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卡在開發國家和開發中國家之間.. 怎麼說呢? 我覺得開發國家的運動員(尤其是冷門不賺錢運動)都是自己的興趣自己出錢在培訓,例如歐美已開發國家,如果是從小就要培養的運動,那當然就是父母出錢了. 開發中國家很多則是國家出錢培養. 台灣呢,沒有國家出錢培養,但是要運動員自己或者父母養活自己還要培訓,願意的人不多...別說台灣的運動員正職是收銀員,我看了一篇美國的報導,某些不賺錢項目的運動員,奧運結束後也是要回到自己不怎麼光鮮亮麗的工作崗位,有些甚至為了鍛鍊已經辭掉工作,之後要怎麼辦也不曉得. 據我了解美國奧運運動員(要選上才算,沒選上之前也是要靠自己)在奧運培訓階段一年拿不到1萬美金,因為沒有政府的補助,這些錢是廠商贊助和私人捐款. 台灣政府處在的尷尬大概是要以開發國家還是開發中國家自居吧.
gameryf wrote:這是我一直以來的想法...(恕刪) 可惜極限運動不在奧運項目內,不然路這麼爛,光是單車、摩托車,就可以選出一堆選手去爭牌了...也不用擔心選手養成費用,每天上下班就兼著訓練了,還風雨無阻呢。
gameryf wrote:這是我一直以來的想法...(恕刪) 先撇開狗屁倒灶的事不提,好好蓋個自行車場館專心培養場地賽選手應該是可行的,但別指望政府就是了,巨大應該有這個能力登山車賽應該也有培養的空間,而且年輕人應該更有熱情來練至於公路賽就不用提了,公路賽要在世上發光還是得接受三大賽和古典賽的洗禮,如果沒有人能進歐美車隊的話那真是連邊都沾不上(根本沒有機會參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