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ke0603 wrote:來龍潭吧!兄弟象隊在...(恕刪) 您是指龍潭球場吧這部分我會列入聯合集訓場地之一待規劃階段確定執行後,我也會與象隊連繫,請象隊協助提供場地與擔任聯合集訓之指導當然其他職業隊,我也會聯繫看看~如果各球團也願意公益協助的話,那這群小朋友真的就可以國內移地訓練而且還可以接受各球團在體能與技巧訓練上的指導了
還是要建議樓主務必抓準你家老闆的最終目的和心態,希望不要到最後頭燒燒尾冷冷,有搞起來當然是好事,如果只風光熱鬧一兩年就無疾而終這反而有違當初贊助的好意。以前我朋友協調廠商贊助台南建興國中,學校方面有列出三年短期、五年中期計畫,新球員來源如何找、畢業球員何處去都很完整,廠商看了也都很放心把錢交給學校。找到重視企業贊助,願意相對回報其努力成果的球隊隊職員才是廠商的好伙伴。一昧的要廠商支助好大喜功的球隊作風,會讓你家老闆很快打退堂鼓。
恩 各位大大提醒的部份我想我目前都有思考到的確我並非出資者所以當然必須要去抓老闆的心態但是當老闆目前幾乎是全權要我規劃在看我規劃的報告再做執行與否的決策我想我可以相信公司不會只是要戰績來換補助而我目前在培育球隊選擇上並沒有以近兩年來的戰績為主要依據戰績好的球隊,自然而然本身就有經費來源(或多或少)戰績不好的球隊,家長會或是募款一定比較困難大概上網查了一下這幾年成績好的球隊都獲多或少已經獲得一些企業或是基金會三萬元等值球具的補貼成績不好的獲得贊助或補貼的機率偏低此外,培育計畫公司當然不會只是玩一兩年如果我的評估只是讓公司玩一兩年這樣豈不我也成為基層棒球的隱性殺手在此感謝幾位大大的提點與叮嚀似乎本話題應該也不太熱或許我該自己在好好努力希望不久的日子可以讓大家看到報導屆時再回來檢驗這篇文章是真是假在此感謝上述幾位大大也呼籲大家一起盡己之力為三級棒球努力職棒的黑暗、成棒的挫折,都只是大人們的遊戲愛棒球的小朋友,為追逐夢想而努力沒有夢想,沒有這些小朋友,未來哪有更健全的成棒隊===end===
Odaiba wrote:恩 各位大大提醒的部...(恕刪) 我是不知道你們公司的規模,如果資金夠多,當然重辦金龍旗是最好的方法。所以假設資金不多,那最好是集中一點好,你們如果有辦法單一球隊從少棒照顧到青棒,讓青棒拿個聯賽前三名,那不上報都很難。
除非你的企業是具有全國知名度的,我還是傾向你們從母公司所在地的縣市開始會比較簡單一點,至少後續的追蹤考核會容易一些。和縣市政府的教育局和縣市長談談,或許我的想法比較功利,至少對企業與地方的關係上,會有比較正面的幫助。另一方面,由於貴公司能有如此令人感佩的企圖心,也能透過現有客戶或供應商往來關係影響或帶動人氣,先從小作起,再談放眼全國性認養,才會不致有期待太高,落差太大,高層兩三年看不出任何成效或與建立能貴企業雙贏的形象,最後恐草草收場。我忽然想到排球界中的「永信盃」,我不知道貴公司是不是能有這樣子的決心,當然,作不到也是人之常情,將自已所在縣市辦個「xx盃」,有出賽的球隊,貴公司補助「球衣」或「運動器材」就像美國BIG 5這些運動用品商一樣贊助地方少棒,一方面是企業形象,一方面也對公司營收有所供獻。而認養球隊對地方型的小比賽還必須考慮是否認養簡易球場的問題,透過認養,有安全的場地,就能避免無謂的糾紛產生,當然,這應即早納入考慮。我個人比較不支持太精英型的少棒,很多小孩還來不及長高,就已經被以贏球優先的教練和校方拒於門外。貴公司的經營層的理念與政策才是我們討論的焦點。最後,還是感謝你們有這份心力能為台灣栽培更多的棒球小種子。小弟對目前三級棒球的看法
重點是雪中送炭而非錦上添花已經有名的學校經費跟球員都足夠那些實力夠但欠缺經費的才是補助的重點但是能夠重新培植地方的新球隊讓球隊更多也是值得鼓勵不管貴公司的想法如何若能實行都給貴公司贊助台灣棒球的至上最高的謝意
建議還是以貴公司所在縣市贊助4支球隊統一運作模式較利於控管跟追蹤不要成績導向目前的棒球強國少棒階段都是以快樂為主如果貴縣市有4個正常的少棒隊〈正常是指不過度練習並能兼顧學業〉就算成績不好這4個 少棒隊的球員也可以組一個不錯青少棒了沒有未來性的球員就讓他回歸正常的教育體系這樣應該是比較可以導入正途的做法