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飛輪車使用人口在疫情期間有很顯著的成長,大家慢慢了解騎飛輪和踏健身車的不同。
就我這些年經驗提供一些挑選飛輪的考量點給大家參考,也自己留下一些紀錄。
1. 磁控或羊毛氈
羊毛氈或牛皮阻力是利用摩擦力達成,羊毛氈有個厚度存在,所以加壓越大理論上阻力也越大,但很不幸使用一段時間後羊毛氈越來越緊實,阻力的表現只剩下沒阻力和有阻力的差異了。而且有阻力會變成接近煞停的感覺。

磁控相較羊毛氈的好處非常明顯,無需要更換羊毛氈且因為非接觸式產生阻力,因此目前主流大都為此類飛輪車。
正統磁控是兩側磁鐵對稱排列,可以產生較大磁通量,利用鋁盤切割磁力線形成阻力。


近年則看到一些非正統的磁控,由上方磁鐵往鋁皮接近方式切磁,這類飛輪常常是全包式的,非全包的可看到外層一圈鋁皮。騎乘感受像是羊毛氈騎了一段時間的感覺,就是無阻力和極大阻力兩段,中間值很難出現。因為成本較低,陸車大部分採用這樣的架構。但老實講飛輪車的優點會完成體現不出來,畢竟飛輪運動會有很多姿態的調整,阻力各段位的調整也因人而異,實際騎過後非常不推。


2. 飛輪重量
飛輪重量主要影響慣性的感受,慣性越大騎感越好,例如大阻力模擬爬坡時,較大慣性會有持續往前的動力。羊毛氈的飛輪大概都要20kg,磁控車則要12kg以上為佳,有些飛輪車用輕鋁盤或五公斤的飛輪搭配大齒比營照類似重飛輪的感受,就阻力來說是可以的,但慣性還是缺乏。
3. 磁鐵數量
對稱排列的磁鐵通常是四到六顆,如果需要產生較大阻力進行訓練,能達到六顆是較理想的,但這個部分有點麻煩,永磁的磁性有大有小,要看製造商的製造要求,像國內較優良的廠家會針對磁鐵有一定的要求,例如每個磁鐵的高斯值必須在一定的差異範圍內,相對來說成本就較高了。
4. 車架材料
飛輪車是高爆汗的運動,另外也會經常因使用者的身高調整握把及座管位置,防鏽或材料不理想大概沒多久就會有生鏽的問題,接著就是搖動與異音的產生了。
先不管車架部分,以座管與前管來看,大致分成三種
鐵管烤漆如下,成本低耐用度最差。(陸車很喜歡用這類圓圓的座管)


鋼管電鍍或不銹鋼,成本中等耐用度佳,但經常摩擦的地方還是會生鏽。

鋁合金管,成本最高不會生鏽。


先寫到這邊,有時間再來補充與總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