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錯!蠍子滑板真的來了,由 Allrover 團隊打造的蠍子滑板在經過幾番波折後,整個砍掉重練直接推出 2.0 的板身,強度與耐用度大幅提昇,且第一批 2.0 正式版也已經出貨;吉姆在七月初收到 Allrover 團隊的邀請進行 2.0 正式版的體驗,不過剛好遇到本人確診必須閉關七天,所以耽擱了一些時間XD。
吉姆過去累積的滑板經驗比較屬於玩樂性質,主要就是假日想要陪孩子動一動,曾擁有過的板包括 Allrover 八輪滑板、Penny 32" Cruiser、以及 SmoothStar 34″ Filipe Toledo #77,後來主力都是玩衝浪滑板,因為腳不用落地就能玩滿身汗,且全身都能「動」到很符合我的需求。言歸正傳,就著就來看看吉姆這幾週以來體驗蠍子滑板的感想吧!首先還是從外觀開始看起。
/// Scorpion 蠍子滑板|外觀及重點介紹
- 蠍子滑板外箱

- 包裝內容

- 配件內容

- 板身結構

- 提把設計

- 前翹

- 後翹

填補多餘的小孔,僅保留電動滑板必備的孔位,至於提把的空間還是保留著,畢竟這還是一張交通板,遇到不適合滑行的路面時,手提也比直接抓輪架或板身來得輕鬆。另外蠍子滑板 2.0 還是維持無砂紙的設計,利用透過板身上的這些凹凸面來提供摩擦力,這設計當然有好有壞,好處是有設計感、辨識度又高,但遇到稍微濕滑的地面時,鞋底真的會咬不住板身,強烈建議在乾燥地面上滑行。
蠍子滑板的板身不僅有類似於技術板的前後翹,其實左右也有輕微的浮起,相較於技術版或一般交通板來說,因為蠍子滑板的板身較小,所以設計師希望透過左右微翹的設計,讓我們在滑行時更容易用「腳」去感覺踩踏的位置,眼神也可以專注在路況而不是腳下的板子,雙腳也比較不容易與板身分離。
- 背面

- V 型避震輪架

- 後輪架

- 60mm 輪子

- 前輪 bushing 可調

- 後輪 bushing 可調


「蠍子滑板 2.0」選用直徑 60mm 的滑輪,這尺寸跟市售的交通板差不多,當然如果是玩高階的衝浪滑板或 LDP 長板的話,輪徑通常會在 60mm 以上。之前玩過八輪滑板後再體驗蠍子滑板就能明顯比較出兩張板子在續航力方面的落差,八輪滑板的穩定度絕對是優於蠍子滑板,但板身過重加上八顆輪子貼在地上的摩擦力,蹬個兩、三腳平均就是滑行個五秒再多一點,但蠍子滑板在同樣地形蹬個兩、三腳的滑行時間可以提升到十秒以上,如果真的要當交通板的話,重量跟續航力真的是入手前首要考量的要素。

吉姆還刻意找了這種帶有碎石的路段進行體驗,過去如果是八輪滑板不用說一定是直接碾壓過去沒問題,但蠍子滑板板身較短又只有前輪架配備「V 型避震」,沒試過也不敢妄下定論。經過測試後(以下有影片),只要帶點速度是可以順利通過的,且腳底能感覺到碎石所帶來的輕微晃動感,這類路況過去不論是玩一般交通板或衝浪滑板我肯定是收板跨過去(我孬),不過蠍子滑板卻帶給了我截然不同的滑行體驗。
▲以上是吉姆的街滑片段,手上拿著 360 自拍其實滿卡的...「蠍子滑板 2.0」在面對柏油路及公園大間隙、部分高低差的磁磚地面時,幾乎都能夠迎刃而解,而且我還是單純只會滑行的菜鳥,如果平常就有玩技術版或交通板的話,蠍子滑板在你手上肯定能使得更好,
/// Scorpion 蠍子電動滑板|重點介紹
- 電動蠍子滑板

- 提把位置被擋住

- 開蓋卡榫

- 電池盒

- 電路盒

- 接線啟動

- 電源開關

- AC充電孔

- 無線遙控器

- 動力控制

- Micro USB 充電

遙控器上的液晶螢幕小歸小,能顯示的資訊倒是挺豐富的,包括遙控器與電動版當前的電力狀態,再來是已經滑行的里程、滑行當下的時速以及變速段位顯示;油門的回饋感還不賴,行程也不會過短,玩沒幾分鐘很快就能上手,不過皮革漆外殼比較有變質的可能,但也因為如此才會有比較穩定的握感。

