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式要怎麼游才能游得久又不會累


gtsai1 wrote:
原來不只是我有這個問題
今天終於有解答了

我游泳游超過20年
蛙式一直都是我的強項
不誇張 可以連續游3公里不休息都可以
蛙式游到最後 只要換氣正常
會跟在路上走路一樣 不會累



一般人學游泳大都從蛙式開始 因為簡單 呼吸方式比較像在陸地上
所以 真的不誇張 游超過20年 連續游3公里不休息 算簡單 慢慢游輕鬆寫意

自由式呼吸方式較不符合一般正常呼吸 所以不是選手有計劃的訓練
不然一般人也不會游超過20年還不容易學會
所以呢 學自由式就是要有對的方式跟訓練的計畫

其實就看你的游泳的目的啦 游健康的就不用太在意姿勢 游競賽的就要有計畫跟進度

上面的意見,我記起來了…應該對我現在的情況會有所幫助
我現在自由式就是卡在,我可以慢慢游300M,但是再往上就會累,手臂也會酸。之前有參加公司游泳比賽,我自由式全力衝100M,但是最後20M非常的累,這樣的我是不是手臂的肌力不足,還有體力不足呢?
1.自由式能夠游300m,體力已有一定的水準了;但套一句最近流行的話:魔鬼就在細節裡!!!如果泳者的姿勢是很有效率與協調地,當不論是划水/踢水/換氣,甚至是踢強轉身等各個動作的細節都能練習到和諧與到位!!!整體搭配起來就是游起來既輕鬆與快速

2.自己也曾參加過200m自由式/200m混合四式的比賽(學校裡的競賽),只敗給校隊級的選手,個人的體會是比賽的強度當然與平常的運動消遣不同,但最後是不會有很累或是後力不繼的狀況;網友最後20m很累的狀況,可能是你的泳姿不夠協調與和諧

3.建議網友找較會游的朋友在池邊觀察你的泳姿,是否在何處出了問題,除非被攝影,通常泳者無法自己瞭解姿勢是那裡不佳,如果能透過整個游泳動作連貫的觀察,較能找出徵節所在

4.個人的蛙式是在"休息"時游的(不是自大,救生員訓練時教練就是這麼說),是否要學自由式甚至蝶式,其實沒有那麼難的!!!就是姿勢細節要分別鍛鍊,循序漸進,一定能達成目標的;如果網友有結婚的話,就會知道蝶式如果能練成至少游200m的話,生活是很"性福"的
今天去泳池練習
手臂酸的程度撐一下就過了
現在勉強可進步到200M
但是太注意手部動作和換氣
腳就無法配合
打水的腳常會打結

請問一下
滑手、打水、換氣這三者要如何配合比較正確?

gtsai1 wrote:
原來不只是我有這個問...(恕刪)


我也是這個月才學游泳的,不過先前就會一點蛙式了
自由式就更你一樣,越到後面氧氣越不夠50M就是極限
但蛙式卻可以連續游至少100M以上...

最後冒昧問一下,你的頭像好面熟歐...我在一個朋友的facebook上看過
不過他已經換了,不知道是不是同一人,你住澎湖嗎?
我自由式和蛙式都是自己亂學來的(不怕喝水,就亂游一個月就會換氣了)

自由式和蛙式我都是用手的力量,腳不太會用,都是小踢來保持平衡

我自由式在游池都是來回游個30趟至40趟(1.5~2公里)不休息,10趟15分左右

之前曾一口氣游70趟,手是不會酸,但隔天脖子好酸喔!!應該是要常游的關係

我的姿勢不管是自由式或蛙式都不標準,但就只是愛游常游

所以我覺得常游就不會累了
根據網友提到的"最後踢水好像要打結"的狀況,如何去配合各個的步驟,如有興趣,請分段練習吧(沒有一蹴即成的,切記!!切記)...

1.最先的建議是加強踢水吧!!!自由式中最容易忽略的基本功就是踢水的鍛鍊!!!因為踢水的好壞就像是"舵"一般直接影響到泳者前進的姿勢與速度;首先,好好抓著浮板踢個500m吧!!!還有去想像如果身體由腰部像鞭子的手把一樣/腳像鞭繩般甩出去的感覺,抓著浮板做蝶式般波浪式打水般,鍛鍊自己的腰部彈性與力道(要練到能有效的前進);如果有看過國際比賽高手的身材,他們的腰部既細且無贅肉就可知其腰部鍛鍊的結實程度了!!!自由式下半身要維持在水面下30cm間踢水,端靠泳者腰部的力量與彈性

2.划水/換氣的分段練習--A.雙腳夾緊浮板,讓自己浮在水面上,雙手打直,一次僅划一支手臂(另外一支手仍打直),換氣的頻率自己控制,學習控制前進動線的筆直與划水動作的標準與一致 B.雙腳不夾浮板,重覆A.的步驟,繼續學習控制前進動線的筆直與划水動作的標準與一致;此2個機械性練習過程就是在糾正泳者划水的姿勢,且至注意換氣動作的協調性,重點就是/手肘超過肩膀/頭部自然隨體幹轉到口能呼吸

