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每次到了選秀的時刻就會聽到有業餘選手選擇不加入職棒待在業餘球隊
理由不外乎就是業餘球隊比較穩定
想請問大家
業餘球隊真的比較穩定?為什麼?
業餘薪水比職棒少 出賽場次也少 比賽強度也低
那待在業餘球隊是為了什麼?
有聽過有些球員寧願到合庫
因為不打球之後合庫會安排他們到齊下銀行當行員
這樣不是很沒志氣嗎?打球是為了以後當行員?
打球不是志向只是各找穩定工作的跳板?
e觀點(39)-中職球員平均生涯年數(自2000年起進入中職者)
發表者: E.J(站長) 2010-02-13發表
中職球員的職業生涯很短,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
不過到底有多短,而且加上或不加上那些因為簽賭放水打假球而提前離開職棒的人後數字是多少?
相信很多人應該都會想知道。
但是到底要怎麼計算中職球員的生涯平均年數呢?要不要將現役的球員算進去?
雖說現役球員裡有不少像彭政閔、潘威倫等已經打了很久的球員,
但是也有很多像今年兄弟象隊為了補足人數去湊出來的、你一看就知道撐不了多久的新人,
因此,現役球員的生涯平均年數實在很難以預估,
所以,比較好的做法還是把現役球員都排除掉,只算「已退役球員」。
手邊因為有整理中職自2000年(職11年)起恢復選秀的每次選秀資料整理,
所以可以計算出中職自2000年起球員的平均員生涯年數。
對,我知道其中有不少涉及簽賭放水打假球提前離開中職的球員他們離開中職是「非受迫性」的,
所以,如果把他們也排除,只計算自2000年起進入中職後「正常退役球員」的平均生涯年數是….
2.57年,共有126位球員,低得可憐的數字,這也是一個低到完全不值得投入這個行業的數字。
連國中或高中的修業年份都不到,
但這卻是我們球員至少從國中青少棒、高中青棒、大學成棒花了10年以上時間後所投入的行業。
說起來還真可悲。
就算加上52位因為平均生涯只有3.26年(諷刺的是,還比正常退役的球員生涯還長)
就提前離開中職的放水打假球球員,
(自2000年起後進入中職的)178位已退役球員的平均生涯年數也不過就是2.78年。
我想我不會讓我的小孩以打棒球維生。
[另一篇]
============================================================
根據台師大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朱文增教授,針對中華職棒元年到16年統計,歷年來276位本土球員的平均打球壽命只有4.62年(日本職棒平均9.2年),這項統計某種程度解答各球團多年的疑問:為何學生球迷畢業後,再進場看球的機率下降?按理來說,變成社會人士的球迷,其消費能力會增加,買票進場的機會也該增加,但事實並非如此,原因就是:不只他們畢業了!他們喜歡的球員,可能比他們更早就「畢業」了!
回顧過去這十八年,扣除「兩聯盟惡鬥」及「黑金因素」之外,大家熟悉的球星會提前「畢業」或「高升」的,不外是下列原因:
一、沒有二軍導致新人無處練兵,只好「後浪推前浪,前浪去流浪」!
二、缺乏栽培專業教練的計劃,於是一遇總教練「為戰績下台」時,教練團的 改組,自然以球隊中的老球員為目標,至於這些老球員是否勝任?或該不該那麼早退役,就不是球團考慮的重點!
三、明星老球員的薪資往往較高,改當教練可以為球團節省不少支出!
四、只要是新任總教練,不管是本土的或洋和尚,都「人之常情」的喜歡「新人新政」,從正面看都說是為了長遠的「改造工程」,但往往「換血換到球迷心淌血」!也讓人感到是為一己之私,來建立「自己的X家軍」!
五、球團不了解老球員的「市場價值」,球隊不了解老球員的「比賽價值」!
根據聯盟的資料顯示,過去十七年總共登錄了544位野手(含洋將),能夠打十年以上(含十年),僅僅只有25人(不到5%),今年還是現役球員的更只剩9人,「榮昇」教練團的現役教練也只有5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