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 在本論壇文章裡 的確有時候無論發文本意與內容如何 極端的表述意見 或純粹說閒話的真的蠻多的
其實有時候發一篇文章是因為也想找人聊聊討論心得 就像聊天一樣 而不是看到一些還未表述意見就
冷嘲熱諷的言語 看了有時候另人心寒 但有時候的確也是會有很實際的言論
第二 看了幾季的SBL的確是看到這現象 在國內職籃比賽一條龍 瓊斯盃卻不敢打都頻頻射外線 是不是我們選手
因為身材因素先讓了半截 所以氣勢就不夠強硬 也不敢打了 其實現役球員像曾文鼎 田壘 的身高嘗試趕打
一點未必討不到便宜 但是他們卻很少嘗試 國手的代表鋒線球員可能真的是弱了點 後衛群好像只有學林
趕切過人 除此之外 在對上亞洲其他球員場場的好球大部分都是近了幾顆三分球 中距離本場命中率多高
很少看到開後門 或者是單打的動作 這也時是讓人可惜的地方 我們國內的選手其實有身高 有球季 隨然身材
不如人 但有時候都輸在氣勢上 趕打才有氣勢 在分數拉鋸戰的時段會比較有對抗性
10樓的也說的沒錯 我想福利跟制度的確是個誘因 畢竟HBL就跟NCAA一樣 是說心態不是說等級 年輕就是衝
所以看HBL有時候會比較熱血 但SBL球員可能就會多想一下待遇與實際該付出多少的價值問題
該不該這麼拼 就多少會在乎受傷與否的問題 而影響比賽的態度 還有的是裁判趕不敢判的問題
我覺得國內裁判好像介於順應民意與上及壓力 有時候該判的技術犯規卻沒判 該出場的卻也沒出場
我想有時候球員被犯規的結果沒吹心態上就不會太尊重球場 那當然也不會尊重裁判 我想就算有躍舉的舉動
也不會有太重的判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