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azyivan wrote:
大大您把許多人的心聲...(恕刪)
可惜不是大企業的心聲
看到這些辦球隊的企業下場
鬼才想再跳進去
LINYENHUA wrote:
1.爭取球場內少數部分固定攤位-光是賣飲食就很好賺了。如果球團不願意,攤位蓋在球場周圍總可以吧。
2.爭取在地企業贊助-企業通常都不會吝嗇回饋地方,打著回饋鄉親的口號,我想球場週邊的廣告看板、場內設備都會有企業願意認養,這方面地方比球隊有優勢多了。
3.當然是多爭取職業賽、國際賽
(恕刪)
goodversion wrote:
也許你想藉此來說,mlb經營方式不一定適合台灣
但是mlb球場也有演,只是不同於wwe在場上,但我不認為台灣選手適合跟著全學,但好的總要學吧,
goodversion wrote:
證據?當時新聞抄的很熱呀,也有很多樓討論過這問題了
goodversion wrote:
這是未來的方向,是我個人的認為
而且,屬地也不一定只有只經營在地球迷,這是兩回事,
我說過了,一家公司要賺錢,不是只有他的單一產品線上...
--
說真的,我發現我只是把過去在這裡打過的字重新再打一次........
LINYENHUA wrote:
韓-歷經職棒的最低潮,政府強制介入經營,實施多項優惠措施,鼓勵企業投入。
台灣可學習的方式應該是韓國吧,你相信政府嗎?你該罵的應該是政府吧。
颱風不再造成大災情的時候,我就相信。
...(恕刪)
LINYENHUA wrote:
我的意思是說那些企業做了什麼
讓你有那麼大的期待
覺得他們進入職棒後
可以讓職棒更好
只因為那些企業有錢....
還是只因為恨洪...
...(恕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