💰,本意是公平,但在情感關係中顯得冰冷與計較。小玲認為這種安排「不像夫妻」,而是「像室友」。
📌 評估: 財務制度僵化,欠缺人性化與情感考量,無法建立真正的安全感與信任感。

4️⃣ 性壓力與生育期待成為導火線
男方曾主動坦承性能力問題,卻仍強烈希望盡快懷孕 👶,甚至以「不配合就拿不到身分證」的語氣施壓。
女方則對懷孕表現冷淡,未曾主動提及任何計劃,顯示雙方對家庭發展缺乏共識。
📌 評估: 生育問題被情緒勒索與焦慮放大,最終成為壓垮婚姻的關鍵因素之一。

5️⃣ 過度仰賴外人介入,忽略核心問題
媽寶男不斷求助小玲姐姐(阿美)、親戚、朋友等人,期待他人協助挽救婚姻。但婚姻問題的核心在兩人之間,過度依賴外人,反而讓女方感覺被控制與不被尊重。
📌 評估: 情緒責任外包,缺乏面對與承擔的能力,顯現媽寶式依賴人格。

6️⃣ 缺乏反思,習慣推責與情緒轉移
媽寶男常說「這是命」、「我已經盡力了」,但從未實質檢討自己的言行。他習慣以「越南人都這樣」、「女人都不講理」等刻板語言合理化自己的失敗,顯示其逃避責任的傾向。
📌 評估: 情感成熟度不足,無法給予對方安全感,也缺乏自我修復與成長的能力。


🍏 總評語
這段婚姻的失敗,不是單一誰對誰錯的問題,而是多重因素交織的結果。雙方在結婚前缺乏深入認識與現實評估,婚後又因語言、文化、性格與經濟期待的落差,導致矛盾頻繁升溫。男方溝通方式與情緒管理欠佳,女方則對未來失去信心並選擇果斷離開,整體發展可說是預料中的結局。


🔔 請往下滑看另一篇 - 📡 ==台越夫妻離婚之後,我與媽寶男見面聊聊== 🔔


📡 ==台越夫妻離婚之後,我與媽寶男見面聊聊==

小玲和她的台灣前夫(我叫他「媽寶男」)已經正式完成離婚手續。根據台灣移民署的規定,外籍配偶在離婚後必須在 40 天內離境,因此小玲目前已經返回越南🇻🇳。

昨天我約了媽寶男一起吃午餐🍽️。這段時間我們透過 LINE 有保持聯絡,我能感覺到他情緒有些不穩,整個人也顯得有點低落😞。我想他可能需要找人聊聊,就主動邀他出來散散心、吃個飯,順便聽聽他最近的情況。

吃飯時,我提起他之前傳給我的一張照片,是他參加一場越南朋友婚禮時拍的。我就順口問了一句:「你那位在越南結婚的朋友,最近還好嗎?」

沒想到,他便打開話匣子,開始跟我聊起那位朋友的故事—也就是「老林的故事」。


👧 ==老林與他的越南嬌妻==

老林年過 40之後,意識到自己在台灣尋找結婚對象已經不太可能了,於是他轉而尋求與外籍配偶結婚。不過,他對另一半的條件相當多,包括希望對方年輕👩、外貌出眾✨,還有一些個人偏好的標準,這也讓他一直找不到合適的人選。
一開始,他在台灣到處問越南人,請越南人"幫忙介紹"越南女。

但是,目前跨國婚姻的現實情況是這樣子:
🕐 越南女性在選擇婚姻對象時,通常會優先考慮嫁去韓國🇰🇷。這類配對多透過已嫁韓國的越南女性牽線介紹,屬於「內推」形式。
🕑 如果沒有被韓國男性選中,這些女生才會開始考慮台灣男性。
🕒 有些女性甚至會同時與韓國、台灣男性接觸,再根據對方條件進行比較與選擇。
這樣的婚配市場運作模式,其實對雙方來說都具有一定程度的現實考量,並不是單方面的選擇問題,而是一種互相評估與篩選的過程。

老林花了數年時間,不斷接觸不同的介紹人,中間也多次親自✈️飛往越南進行面對面相親,但始終不滿意。最後,他決定放棄「介紹模式」,改找婚姻仲介,親自踏入越南的「人肉市場」進行相親。
他總共去了四次。每次大約停留十天,沒遇到合適對象就回台灣,休息一陣子再飛過去重新尋找。直到第四次,他終於遇到一位他認為「符合條件」的女生,兩人決定結婚。整個過程耗時、耗力,也非常燒錢💸。