3.去做一些手臂肌力的機械訓練吧!!如舉重/伏地挺身等,自己以前是覺得做痛苦的抬頭自由式(不是海盜式,純粹是將自己的頭部抬出水面至嘴部,其他都是一樣的動作)效果最好,因為如此手臂划水要既深且動作更大(腿部亦然),這就像楊過要在瀑布下練劍般,水的阻力是泳者鍛練肌力最好的朋友!!!(這是救生員訓練的心得)

4.想像自己是要由100m跑800m跑步,呼吸節驟與肌力的調整般,當泳者要由100m-->200m-->500m漸次往上一樣去調節吧!!再加上不斷地短跑加速/休息的鍛鍊,泳者可以在持續的短線加速衝刺/休息,來加強未來長泳的體力

另外,A.最好能練成划3下左右各換氣一次的頻率,如此長泳時(1000m以上)頭部肌肉不會較酸且肺活量會增加 B.多做一些拉筋伸展的鍛鍊以增加身體(不外乎手/腳/腰部)的柔軟度與彈性
to Kevinswimm1228:

我只是從小喜歡游泳
現在是我發洩壓力和放空自己的活動
蛙式游到1km~3km中間 整的腦袋剩下呼吸聲和水聲 什麼煩惱都沒有 很享受

to a974277:
不好意思 我應該不是你認識的人
會用這張照片是....因為我每次看到這張都會覺得很好笑 就這樣

to tradersj:
謝謝你的建議 很受用
只是下面的 我看不太懂
A.最好能練成划3下左右各換氣一次的頻率,如此長泳時(1000m以上)頭部肌肉不會較酸且肺活量會增加

划三下中間換兩次氣?
我只會右手壓下去時頭偏過去換氣
你的意思是說 要練成左手壓下去也可以換氣?
然後像是 右手壓水->換氣->左手壓水->換氣->右手壓水->左手壓水->換氣 這樣嗎?
搞不好這就是我換氣不過來的主因

Nothing worth having comes easy
To gtsai1--

1.划3下左右換氣的意思--假設你右手已先划水後換氣,左手再划水-1,右手再划水-2,左手再划水後換氣-3,如此重覆下去;這不就是可以左右互換的換氣嗎,也因為如此,憋氣較單邊換氣久,久而久之,肺活量就會逐漸進步增加!!

2.換氣不是用手掌壓水抬頭換氣,這樣只會浪費前進的力氣;較佳的換氣方式是想像自己的肩膀是一條軸線,此軸線不停地與水面由平行變成約30度傾斜,當划水那支手前"儘量"前伸"抓"水往臀部推,另一支手同時往前伸時,頭部隨著身體軸線的傾斜(因為另一支手同時往前伸時頭部跟著側轉),當划至臀部的手,運用手肘滑往前且高過肩膀的力量,帶著頭部一齊側轉,讓口稍微切出水面而換氣

講這麼多,其實就是解釋換氣的動作不是僵硬的頭部"主動"側轉呼吸,與手部壓水幫助換氣,而是身體儘量伸張後,"自然"隨著身體軸線轉動來不費力的換氣;因此,要游得快與換氣有效率,身體的柔軟度非常重要,要能儘量伸展身體,平常都要練習拉筋與柔軟身體的體操才能畢其功
第一個關鍵是保持身體位置. 如身體越垂直阻力越大, 猶如在沙地走路, 自然費力.

第二個關鍵是放慢頻率和運動的激烈程度, 放輕鬆慢慢來才撐得久.

就像慢走五六公里人人都做得到, 百米衝刺沒人跑的了一公里.

我體力不怎樣, 單槓拉不了兩個, 兩拍打水效率差, 但輕鬆游個1000-2000沒問題.


身體位置的要求是高平直, 所有目的在於降低水阻.

平是身體水平, 整個身體由頭頂到腳尖形成的一條線與水面線近可能水平.

高是指貼近水面, 轉體換氣時髖骨有略為浮出水面. 高的重點其實在於下半身不要下沉.

直是曲幹打直腰固定, 喚氣時中心軸轉動, 腰不要扭來扭去嘗試抬高上半身, 也不要抬頭.


為何一般人很難做到高平直, 個人認為有三個原因.

一是物理因素, 人的比重本來就是下半身密度高會下沉.

二是習慣, 人在陸地上走本就是頭上腳下, 現在要水平難適應.

三是心理壓力, 對水恐懼, 頭埋在水裡擔心喚不到氣. 要喚氣時忍不住抬頭, 可頭一抬腿就沉了.


要做到高平直, 腰, 腿, 轉體喚氣是重點. 至於臂力,滑水效率反而不是那麼重要.

以上是自學的心得, 個人不是高手也不是專家, 所以僅供參考.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