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how wrote:凡事都有第一次,慢慢國際大賽辦幾次大家就會認識台灣了。你同意嗎?大家真的凡事要看遠一點,能爭取到這種比賽真的很難得,兩億真的很多嗎?我想帶來的正面意義、價值遠超過於此的。換個角度想讓國人更了解高爾夫這種運動也是好事不是嗎?...(恕刪) 您說得很好!高爾夫這三個字,也可以換成其他運動,讓更多國家、選手、外國人認識台灣進而來台灣旅遊消費今天寫信的人如果是王建民,相信這些人就不會罵這麼兇了只因為她打的是高爾夫
鳥生魚湯 wrote:明年世界杯足球賽開打,一定會有人問要送去巴西的小學生到底送了沒有?然後台灣足協再跳出來說政府沒補助,接著立委再跳出來喊政府漠視足球運動,為此行政院院長出來道歉並承諾會加以改進...(恕刪) 您説得真是太好了,政治戲碼就是這樣演呀大家都要湊一腳,這樣才熱活呀
Paulthegolfer wrote:您說得很好!高爾...(恕刪) 王建民發言比較好+1畢竟棒球每個學校都能打社區要推也容易借用場地比較容易推~也不會肥到特定少數族群台灣高球就是沒那環境養肥了還是那些人在受益政府應該以"多數人民"去考量而不是出個第二名就花錢去買比賽回來
六百萬美金,這位小姐以為是玩搬家家酒嗎? 利用媒體的力量來操縱與論,拿納稅人的錢讓他做面子請移民到別的國家,願意讓你拿六百萬美金給你玩成熟一點,六百萬美金可以讓很多小朋友有更多的機會,有錢玩高爾夫的你們,不差這一些有本事你自己拿出來
goodversion wrote:四十年前如此三十年前...(恕刪) 每個人對那些努力的人要求都好高(她不過就是個選手剛好有名氣而以,爭到算她運氣好,爭不到反正還是球照打)卻對那些花錢編預算執行的人不敢要求(這些人才是真正可以改變整體環境的人!)這是台灣的教育四十年前如此…到今天都一樣而他們人多講不過他們隨便吧~不然又能如何呢?只是在這塊土地長大還是希望這塊土地能更好沒了正向力量的感覺好挫折一堆人能批那麼多那提幾個正向的來聽聽嘛至少給下一代還敢做夢人不會做夢是件很可悲的事只為了生活賺錢那來活這一趟真的太苦了吧…會批評很容易為何不能集結力量唉~人心不古套句常聽到的梗~~~~~~~誰理你呀?
一個在美國職業球壇表現傑出的台灣球員 回到台灣 以東南亞各國都有舉辦一流檔次的賽事 要求台灣政府也補助六百萬美金 來爭取辦一場一流的賽事 ----說簡單 就是這麼回事大家以為這應該 還是不應該呢? 我對曾雅妮的成就非常 非常佩服 也覺得她的確增加了台灣的能見度但是 我要分享另一種角度http://big5.cri.cn/gate/big5/gb.cri.cn/19384/2008/12/24/2445s2372149.htmhttp://www.china.com.cn/sport/txt/2007-03/21/content_7990898.htmhttp://jason0201.pixnet.net/blog/post/26697793據我所知(儘管我只是一個很小 又不入流的球迷) LPGA 這幾年雖然也算搞的火熱興盛但是比起PGA/歐巡賽來說 在能見度 好召力 以全球的標準來看還是有一段 距離曾雅妮的冠軍 確實難得 但以LPGA四大賽之一的冠軍獎金 三十萬美金 比起林文堂的歐巡/亞巡雙重認可的香港公開賽冠軍 獎金41萬美金 來看大致就可以看出LPGA在高球壇 全球體壇 相對的位置而LPGA會 想讓台灣辦一場 一部分是台灣的女選手這兩年的確也在LPGA佔有一席地但我以為 更多一點點的部分是 原本的LPGA 應該也受到經濟風暴的影響而增加營運的困難所以 把腦筋動到 台灣上台灣 需要不要 利用這個機會 能不能利用 這個機會 來"提升能見度""提倡高爾夫" etc還是可能 錢丟下去 也沒有什麼用 只是幫LPGA解決了一部分的經營困難其實很難說?我自己的意見是政府補助大宗的費用到單一職業賽事上 其實不太恰當我覺得用在 改善運動環境 培養有潛力的運動選手 補助真的以國家為單位的賽事(如網/台維斯杯)比較妥當除非我們 有一個主題 需要推廣 比如說 新賭場開了 三四個新國際渡假村在某地蓋好了或是兩岸和平協議簽了否則 在不景氣的現在 只會碰釘子吧曾雅妮 表現好 我謝謝妳 我倒覺得 觀光局 新聞局 不妨 花個幾十萬美金 跟這些LPGA的女將按照排名 買下她們球帽 衣服的位置 這樣還比較好 跟請張惠妹 蔡依林 代言台灣觀光一個道理想辦LPGA球賽 曾爸 還是去問問 華航/宏碁/統一/康師傅/中信/國泰/富邦 有沒有興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