後來,某次媽寶男與小玲到越南辦結婚手續時,也順便參加了老林的婚禮,還傳了婚禮照片給我🤵👰。

然而,婚後問題才慢慢浮現。老林才發現太太的家庭其實有債務問題📉。婚禮剛辦完,太太就把收到的金飾🥇變賣拿去還債,讓他大吃一驚。
更讓人疑惑的是,太太的母親在辦理結婚文件的過程中,竟然刻意搞丟重要文件📄,導致整個申請程序一再延誤。

儘管過程波折重重,老林的太太最後還是成功取得了三個月的觀光簽證來台灣。不久後,他們積極「做人」,兩個月內就懷孕了🤰。
因為懷孕時間太短,老林還安排了羊膜穿刺來確認胎兒 DNA🔬,以確保孩子真的是自己的。此外,由於妻子當時尚未取得台灣居留證,無法申辦健保卡🪪,所以所有產檢與醫療費用都必須自費處理。


🐥 ==老男與性功能障礙的現實問題==

這段對話是我和媽寶男透過手機 LINE 聊天時的內容📱。

這幾天我們聊到他過去婚姻中的一些狀況。我其實有點猶豫,但還是鼓起勇氣,問了他一個比較私人的問題:「你會不會因為年紀的關係,在性方面有些困擾?」😅

我的出發點並不是要嘲諷,而是出於真心的關心。畢竟我真的聽過不少 40 歲以上的男性,在性功能上開始出現一些變化,而這些問題有時也確實會影響夫妻之間的親密關係。

我也分享了一個我聽過的案例,讓他知道這並不是什麼羞於啟齒的孤例—
韓國有位 44 歲的李先生,娶了一位 20 歲的越南女生武小姐。婚後相處時,李先生多次在性方面「無法正常發揮」,讓武小姐感到很失落與困擾😟。這段經驗讓她對婚姻產生懷疑,最後選擇離婚,另覓幸福,重新展開人生。

聽完這個例子後,媽寶男也蠻坦白的。他承認自己確實不像年輕時那麼有能力,狀況的確差了一些。但他強調,自己在婚前就已經如實告知對方,並且願意正面面對這個問題👍。

他說他有去看泌尿科🏥,接受檢查,也有按照醫生建議服藥(包含藍色藥丸)💊。他試著用不同方式改善,就是希望自己能盡力對另一半負責,不想逃避。

聽他這樣說,其實我反而有點佩服他。因為很多人在面對這類敏感問題時,常常會選擇否認、逃避,甚至把錯丟給對方。但他願意誠實面對,也願意努力處理,這份態度本身就值得肯定。


🐥🐥 ==同樣的問題,媽寶男的說法卻不一樣==

這段是我和媽寶男面對面聊天時的對話。

昨天我們見面聊了一會兒,我又試探性地問了他同一個問題:
「會不會是因為年紀的關係,在性方面遇到一些困擾?」🤔

媽寶男沒有閃躲這話題,他很坦白地說自己確實有在吃那顆「藍色小藥丸」💊,平時也會定期看泌尿科🏥,甚至施打荷爾蒙針劑💉來維持狀態。

他還提到,剛結婚那段時間,前妻剛來台灣時,他們的性生活還算正常;但後來前妻開始工作,白天比較累,回家後興致自然減少,兩人的親密關係也逐漸變少,最後幾乎停擺了。

這些內容都是他自己說的,但到底是不是性功能障礙,或是不是這影響了他們夫妻感情,外人其實很難判斷🤷♂️。
畢竟婚姻裡的事情,往往不是單方面的說法就能還原全貌。如果想知道更完整的真相,恐怕還是得聽聽前妻的說法,才有機會了解整個故事的來龍去脈。


🎳 ==中國人娶17歲越南嫩妻的故事==

那天媽寶男順口提到一個還蠻有趣的八卦😏。

他說,老林的越南老婆有個妹妹,叫小安,現在才17歲。但雖然年紀小,她已經透過婚姻仲介參加相親活動了。對象是一位在越南工作的中國人🇨🇳,我們就叫他「陸幹」吧。

這位陸幹就是靠仲介認識小安的,兩人後來也決定要結婚👫。
說真的,我當時心裡有點納悶:人都已經在越南了,怎麼還要靠仲介找老婆?🤔難道自己找不到?

不過據說,這位陸幹對小安還算蠻大方的,每個月都會給她生活費,大約是 1500 萬越南盾💵,折合台幣大概一萬八千多,算是蠻慷慨的。

媽寶男只是輕描淡寫地提了一下這件事,我也沒多追問,因為他其實也不太清楚裡面的細節。


.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