「蠍子電動滑板」充飽一次約可滑行 9km(測試員:70kg),基本上應付住家附近的短距離移動還過得去啦!如果還無法滿足你的話也可以將電池從 2000mAh 升級成 3200mAh,預計續航力可提升為標準版的 1.2 - 1.6 倍。不過無線遙控器才是真正的省電一哥,「蠍子-電動板」電力用乾四次左右才需要充電一次,而且可透過 Micro USB 進行充電。(ps.電池用盡還是可以用腳蹬 Pushing,免擔心)
/// Scorpion 蠍子電動滑板車|重點介紹
- 滑板車套件

- 改良固定結構

- 上繞式把手

- 把手端

- 施工過程

- 安裝支架

- 支架安裝完成

- 後固定片

- 前固定螺絲

- 安裝完成

▲以上是我女兒體驗「蠍子電動滑板」與「蠍子電動滑板+滑板車套件」的片段,這陣子用了電動滑板後,她的衝浪滑板就暫時被強迫閉關...
/// Scorpion 蠍子滑板|三種型態的體驗總結

前文也有提到吉姆在體驗蠍子滑板之前,就是以衝浪滑板作為休閒運動為主,所以當我一踏上「蠍子滑板 2.0」時,與過去「蠍子滑板 1.0」時存在不小的落差,第一板身的穩定度有顯著的提升,就像一般膠板與楓木板所帶來的腳感也是截然不同的;再來就是前後輪架的可動性與 bushing 彈性,這使得蠍子滑板更有利於倚賴重心進行轉彎,轉彎的半徑更是比八輪滑板要小的許多,之前八輪滑板穩歸穩,但那個轉彎角度實在太大而且真的是重,不得不手提時的時候真的會感到厭世,但蠍子滑板就少了這個困擾。
以吉姆 183/80 的身材來說,我覺得已經是這張板的極限,因為我的鞋碼是 US10,雙腳踏上去之後能再移動或容錯的空間並不多,畢竟我之前在玩的板長是 34 吋,更需要時間去適應,所以這段時間我也刻意不碰衝浪滑板,讓雙腳盡可能去習慣「蠍子滑板」的軸距,以我自身為例只要熱身滑個十分鐘之後,後續街滑就比較妥當,但如果沒熱身就去街滑的話噴板的機率會高很多。
前輪採用「V 型避震輪架」結構,因此輪子會比板身要更突出,所以上板時前腳也必須超過板身這樣重心才正確,如果是照一般交通板的上板位置,很容易重心就會往後跑,最後就是噴板接著撲街,這也是初學者需多加留意的。


其實我自己對電動滑板比較無感,單純覺得滑板就是運動,腳不落地 Pushing 光靠電能前進那玩滑板有什麼樂趣?所以多數時間「蠍子電動滑板+滑板車套件」都是我八歲的女兒在體驗居多,我四歲的兒子也有嘗試體驗過幾次,我自己則是專心體驗「蠍子滑板」。
滑板車套件裝上蠍子電動滑板後,我女兒大概 10 分鐘就能上手到處滑來滑去了,只是四段變速的速度跟控制手感需要稍微練習一下,如果你對滑板毫無經驗的話,倒是可以入手上述組合,因為蠍子電動滑板在無電動輔助的情況下還是可以 Pushing 前進,重拖的感覺並不明顯,而且小朋友跟大人都能體驗,不過滑板車套件的長度有限,建議身高在 170 以下的同學使用,像吉姆 183 用起來就顯得彆扭,得要彎腰才能抓到把手,長時間下來是挺累的。

蠍子滑板的募資活動早在去年八月結束,不過目前官網也有早鳥預購活動,雖然價格不比募資當時那樣優惠,還是比未來市售版便宜近 800 元,如果有興趣的話不妨從官網直接入手「蠍子滑板 2.0」,如果想賭人品的話也是可以參加文末的抽獎活動啦!只要符合抽獎資格,就有機會直接將蠍子滑板帶回家。
ps.未來市場上只會有蠍子滑板 2.0,「蠍子滑板 1.0」僅提供當初參加募資活動的板友留念使用,而吉姆文中所提到的蠍子滑板泛指「蠍子滑板 2.0」,特此說明。
/// 小惡魔回文抽獎活動

- 活動辦法:看完文章後忠實分享你對「蠍子滑板」的心得或觀點,就符合抽獎資格喔!若複製他人的回覆內容或無意義回文,將不具抽獎資格,請務必發表自己的看法。
- 活動獎項:蠍子滑板 x 1(1 個名額)
- 活動時間:即刻起至 2022 / 08 / 29 PM 12:00
◆獲獎名單暨抽獎影片公佈:
◆獲獎名單(站內ID):
| 得獎順序 | 會員名稱 |
| 蠍子滑板 | 米捲捲米 |
◆抽獎實況影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