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二、旅美女將曾雅妮給媒體的一封信

問題其實很簡單~

要把一種東西(運動、產業、文化)發展到有一定規模,而且能自給自足,基本上就是得要「產業化」。(職業化只是這個概念的一部分。)

說穿了,國外是把運動當成產業發展,大國當然發展了非常多種的運動產業,所以美、日、歐等國家,多半有非常多種運動產業,從運動本身、轉播、周邊商品,可以說是形成一種產業連鎖的模式,足以支撐產業本身之後,進一步才會談大型賽事的主辦。小一點的國家就不會發展很多種運動,例如古巴沒有職棒,但是古巴棒球隊沒人敢忽視。

不是說靈光一現的舉辦一場大型賽事,就真的能帶動週邊效益,太幻想了。奧運夠有名了吧,但是主辦國與城市,虧損或是無以為繼,一陣風潮過去之後沒了,並不少見。

所以,忽然拿出兩億,不管是辦什麼賽事,對於台灣來說,沒有一個基本具雛形的產業連鎖,是絕對不會有想像中的驚人效益,會不會虧本都沒人敢打包票。其次,就形象而言,這種短暫的風潮,對長期形象而言,幫助不大。

如果我們一直都沒辦法有任何運動發展出像樣的產業連鎖(不管是政府蠢還是市場小),那就停留在教育與休閒娛樂的階段就好了,把獎金的條件放大一點,有優秀的天才大家就拍拍手高興一下,要走職業路線、想賺大錢的就各安天命,大方一點的就跟國人分享一下榮耀,普通一點的就當成是個人至高的成就。

賺錢的方式、出名的途徑、光宗耀祖、為國爭光什麼的方法這麼多,不一定非運動不可。發展不出個所以然卻又即興的砸錢,幻想週邊效益會從自動生出來,太天真了~
【網路法律論壇】 http://www.ilf-tw.com/ 【網路法律部落格】 http://lawblog.ilf-tw.com/
另一句名言
不要期望政府替你解決問題
因為
政府就是個最大的問題

說得真是貼切阿
a8592036 wrote:
台灣要的是未來....和國際能見度....(恕刪)


吃不飽怎麼會有未來?
穿不暖怎麼出門見人??

高球又不是舉辦了國家就會出名

蓋個高球場會有幾隻觀光客?? 有誰會為了看個球場到台灣來?
2億直接拿來做觀光還比較有效益

以前俄羅斯和對岸窮的要命 ~
奧運金牌有多少獎金 ?? 人家還不是一堆金牌
沒拿金牌前他們是怎麼訓練的??
紅葉少棒又是怎麼訓練的?

現在運動選手要的是錢
以前運動選手要的是"榮耀"

就算今天我錢給了運動員 ~ 那天別國用更多的錢來砸
運動員是不是又要說台灣不支持運動...? 然後投效她國?


ankochiu wrote:
王建民發言比較好+1...(恕刪)


王建民 也打高爾夫哦....

很多 職業運動的頂尖球星 幾乎都是高爾夫愛好者 做為放鬆身心 調適體力的運動

最著迷的就是 Jordan 不過這邊已經有多 小朋友 不認識他了




GOLF是
綠地(Green)、氧氣(Oxygen)、陽光(Light)和友誼(Friendship) 的縮寫

他是一種很紳士 很君子的運動 他也是充滿挫折感跟驚喜並存的運動

在場上 每個人都是自己記成績 自己規範自己 是否誠實面對 的運動


marco-liu88 wrote:


王建民 也打高爾...(恕刪)


真是增廣見聞了

我一直以為GOLF是 Gold(黑金) Old(老人) Luxury(奢侈) Face(面子) 四個字的縮寫耶


話說
俺這邊據說是世界上高爾夫運動最便宜的地方
一天到晚有醫生團來這開會
弄到一堆旅館都客滿~站街妹都不見
然後高爾夫球場擠得滿滿都是人

既然是"放鬆身心"的運動
那就繼續讓他保持"放鬆身心"的功能吧
何必一定要搞比賽~弄到大家爭得你死我活
別汙染這麼"崇高"的運動比較好

我相信王建民也跑步
那可不可以用這理由要政府贊助快跑慢跑馬拉跑?
到狗窩裡說狗臭 豈有不被狗咬的道理
體萎會啊!!
我還記得多年前世界盃的時候,不是還很熱血的說當年是台灣足球年.
結果同一年還沒過完.就把中山足球場借給馬戲團表演.同一時間的亞洲盃足球賽拉到個完全不合格的地方辦...
這樣還說要振興運動?
不能因為足球風氣不盛就這樣啊....至少做個面子給人瞧瞧啊!!!
高球巡迴賽這種商業運動現在還沒有一個國家會出資舉辦,都是企業贊助。
旅美女將曾雅妮
先思考一下閣下的企業界EQ該檢討思考一下
國內高球賽事均由企業界贊助支持
為了一顆小白球花600萬美金太過份了吧?
為這事要移民就請便
台灣不需要由妳代表
偏遠學校的學生缺妳的捐助來達成學業造就無數的"曾雅妮"
ankochiu wrote:
真是增廣見聞了我一直...(恕刪)


王 也開車哦 也要吃飯喔.....

要這樣 曲解 解讀

那一併 辦個賽車 大胃王 買筆電 賣筆電 喝鮮奶 等等........... 國際邀請賽

這樣 就熱鬧了



如果 對GOLF的認知 只是老人運動 那真的是"粗淺"了
印象中 在操場慢跑的 也是以老人居多

不過 一項運動 可以從年輕持續到老 也是不錯的 ........


台灣棒球的實力無法打敗南韓和日本
近年來比賽一遇到了南韓和日本
輸球乃是常態
不要慘敗就 "雖敗猶榮" 了
目前的情況是輸給日韓已經是理所當然,合理的結果

只是因為還不習慣輸給中國
大家就急得跳腳
政府民間只把目標訂在不要再被中國打敗
真是可悲、可憐

臉早就丟光了
不是只有棒球才輸給中國、南韓和日本
是幾乎所有的運動項目都輸了

棒球是 " 國球 " 嗎?
在亞洲頂多算老三或老四
到底有什麼好自我安慰的
政府民間從上到下
最會的就是自我催眠、喊口號!
這個 "國球" 三不五時還會打假球
愚弄一下各位觀眾


曾雅妮在國外可以拿到LPGA的冠軍
世界排名第二
論這樣的成就個人認為並不比拿到大聯盟勝投王的王建民差
同樣是台灣之光
同樣在國外頂尖運動比賽替台灣爭光
否則去年6月10日各大報體育版的新聞頭條為何是曾雅妮奪冠的新聞呢
這些頂尖運動選手讓台灣站上國際舞台的貢獻
這就是一般人所做不到的

曾雅妮已經辛苦熬出頭了
以她現在的成就
我覺得她當然不需要跟政府要錢
個人認為她的發言只是希望政府可以多多關注一下高爾夫和其他的運動
甚至可以建立更完善的制度


我覺得政府只會在選手得獎牌時才發一發獎金、賀電
就當作有在支持體育運動
除了閣揆所說的拯救棒球、籃球和撞球三項運動之外
其他運動不用救嗎
我想跆拳道、網球、舉重 ......這些運動項目的選手教練只好自己咬牙苦撐下去
政府繼續這樣的態度
下屆奧運還是零金啦!
ankochiu wrote:
真是增廣見聞了我一直...(恕刪)

的確呀,以您的回文內容來看,真的需要好好增廣見聞一番
好好學著點吧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